

80年代,中國最后一個純真年代。我們一直以為活的是未來,其實擁有的只有回憶。多少人害怕變老,多少人正在變老,多少人已經老了。當一切都已經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現代悲劇大幕拉開之時,多說一句都是多余:閃開,讓我們開始集體回憶,歌唱80年代。
本年代焦點
☆咱都“下海”吧
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職業排序依次是: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廚師……..最后才是科學家、醫生、教師。“修大腦的不如剃頭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一切從“大哥大”開始。
摩托羅拉首先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開始向國人推銷模擬移動電話,俗稱“大哥大”。
☆“女排”精神
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隨后寫就的光榮,讓女排姑娘成為大眾偶像。
☆“崔健式”搖滾
一個穿著黃軍裝、挽著褲腿、其貌不揚的家伙用沙啞的嗓音喊出了一代人的心聲:對自由的渴望,對傳統的叛逆、對激情的追求。崔健那首《一無所有》,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心態。
記憶里的80年代
那時候,人們“吃、穿、用”的商品,都要憑票證購買,過年就是過嘴。臨近春節,老百姓采購年貨時,糧票、菜票、肉票、魚票等各種名目的票證,更是大行其道。
按“計劃價”銷售的商品似乎總顯緊張,錯過了,就得去買價格相對較高的“議價”商品。尋常百姓過日子節衣縮食,所以都寧可起早貪黑排長隊,憑票去購買計劃商品。
廚房里,蘿卜、白菜、粉條等大眾菜永遠都是主角,番茄、黃瓜等“反季節蔬菜”彼時尚聞所未聞。肉的種類,也是最常見的幾種。家家戶戶招待客人的,也無怪乎花生、瓜子、糖果等零食。水果種類也不多,蘋果、橘子最為常見。現今看來,確實太普通,當時卻已經讓百姓感到富足殷實。
春節大概最能喚起大家心中對年代的記憶。父親和孩子們在一塊兒天南地北地嘮,母親則帶著媳婦們在廚房籌備中午和晚上的團圓飯,年的味道,這時就是親人們依依相聚的溫馨。吃餃子當然必不可少,這是期盼一年能交好運。
那時,電視逐漸進入了城市里的尋常老百姓家。起初是黑白的,12英寸的那種,慢慢的電視變大了,變成彩色的,能在春節前抱回一臺大彩電,是當時十分高興的事。對于現今被稱為“新民俗”的春節聯歡晚會,那時候的觀眾還沒有如今這般“邊看邊挑剔”的執著。當時信息、通信都不及現今發達,電視里的一切都顯得很高遠,人們的眼界是狹窄的,更是溫和的,認可了很多至今被奉為經典的歌曲、小品節目。80年代之后,民工潮形成,春運開始成為全國性的大問題。
80年代的專屬印記
衣:
白衣飄飄的80年代,發型二八分大波浪,藍白條運動服、褲腰提到胸,一絲不茍的“背頭”發型,搭配喇叭褲和格子襯衫都是時髦的男性裝扮,女性則流行碎花布長裙造型。
食:
西式快餐——肯德基出現。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北京前門設立了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
住:
沙發普遍進入尋常百姓家,尤其是轉角沙發,風靡一時。
行:
1980年,德國大眾公司來到中國,1986年梅塞德斯——奔馳(中國)有限公司成立。那時的中國,大街上除了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只有公共汽車和老氣橫秋的“上海”、“紅旗”。
我們帶你找童年!
80年代經典對話
Q:80年代你最羨慕的職業是什么?
A:公共汽車上的售票員。
Q:80年代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A:4歲的時候一個人上幼兒園沒被拐走,人都挺單純的,穿著綠色的解放鞋,直到現在看到解放鞋還有一些懷念。
Q:80年代的人你最崇拜誰?
A:我最崇拜我爸。
\"哥吃的是回憶\"
搪瓷杯、紅領巾、鐵皮玩具火車、老式黑白電視機、裝膠卷的老式傻瓜照相機……那些你曾經看過的小人書還在么?跟上學時總考第一名的那個同桌還有聯系么?還記得那些年你們一起追的姑娘么?小時候吃過的零食在什么地方才能買得到啊?如果真的有神龍出現,我只想要一個愿望,我想回到從前……
80年代餐廳推薦:昔友記懷舊餐廳
地址:市北區長興路8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