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針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對其實施護理干預后獲得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外傷性脾破裂患者34例,研究有效措施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對比治療前與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結果:對患者完成有效護理后,患者的諸多指標(血紅蛋白以及血壓等)都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并且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也明顯優于對患者治療前所表現的臨床癥狀(P<0.05)。結論:針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對其給予必要的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得到了快速緩解,提高了最終的治療效果,成功凸顯護理干預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外傷性脾破裂;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raumatic rupture of spleen
Wang Yingho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aumatic splenic rupture patients, to obtain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October to 2013 October, 40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rupture of spleen, study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Results: the effective nursing patients with complete, many index patients (hemoglobin and blood pressure) appeared obvious changes, clinical symptoms and clinical symptom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Plt;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plenic rupture, give the necessar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were fast relief,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final, importance of highlighting the succes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Keyword: traumatic rupture of spleen; nursing intervention;effect observationi
【中圖分類號】R65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1-0005-02
脾臟是人體內的重要器官,較易遭受損害。臨床患者非常容易出現外傷性脾破裂的情況,患者患有此種疾病后,通常情況病情非常嚴重。醫院對此類患者主要選擇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需要將發生破裂的脾臟進行切除。但是此種方法沖擊性非常強烈,當前將患者脾臟保留的治療方法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針對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34例外傷性脾破裂患者,采用非手術方法對患者給予治療,并且配合實施護理干預,最終臨床獲得了確切效果,現將臨床觀察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外傷性脾破裂患者例。在所有患者中,男23例,女11例;患者最小年齡為19歲,最大年齡為63歲,患者平均年齡為(40.6±0.5)歲。導致患者受傷的原因:因為從高處墜落受傷的患者14例,因為打架受傷的患者3例,因為車禍受傷的患者2例。在患者中并發出現腎挫傷的10例,出現肋骨骨折的患者2例,出現腓骨骨折(左脛)的患者3例。
1.2 診斷標準
①患者沒有外傷史(嚴重性);②對患者進行CT診斷以及B超檢查后均證實患者出現了外傷性脾破裂的情況;③患者的生命體征表現平穩;④對患者實施腹腔穿刺后發現,抽出的血液不能凝固。
1.3 方法
1.3.1 對患者臨床疾病情況進行觀察
在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準備治療時,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觀察顯得至關重要。起初要求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是否保持意識清醒,患者有無表現出意識模糊以及出現過激反應等情況;之后對患者的血壓值進行認真測量并記錄,要求每間隔30分鐘需要對患者血壓進行一次測量,待患者血壓保持穩定后,可以將血壓的測量時間延長,待患者的血壓完全恢復正常后,停止測量。如果在對患者進行測量過程中發現患者的血壓始終偏低,應該向治療醫師報告,并且研究有效措施予以處理。與此同時,對患者皮膚的溫度、患者的呼吸頻率以及脈搏跳動頻率等指標進行觀察[1]。
1.3.2 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
對于外傷性脾破裂患者,其內心會有諸多的表現,諸多都存在焦慮、憂愁的心理。對此,要求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當前的心理情況進行相關性分析,之后對應實施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平靜、充滿自信,并且在進行相關操作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操作熟練,最終有效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內心產生一種安全感,成功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人員與護理人員的治療與護理。
1.3.3 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
外傷性脾破裂患者體內非常容易出現酸堿失衡以及電解質失衡等情況,對此要求護理人員在對其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對患者準備補液輸血之外,還需要對患者給予必要的營養支持(食用容易消化、富含高維生素、富含高熱量、以及高蛋白等食物),最終有效將患者自身的抵抗力提高。對于急性發病患者,要求其禁止進食,待臨床癥狀得到緩解后方可進食,要求按照由半流質—軟食/普食的過程飲食。患者在受傷以后,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自身的活動量,所以非常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為了有效防止患者在用力排便過程中造成再出血的情況,要求護理人員需要鼓勵患者所進食的食物應該富含纖維素[2]。
1.3.4 對患者實施基礎護理
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實施胃腸減壓并要求患者禁止進食時間段,要求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指導以及口腔護理等,并且使患者能夠了解采用正確方式進行咳嗽以及咳痰等,有效避免出現肺炎的情況。針對需要長時間臥床的患者,要求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患者的定期翻身工作,有效防止出現壓瘡的情況[3]。
1.4 統計學方法
在進行本次實驗研究過程中,主要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相關數據進行具體統計并分析,利用t檢驗表示計量資料,利用卡方檢驗表示計數資料,以P>0.05為不存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患者完成治療與護理后,臨床癥狀表現以及患者的體征表現同治療前相比均得到了顯著緩解。并且完成治療與護理后,諸多指標表現均優于治療前(P<0.05)。
3、討論
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實施護理干預能夠對最終非手術治療的效果帶來較大的影響。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以及完成治療后需要觀察患者的脈搏跳動頻率、患者的血壓高低以及患者有無出現腹內臟器受到損傷的情況。對患者實施B超檢查以及完成相關的血常規檢查后,能夠有效掌握患者當前疾病的進展,發現異常后對患者及時進行補液,有效保證患者的生命體征始終平穩。此外要求患者需要充分進行臥床休息,時間需要大于14d。在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兩點原則,分別將搶救患者的生命以及保留患者的脾臟作為工作的目標。
總之針對外傷性脾破裂患者,因為其所患病情非常嚴重并且病發突然,患者非常容易出現失血性休克的癥狀,在嚴重的情況下還對患者的生命造成極其嚴重的威脅。對此要求需要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病情給予密切觀察,有些降低患者臨床死亡的概率,成功凸顯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杜君毅.外傷性脾破裂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6(28):225-226.
[2]唐炳林.保脾治療外傷性脾破裂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2(15):101-102.
[3]王巧芳.外傷性脾破裂患者的護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