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孕產期婦女常見的心理障礙、干預辦法及一些異常情況。
關鍵詞:孕婦;孕產期;心理保健
【中圖分類號】R715.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1-0126-01
孕產期是婦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時期,人是有思想、感情及社會活動的,并在一定的自然、社會環境中生存,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所以妊娠后的種種生理變化或疾病,都會對女性的心理活動發生重大影響。孕產婦的心理問題對孕產婦健康影響很大,應重視孕產期各個階段的心理保健。
在孕育胎兒及分娩嬰兒的過程中,女性不僅身體發生了一系列巨大的變化,心理上也受到了一次不同尋常的震撼,更何況來自于家庭、社會諸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妊娠分娩對于女性的身心是一場嚴峻的考驗,關系到母嬰兩個人的生命!
孕產期出現心理障礙者常見的有:
1、1妊娠心理矛盾沖突:如初次妊娠常有期盼和擔心,包括擔心胎兒畸形,擔心胎兒性別,擔心難產,擔心自己是否能做好母親等多種矛盾心態等。隨著分娩期迫近,一些神經質個性的婦女可出現焦慮、憂郁、憤怒、任性等心理異常。
1、2情緒不穩定:不少孕婦有莫明的恐懼或煩惱,可能與妊娠不適有關;有的因懷孕而“居功自傲”,依賴性增加,常為一些無關小事斤斤計較,生氣發火哭鬧。
1、3避孕失敗的矛盾心情,有人可能因為此次妊娠是避孕失敗而造成,因此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會產生既想做人工流產,又擔心影響以后的懷孕,而表現出焦慮的情緒。
1、4未婚先孕者情緒復雜,反應強烈,有的自責悔恨,甚者可致精神異常。
1、5分娩時的恐懼-緊張-疼痛癥候群:性格脆弱的初產婦尤易發生。恐懼緊張情緒可通過內分泌及神經通路致使分娩無力,平滑肌緊張,痛閾下降,敏感性增加,由此加劇恐懼體驗以致胎兒宮內缺氧窘迫,或誘發子癇和難產等。
1、6產后抑郁是最常見的孕產期精神障礙,主要表現有委屈、易流淚、情緒不穩、急燥,重者可出現頭痛、失眠、無興趣、無信心,甚至可有自責自罪感。丈夫和家人的關心和支持以及產后休養環境與發病有很大關系。
2、心理干預
2、1加強孕期心理保健,在孕期檢查的同時,主動講解孕期生理和保健知識,對于孕婦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指導和咨詢,改善他們的認知方式,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減輕她們的心理壓力和恐懼情緒,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妊娠分娩。
2、2開展孕婦學校和健康教育,在孕期對孕婦及家屬開展孕期保健、分娩過程和產后保健的健康教育,了解孕產婦心理特點,并解除對分娩的恐懼心理。
2、3分娩時,可安排家人或有經驗的人員陪產。孕婦應保持良好的心情,思想松弛、精神樂觀、生活規律,有助于神經內分泌的平穩協調,分娩過程中,第一產程應該放松,第二產程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增加輔力,對縮短產程減輕疼痛有積極意義。醫護人員應了解孕產婦心理,更加關心、鼓勵和幫助孕產婦,使孕產婦減少恐懼和減輕疼痛,促進自然分娩。
2、4優雅的音樂與胎教,利于母親及胎兒身心健康,對減輕緊張、恐懼、煩躁、不安有很好的療效。
2、5產后應給予產婦更多的關心和照顧,注意產婦休息和睡眠,注意產婦情緒變化,減輕精神壓力,避免過度勞累,預防產后抑郁的發生。產婦丈夫和家人的關心尤為重要。
3、其他異常情況
3、1妊娠期間各種情緒創傷,重大生活事件等心理社會因素可導致情緒異常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從而誘發早產、妊娠劇吐、流產、胎位異常、胎兒發育障礙及分娩時產力異常和難產的發生。
3、2不良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如吸煙、酗酒、吸毒、生活不規律、睡眠不足,頻繁旅行也可致流產、早產。
3、3性開放、性生活不節制,易致異位妊娠、 流產、早產的發病。
這些都是干擾孕產婦心理健康的因素,所以孕產婦應穩定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態,注意自我調適,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家庭的幸福這一神圣的使命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做好孕產期心理保健,轉變產科模式。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年第04期R197.6。
[2]淺談孕產期心理保健重要性及對高危因素干預的必要性。中國健康月刊。B版 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