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虛懷居雜寫

2014-04-29 00:00:00羅定金
涼山文學 2014年4期

小引

我為什么就寫起詩文來了?真是莫名其妙。既無家族背景,又無專門的中文訓練。

其實,這人世間的很多事,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我絕對不是天縱之才,先天不足,后天又缺乏營養。因此,只能寫些小詩小文以自慰;即使有遠大的志向,幾近夢幻罷了。

不過,只要生命尚存,這詩這文,我還是要繼續寫下去的,是否就好,不敢夸口,但創作態度是極其端正的,讀者明鑒。

讀雜書的我,寫作自然也就雜了。所以,總題仍其舊:《虛懷居雜寫》。

小住成都淘書記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意思是說于新書只能是“買”,于舊書才能說是“淘”。然而,我覺得于新書也是可以說“淘”的。你看嘛,一個讀書人走進書店,在汗牛充棟的書林間漫步,挑挑選選,翻翻檢檢,最后決定取舍,或幾冊或一兩冊,或一無所獲。如此這般,試問這與走進舊書店走進舊書攤的情形有什么兩樣?這次,我小住成都之所得皆是新書,但都是我經過幾番拾起放下,放下又拾起淘來的。是為題解。

壬辰十月,我與家人小住成都25天。地點在光華大道三段的銀城。出大門的斜對面,就有到主城區的公交站臺,名為“光華路口”;公交車為309路,可直達青羊區的終點站“百花中心站”。途經青華路與杜甫草堂比鄰的成都文物古玩市場和送仙橋古玩藝術城,來去十分方便。

由于成都已是我國四大城市,正在向國際大都市邁進,正在大搞城市建設,地上建立交,地下修鐵道,不少地方交通擁堵,人們出行有些不便,特別是對于我這樣一個年老體弱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所以,這次仁厚街的南牘舊書鋪、九眼橋地攤、五塊石舊書店,因為離我的住處太遠,根本就沒有去,無疑是一大憾事。我主要去了送仙橋古玩藝術城的“淘書齋”,這是該城中一家門面不大的新書店,一律9折。

去送仙橋古玩藝術城的“淘書齋”,先后共5次,平均5天1次,淘書26種31冊,花去人民幣數百元。雖然有的已是七八年前出版的,但都是“新若手未觸”的那種,而且都是關于書的書,乃我之所愛也。

到成都的第二天,上午去拜訪住嘉逸花園的老朋友,午飯后我與老伴到金沙車站,乘19路公交車直達送仙橋古玩藝術城“淘書齋”。步入店堂,如入寶山,覺得很多書是我在西昌買不到的,一時興起,就淘到了一大摞。店員見此景當然高興,但他還是說:“老先生,如果拿不動的話,今日少選幾本,改天再來。”是啊,提了書還要去擠公交車回家。最后,留下5冊,完成了一次愉快的淘書之旅。

第二次去淘書,是在兩天后的一個下午,獨自一人,目標成都文物古玩市場。乘公交車半小時到達,進大門后將一樓轉了一遍,各家店堂擺的或是瓷器,或是金銀器,或是奇石之類,根本就沒有見到一本書,無論新舊;上到二樓,走馬觀花的結果,與一樓無異;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三樓,你猜怎么樣?——大失所望。看表,又耗去半個小時。趕快下樓,朝送仙橋古玩藝術城“淘書齋”走去,半小時后抵達。店員見我有幾分面熟,笑臉相迎,見架上又補充了不少新書,我又淘得3種4冊。至于其他3次的淘書經歷,我就不必多說了,也許讀者所關心的是我究竟淘到些什么書。好吧,我就記述如后,以饗同好。

《西諦書跋》(上下兩厚冊),我06年去成都,曾在文殊坊的“淘書齋”見過,那次一路淘的書實在太多,無法容納,忍痛舍棄。回到西昌后,失悔不已,幾年間再也沒有見到她的倩影,這次既然在此重逢,豈能錯過。同時還得到鄭振鋒的《漫步書林》,“西諦”者系此公之筆名。

姜德明的著作我是喜歡的,已經購藏十幾種。在我的印象中,姜先生中國傳統式的純粹散文較少,而關于新文學書刊的文字則很多。他所記敘的新文學書人書事,頗具史料價值,加上他那樸實無華的文筆,就顯得更加可愛。這次先后淘到他的《流水集》、《書邊夢憶》、《尋書偶存》(精裝)、《金臺小集》等4冊,可見我與姜先生及其著作的緣分不淺。

《書比人長壽》,是出版家趙家壁“編輯憶舊”系列的第三種,這是他的“編輯憶舊集外集”。正文40余篇不用說了,就是那附錄《趙家壁主持編輯出版的圖書目錄》和《趙家壁著譯年表》的史料價值也不在話下。《編輯憶舊》我已購藏兩個版本;至于編輯憶舊續集《文壇故舊錄》,我還不知是否與她有緣?

