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加強危重病人基礎護理質量管理的實踐效果。通過加強護士職業道德教育,營造積極的護理文化氛圍,嚴格質量監控等具體措施,使危重病人的基礎護理得以落實,整體護理質量明顯提高,有效地減少了護理并發癥,對提高病人搶救成功率,促進康復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危重病人;基礎護理;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1-0145-01
基礎護理是各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是評價醫院護理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1]。但目前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基礎護理到位率低,生活護理靠陪人完成的現象普遍存在,并且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安全隱患及社會關注的問題[2]。胸外科病人手術時間長、創傷大、病情重、管道多,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如果護理工作落實不到位,很容易導致并發癥的發生。
本科2007年7月~2009年5月從管理入手,狠抓危重病人基礎護理質量,取得明顯效果,危重病人基礎護理合格率從過去的90.5%上升至99.1%,病人滿意度從過去的93.4%上升至現在的98.5%,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危重病人并發癥,現介紹如下。
1加強護士的職業道德教育
1.1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有計劃地組織護士學習護理服務禮儀、護理服務規范、護士素質修養、護士職業道德等,從護士職業道德教育入手,使護士認識到工作中沒有貴賤之分,只要對病人治療有利,我們就應盡職盡責去做,不論工作閑忙,不論有無領導的監督檢查,也不論白天和晚上,對病人都要盡心盡責,對工作都要負責任。
1.2提高護理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教育護士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以前病人的大部分基礎護理工作依賴家屬完成,現在所有的基礎護理工作全部由護士完成,這種工作模式的改變帶來了思想觀念的轉變[3]。同時要堅持以“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教育和提醒護士,在工作中自覺地去關心病人,幫助照顧病人,不怕臟、不怕累地去落實各項基礎護理。護理人員在為病人執行各項基礎護理的過程中,通過他們用心、用情的服務和精湛的技術為病人提供了舒適的感受,有效地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
2提高對基礎護理重要性的認識
2.1掌握基礎護理的目的、意義我們要讓護士特別是新護士認識到,基礎護理不僅僅是讓病人清潔、舒適,更重要的是減少危重病人并發癥的發生,促進病人康復。如口腔護理,可以減少口腔黏膜感染,控制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翻身、拍背可預防臥床病人墜積性肺炎發生;留置尿管病人的會陰護理可減少尿路感染;做好胃管護理可減少食道吻合口瘺的發生,做好水封瓶護理可減少胸腔內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肢體活動可減少危重病人因臥床并發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各項功能鍛煉可促進病人各種功能的恢復等。我們有計劃地進行基礎護理知識講課,基礎護理知識提問,如每天早上晨會后提問、每月護士會議上提問及每月護理查房時提問。并用過去出現并發癥的病例警示護士,時刻都要重視危重病人基礎護理質量。
2.2不斷總結成功經驗,接受不足的教訓我們堅持科內“每月二大查,每天四小查”,每月“二大查”是科內一級質控員和護士長一起對所有危重病人基礎護理每月不定時檢查2次,每天“四小查”是護士長早上、中午、下午分別檢查夜班、上午、中午、下午當班護士對危重病人基礎護理執行情況,及時指出存在的向題,及時整改。通過查房提高護士的認識,找出基礎護理薄弱環節,在每月護士會議上反饋,指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通過總結和對危重病人進行查房討論不斷提高對危重病人基礎護理質量。
3加強危重病人基礎護理質量監控
3.1基礎護理量化管理口腔護理、擦浴、洗頭有硬性指標(如見習護士每月要完成洗頭、擦浴各5次,特殊口腔護理20次以上,2~5年的護士每月要完成洗頭、擦浴各1次,特殊口腔護理5次以上等),常見的護理操作常規化、制度化(如霧化吸入治療后,常規叩背治療以達到有效咳嗽排痰,食道疾病術后胃管護理常規每3小時抽吸胃管1次,胸部引流管護理每15~30min擠壓1次,尿管留置常規早晚用碘伏消毒尿道口1次等)。使基礎護理項目由“軟指標”變為“硬指標”,必須落實并簽名。基礎護理落實后簽名,每天統計工作量。對連續基礎護理做得少、做得差的護士,幫助分析原因,要求盡快改正。對基礎護理做得多、做得好的護士給予表揚和獎勵。
3.2重視每天早上的床頭交接班工作早上床頭交接班,護士長及在班護士全部參加,對每個危重病人進行仔細的詢問、檢查、監督及指導,讓每一個護士對危重病人的護理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也檢查了夜班的基礎護理質量。因夜班是基礎護理的一個薄弱的時間段,沒人監督,加上護士疲倦,往往做得不到位,通過早交班的檢查、監督,可促進晨、晚間的基礎護理落實。
3.3在制定基礎護理量化指標的同時,科室也制定了相應的基礎護理日和護理時,如本科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規定:周一、四下午是基礎護理日,這兩天下午護理員及分管護士給病人洗頭、擦浴、剪指甲等,有時護士長根據病人病情及各護士工作量進行合理分工。每天的基礎護理時間:6:30~7:30(晨間護理)、19:30~20:30(晚間護理),這些時間段有專門的護士在做基礎護理,在這段時間里除搶救外,必須做基礎護理,這樣確保了基礎護理的落實。新入院的危重病人,入院當天根據病人的病情進行相應的基礎護理,護士長檢查基礎護理落實的情況,與質控掛鉤,這樣既落實了基礎護理,防止護理并發癥的發生,同時也完成了基礎護理的量化指標。
此外,病房護士長每日進行4次危重病人查房,科內一級質控員每月不定時檢查危重病人基礎護理落實情況2次,護士長每日四查為:早交班時1次,上午下班前1次,下午上班后、下班前各1次。在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指導護士如何做好基礎護理。對于常見的共性問題,在全科護士交班會上強調,以保證危重病人的觀察護理到位。本科還實行了平衡記分卡護理綜合績效管理,滿分100分,服務流程和崗位量化指標占40分。每個缺陷分值化,查到不足或受到病人批評扣分,護理部及大科檢查后,受到表揚或得到病人表揚的加分。每月在護士會議上進行反饋及總結,以做到取長補短,并統計每個護士的得分,與獎金和每年評優掛鉤,切實做到獎勤罰懶。
總之,通過對胸外科危重病人基礎護理質量管理的實踐,提高了危重病人的基礎護理質量與整體護理質量,提升了醫院的服務形象,有利于護理人員把握護理專業的本質及精髓,促進學科的發展。同時,減少了護理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患者的康復,提高危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都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馬金秀,顧穎萍,江仁美.對危重病人實施基礎護理化指標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2):230~231.
[2]丁炎明.護理人員現代護理觀與基礎認識現狀及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3A):56~58.
[3]程惠玲,劉小軍.神經內科加強危重病人基礎護理管理的效果評價[J].南方護理學報,2005,12(1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