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的年初,《一撮毛的2013》成功集結成冊面世了,這個小萌兔浩浩蕩蕩在去年的365天里用微博、微信將自己起初帶點玩笑性質的名號“一撮毛”打響。在這一年里,他見證了這座城市及國家的變遷;見證了神十的升天和嫦娥玉兔的再次登月;也見證了雅安地震和黃島大爆炸......
因賣萌而生
一撮毛的誕生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讀圖時代的到來,自媒體的蓬勃,萌寵的當道.....但最大的功臣毫無例外是一撮毛背后的這個男人,也就是作者張建華。張建華,人稱張大,年過半百的青島土著。高中畢業后,進入島城一家儀表廠做了11年的機械工人。由于酷愛攝影,被文化館選調干了5年的攝影干事,在攝影上稍有成績入報社成了一名攝影記者。現任青島早報編委、圖片總監。
這個在腦門的正中央留了標志性的一撮毛的半老徐爹,偶然將兔子玩偶拴在自己帶有紅五星的黃色背包上的賣萌照片發在微博上之后,收獲了超越自己之前發的任何一條微博的點擊量和回復,于是,用這個小兔子的玩偶作為自己的出場代言人想法萌生。他每天就像寫日記一樣用手機拍攝小兔子,并命名為“一撮毛日志”,發在自己的@張大報早 的微博和張大微信上。就這樣,在2013年元旦這一天,把一撮毛放在雞蛋中央,拍下了第一張“一撮毛日志”。
因堅持而成長
立志容易開頭難,第一天拍完了一撮毛的誕生篇,第二天就遇到了無事可做、無片可拍的尷尬。已脫離一線的采訪工作的張大絞盡腦汁地去面對這個一撮毛,有事拍事,無事找事。家里的大大小小的耍物也都讓自己派上了用場。在這一年里,張大帶著一撮毛去過貴州黔東南、到過安徽婺源、也進過京城去過天安門......在無限的堅持下,一撮毛的視野越來越寬闊,語言愈發詼諧理性。
有人說,視覺文化時代的來臨消逝了人們進行再造想象的樂趣,也降低了思考能力,但一撮毛則不然,他以一個旁觀者的形象出現在事件的所在地,開啟我們對那個場景的思考,而萌兔本身的參與其中,身臨其境之感更加濃厚,也多了些許心動或心疼。144個字以內的簡短節說,幽默生動,充滿了對社會各方面的思考,也是張大對生活的追求。
如今的一撮毛將日記的形式推向視覺的享受,每一天,萌兔在不同的地點訴說著自己的想法一張張圖片將我們拉回2013,有喜有悲,期待新一年的張大與一撮毛。
#一撮毛日志#(配圖文字)
2013.1.14 河北告急!河南告急!陜西告急!山東告急!天津告急!北京更告急!連續多日的陰霾天氣,讓整個囯家陷入十面“霾”伏!!!
2013.4.12 今天我導一下游。青島天主教堂本名圣彌厄爾教堂,始建于1932年,1934年竣工。由德國人設計的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筑風格。原本擬建高百米,適逢二戰爆發,希特勒嚴禁德國資金外流,即建成現在的塔高56米。文革時,教堂受到嚴重破壞,其中亞洲最大的管風琴也被紅衛兵從樓頂扔了下來。
2013.5.14 放學啦!夸張點說,小學門口的家長比學生都多。家長說,沒辦法,要是被“好心”的校長接到賓館里成夜休息咋辦呢。(近日發生海南省萬寧市一校長和政府職員帶六名六年級女生開房事件,結果至今未明)
2013.5.16 這里是青島第十二屆國際車展,青島的主辦方將它列為全國第五大車展。想想12年前,買車還是一件奢華的事情,僅是每年的養車費用,也夠工薪階層受的了。那一年搬進報社新辦公樓,負兩層的停車位大部分是空閑。如今不買車的同事已經無幾,很多家庭,已經買上了第二、第三輛。
2013.5.29 講一個真事。一對外地夫婦站在橋頭,女人說:棧橋怎么用斷了?男人說:他們要改建成西湖那樣的斷橋。再講一個真事。27日塌橋當天,有關部門說只塌了10米。28日上午又說50米,下午再說測量后是42米。難道你們沒有尺子嗎?一塊石板多長,點點損壞的石板數不就知道了。
2013.12.18 20年前,創刊不久的青島晚報發起了“挽留海鷗行動”,其初衷是讓來青越冬的海鷗能定居下來,成為海邊一景。但持續幾年的挽留,人們發現好吃好喝好伺候的海鷗,第二年初春還會遠涉重洋回到更北的北方。由此我想,我們阻止不了燕南飛,當然也攔不住鷗北歸,那里也是他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