以當代作家個人著作而言,黃裳先生的書我是購藏得最多的一位。幾年前,就從報刊讀到關于《來燕榭書札》的文字,但我就是見不到她的影,看《藏書報》的轉讓信息中也沒有,這次終于淘到了。還淘到他的《故人書簡》,海豚文存之一種,32開白色圓脊布面精裝,很漂亮的。

最近幾年,中華書局出版了一批又一批32開小精裝本,深受讀者喜愛,我就買到過不少。這次淘得的是冠名《歲月書香》“百年中華的書人書事”選集,凡4冊,每冊300頁左右,很適合讀者把玩閱讀。大書局,出小書,功德無量。

徐雁,是我國當代讀者界的一個活躍分子,到處講學,出書不少,我擁有多種,這次所得是他的《雁齋書事錄》和《故紙猶香》。

愛書人、出版家范用,著作不多,這次得其“煮雨文叢”之二的一種《相約在書店》精裝本。沈鵬年的《行云流水記往》上下冊,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史料密集,值得研讀。止庵的《遠書》,是一冊書信集,讀后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此君敢于講真話,涉及文壇大家不是的文字很多。他是著名詩人沙鷗的兒子。臺灣傅月庵的書,過去只購藏那本薄薄的《我書》,這次淘到的是其《天上大風》,內中多是與書相關的文字。高信的這冊《民國書衣掠影》,16開銅版紙彩色精印,既大氣又很雅致。這是一冊專題研究民國書衣的開山之作。柯衛東的《舊書隨筆集》,系“煮雨文叢”之一的一種,亦堪玩味。

新星出版社和金城出版社,分別出版的“書之八記”,我在西昌先后從幾家書店購得“七記”,就是那冊《寫書記》,硬是無從弄到手。這次“淘書齋”成全了我,喜甚。謝其章的《創刊號剪影》,多年尋覓,無果,而今得亦如是。

身居邊遠小城,我沒有條件收藏藏書票制作者的原創(《本地美術家黃文才的剪紙藏書票還是收藏了不少),只好退而求其次收藏關于藏書票的著作和圖錄,已擁有20余種,這次所得中國美術家協會藏書票研究會編著的《書間精靈——中國當代藏書票精品》、賈俊學編著的《衣帶書香——藏書票與版權票收藏》,圖版均彩色印刷,后者用的還是銅版紙。

最后,要說的是《地圖的收藏故事》和《老地圖》。我無意專題收藏地圖(雖然也曾淘到過幾冊建國初期的老地圖),之所以買這樣的書,只不過是為了增加點自己的地理知識罷了。

賈平凹的處女集《兵娃》

要列當代才子的話,賈平凹應是為數不多中的一位。你看嘛,他除了文詩俱佳之外,琴棋書畫也無所不能(過去,我對他的畫有微詞,如今想來,是有幾分偏見的),且受到好評。

賈平凹,現在已是名滿天下的著名作家。

在他20歲的時候,即1973年開始文學創作,先寫詩,后轉為寫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以及文學評論。1983年從事專業創作,成為專業作家,他在任作協西安分會理事的同時,因為他開初以兒童文學創作為主的緣故吧,曾任少兒創作組組長。

目前,賈平凹已出版的作品版本達300余種。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商州》、《妊娠》、《浮躁》、《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懷念狼》、《我是農民》、《病相報告》、《秦腔》、《高興》、《古爐》等;中短篇小說集有《兵娃》、《山地筆記》、《臘月?正月》、《小月前本》、《天狗》、《美穴地》等;散文集有《月跡》、《愛的蹤跡》、《心跡》、《商州三錄》、《坐佛》、《說話》、《定兩筆記》等。還有詩集《空白》,評論集《平凹文論集》面世。

