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初步研究探討超聲造影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價值。方法 :35個甲狀腺結節行超聲造影檢查, 觀察造影劑進入病灶至消退的全過程, 并用QLAB軟件進行時間-強度曲線分析。結果 :結節性甲狀腺腫的超聲造影表現以等增強 、低增強為主, 少數為高增強 ; 腺瘤呈“快進慢退高增強”的造影表現; 甲狀腺癌以等增強及低增強為主, 增強回聲不均勻, 消退早于周邊甲狀腺組織。結論 :超聲造影能為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鑒別診斷提供更多的微血管灌注信息, 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關鍵詞:甲狀腺疾病; 超聲檢查;造影劑;診斷
【中圖分類號】R814.43【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1-0073-01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常見疾病, 鑒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 常規的二維灰階超聲和彩色多普勒顯像已成為診斷和鑒別診斷甲狀腺結節的最重要的方法。而近年來超聲造影的出現和發展, 為評價甲狀腺結節內的微血管提供了可能性。雖然超聲造影在肝、腎等腫瘤的鑒別診斷方面已經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但在甲狀腺結節的鑒別診斷方面的研究報道尚不多。本文通過對40個甲狀腺結節進行超聲造影, 通過“時間-強度”曲線的分析, 探討超聲造影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1年12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入院的擬行外科手術切除的甲狀腺結節患者35例, 共計35個病灶, 其中男性10例, 女性30例, 平均41.2±3歲(18~46歲)。所有病例均經手術切除及組織病理學證實, 其中結節性甲狀腺腫15例, 甲狀腺腺瘤12例, 甲狀腺癌8例。
1.2 儀器及試劑 使用PHILIPS iU22超聲診斷儀, 探頭頻率為7.5~12MHz, 機械指數0.07~0.1。其造影微泡為磷脂微囊的六氟化硫(SF6), 微泡平均直徑2.5um, 使用前注入生理鹽水5ml, 震蕩混勻后抽取混懸液1.5ml, 經前臂肘靜脈團注, 尾隨注射5ml生理鹽水。
1.3 檢查方法 患者在頸后部墊枕使頭略后仰, 充分暴露頸前部。常規二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病灶的形態特征和血供情況后進入超聲造影模式, 連續動態觀察病灶內造影劑進入至消退的全過程, 存儲后采用Q LAB軟件分析時間-強度曲線, 獲得甲狀腺結節內造影劑進入的到達時間(AT)、達峰時間(TTP)、峰值強度(PI)和消退強度(PI28)(消退強度為注射造影劑后28s的結節顯影強度)。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1.0統計軟件, 計量資料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 不同病理類型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兩組數據進一步兩兩比較, 以P<0.05認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類型甲狀腺結節超聲造影時間-強度曲線分析(見表1)
。2.2不同類型甲狀腺結節的超聲造影表現
2.2.1結節性甲狀腺腫: 病灶顯影時間基本同步或稍早于周邊正常甲狀腺組織, 峰值強度不一, 47%(7/15)呈低增強, 33%(5/15)為等增強, 20%(3/15)為高增強, 伴囊性變或鈣化時造影劑充填不均勻, 腫塊基本同步或早于周圍甲狀腺組織消退(圖1)。
2.2.2甲狀腺腺瘤: 病灶顯影時間早于周圍甲狀腺組織, 并快速達到高峰, 達峰時50%(6/12)為高增強, 僅17%(2/12)為低增強, 消退晚于周圍組織, 呈現 “快進慢退高增強”的特點(圖2)。
2.2.3甲狀腺癌: 病灶顯影時間早于周邊甲狀腺組織, 達峰時大部分為等增強50%(4/8)及低增強38%(3/8), 少數為高增強12%(1/8), 增強回聲不均勻, 腫塊早于周圍甲狀腺組織消退, 后期腫塊增強強度低于周圍甲狀腺組織(圖3)。
