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鏡和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患者短期療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間診治的直腸癌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各2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觀察組在腹腔鏡下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中流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短期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結果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患者的短期療效優于傳統開腹手術,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關鍵詞:腹腔鏡;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直腸癌;短期療效
【中圖分類號】R57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1-0088-01
乳腺癌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各種直腸癌治療技術不斷增多,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便是常見的類型。為了進一步對比分析腹腔鏡和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患者短期療效,本文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間診治的50例直腸癌患者進行分組試驗,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間診治的50例直腸癌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名,觀察組中有13名為男性,12名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4歲,最小年齡為29歲,平均年齡(58.22±5.24)歲;對照組中有14名為男性,11名為女性,最大年齡為75歲,最小年齡為28歲,平均年齡(57.89±5.39)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各項基本資料基本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觀察組在腹腔鏡下治療,手術原則均遵循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原則,麻醉方式為氣管內插管全面,患者仰臥,取截石位,在臍上緣做一里面小切口用于觀察,并在右下腹麥氏點十二毫米處做trocar孔作為操作,手術步驟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范進行。術后常規止血、禁食、及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2]。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對比。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的試驗數據均經SPSS19.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中流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對患者實施為期一年的隨訪發現,短期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結果比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具體情況見表1、表2。
3 討論
直腸癌是指肛管齒線到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腫,具有較高的發病率[3],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通過手術切除方式。傳統的開腹式手術由于創傷較大,延長了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術中流血量大大增加,且容易發生并發癥,對患者的術后恢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臨床上逐漸應用了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這種方式有效了縮小了手術切口,減少了對患者的手術創傷,從而縮短了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降低了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的風險[4]。本文通過分組對照的形式,對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間診治的50例直腸癌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術中流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短期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表明,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患者的短期療效優于傳統開腹手術,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參考文獻
[1]蔡澤云,唐斌,康安定,江勃年.腹腔鏡和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對比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3,12:15-17.
[2]施德兵,李心翔,蔡三軍,顧衛列,肖長春,莫善兢.腹腔鏡與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的近期療效比較[J].中國臨床醫學,2012,01:40-42.
[3]薛萬江,毛勤生,李鵬,馬彭,馮盈,俞鋮.腹腔鏡與開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短期臨床療效比較[J].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02:149-151.
[4]胡牧,周總光,雷文章,于永揚,程中,李立,舒曄,王天才.腹腔鏡與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保肛術治療低位直腸癌的對照研究及短期療效分析[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3,06:36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