3討論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常見疾病, 4%~8%的成年人觸診發現有甲狀腺結節, 超聲檢查發現人群約40%~50%有甲狀腺結節,這些結節約5%~6.5%在隨訪中發現為惡性[1,2]。因此, 鑒別甲狀腺結節的良惡性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 超聲顯像因操作安全方便、耗費較低、準確率較高, 已成為診斷和鑒別診斷甲狀腺結節的最重要的方法。目前超聲對甲狀腺結節的診斷主要通過其形態、邊界、回聲、鈣化灶、血供的豐富程度、流速和阻力指數的高低等作參考, 診斷的準確率較高[3], 但對早期微小癌, 良惡性結節并存或多發結節惡性變的鑒別診斷還有一定困難。而超聲造影則可清晰顯示組織內的微血管。正常的甲狀腺是血供極為豐富的內分泌器官, 結節形成時, 正常的血管結構以及微血管灌注狀態發生改變, 出現異于正常實質的增強表現。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血管生成均較正常甲狀腺增多, 但與良性病變相比較, 惡性病變的新生血管內皮細胞分化差, 血管壁薄, 基底膜不完整, 缺乏平滑肌, 血管走行扭曲紊亂、粗細不一, 可存在動靜脈瘺[4]。甲狀腺結節的微血管在解剖結構和空間分布上的差異是超聲造影鑒別診斷其良惡性的病理生理基礎。
本組研究發現, 甲狀腺腺瘤造影后表現為“快進慢退高增強”的特征, 與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相同[5, 6], 并與腺瘤在彩色多普勒顯像上常為富血供表現相符。但也有學者的結果相反, 認為腺瘤超聲造影表現為“慢進慢出低增強”[7], 可能與造影時機械指數的設置以及曲線分析時病灶感興趣區的選擇有關, 是否包含鈣化、壞死和囊性變會對病灶增強的AT、TTP和PI有所影響[8]。甲狀腺結節的超聲造影表現多樣, 可能與反復增生形成的結節性甲狀腺腫處于不同的病變發展及病理過程有關。甲狀腺癌造影后, 有早于周圍甲狀腺組織減退的趨勢, 但其增強表現和峰值強度與結節性甲狀腺腫間有一定重疊性。超聲造影能顯示甲狀腺結節內的微血管灌注情況, 更準確地呈現其血管分布, 為鑒別診斷結節的良惡性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在鑒別甲狀腺癌和結節性甲狀腺腫時, 仍需要同時結合二維灰階及彩色多普勒顯像。
參考文獻
[1]Ezzat S, Sarti DA, Can DR, et al. Thyroid incidentalomans: prevalence by palpation and ultrasonography[J]. Arch Intern Med, 1994, 154: 1838-1840
[2] Rojeski MT, Gharib H. http://www.51lunwen.com/csyx/ Nodular thyroid diseas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J]. N Engl J Med, 1985, 313: 428-436
[3]Lin JD, Hsueh C, Liu FH,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yroid ultrasonography[J]. The Endocrinologist, 2006, 16: 319-322
[4]Mitchell J, Parangi S. Angiogenesis in benigh and malignant thyroid disease[J]. Thyroid, 2005, 15: 494-510
[5] 顧繼英, 陳惠莉, 許小云, 等. 超聲造影對甲狀腺腫塊診斷價值的初步探討[J].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08, 24(7): 1018-1020
[6] 史曉龍, 鄭笑娟, 郭新海, 等. 甲狀腺腫塊的超聲造影與病理對照分析[J]. 浙江實用醫學, 2007, 12(2): 87-88
[7]袁 惠, 王 丹, 宋 潔, 等. 甲狀腺結節超聲造影定量分析[J].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2008, 19(6): 427-428
[8]林 僖, 李安華, 賴非云, 等. 甲狀腺超聲造影及定量分析的優化方法學研究[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07, 23(7): 49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