有文學評論家如儲子準認為,賈平凹的作品主要以獨特的視覺準確而深刻地表現了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中國30年來的現代化進程中痛苦而悲壯的社會轉型,不僅完整地復原和再現了現實生活中蕓蕓眾生的生存本相,而且在一種原生態敘事中,深入當代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凸顯了中華民族現代化的全球語境中所遭遇的空前尷尬。他的中國傳統美的表現方式,真實地表達了現代化中國人的生活與情趣,為中國文學的民族化和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貢獻。

正因為如此,賈平凹的作品得到了國際國內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認同,他的著作成為常銷書,并被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俄語、越語、日語、韓語等多種語言,在世界20多個國家傳播。他的長篇小說《浮躁》、《廢都》等,曾獲國際大獎;他的《臘月?正月》獲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他的《賈平凹長篇散文精選》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他的《秦腔》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賈平凹的處女作是《一雙襪子》,發表在1973年陜西的《群眾文藝》上。賈平凹的處女集則是《兵娃》(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77年6月版),這是一部短篇小說集,屬兒童文學的范疇,僅121頁32開的小冊子,收入《荷花塘》、《小會計》、《小電工》、《兵娃》、《參觀之前》、《深山出鳳凰》等6篇小說。封面設計很漂亮,并有黑白插圖11幅,繪者張禮軍、孫建平。

在本書的《后記》中,賈平凹說:“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時候,我是紅小兵。”他同紅小兵在一起,“一塊兒參加農村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一塊兒為農業學大寨貢獻自己的力量”。“那些紅小兵的可愛形象,時時使我振奮,使我激動。于是,我斷斷續續寫下了這一支支對新一代的贊歌。”因為《兵娃》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深深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是難以避免的。從《兵娃》中,我們讀到的是兵娃和杏娃等紅小兵,在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鼓舞下,在農村兩條道路斗爭中,堅持原則和農村中資本主義自發勢力以及階級敵人的破壞進行了不調和的斗爭的形象。

雖然如此,《兵娃》卻昭示了賈平凹的創作才能。小說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語言樸實風趣,生動地展現了當時農村少年兒童的風貌。

我想,賈平凹是不會悔其少作的,《兵娃》當年的出版,對他一定是很大的鼓舞,鼓舞他此生堅定走文學之路的信心。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處女集《兵娃》的出版,是否就有今日文學的賈平凹,恐怕很難說。由此可見,處女集《兵娃》的出版,于賈平凹意義之重大。

歷史的瞬間

我國著名的攝影家、原《解放軍畫報》攝影記者孟昭瑞,以他特殊的職業,以他敏銳的目光,以他的第三只眼,抓拍了許許多多精彩的鏡頭,結集為孟昭瑞攝影作品選《歷史的瞬間》。

《歷史的瞬間》,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7月版。聶榮臻題寫書名,張愛萍、魏傳統題詞,蕭華作序。蕭華在《序言》的開篇就說:“翻開孟昭瑞同志的作品《歷史的瞬間》,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頓時展現在我們面前,莊嚴隆重的開國大典、硝煙彌漫的抗美援朝、蓬勃發展的工農業生產、日新月異的尖端武器實驗、十年浩劫的陰影、對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的審判、具有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向‘四化’進軍的宏偉場面,……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生動地記敘了建國三十六年來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軍隊所走過的光輝戰斗歷程,一個個藝術的鏡頭,形象地保存了那些令人懷念和振奮的歲月,是獻給廣大人民群眾的一部攝影珍品。”他認定,《歷史的瞬間》是一部深沉的史詩,是一部氣勢雄偉的交響樂。

沿著孟昭瑞的足跡,盯著孟昭瑞的攝影鏡頭,我們欣賞到了《北平入城式》、《第一次給毛主席照相》、《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奏起國歌》、《周總理關懷志愿軍傷員》、《彭德懷司令員視察朝鮮開城前線》、《祖國慰問團在朝鮮》、《常香玉捐獻飛機》、《鞍鋼八號高爐》、《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勝利的火炬》、《萬馬奔騰》、《慶祝建黨六十周年大會主席臺上》、《戰略火箭通過天安門廣場》、《“小平您好”瞬間出現時》、《戰后的云山》、《舊貌換新顏》等153幅攝影作品和153篇記敘文字,圖文并茂,圖文互動。每一幅攝影作品,每一篇記敘文字,引人深思,勾人遐想。它們使我們同時看到了煙圖林立的工廠,機器轟鳴的礦山,豐收的田野,興旺的牧場;以及火箭上天,蘑菇云騰空,銀燕巡天,戰艦翔海。

感謝攝影家孟昭瑞,是他用鏡頭記錄了那“歷史的瞬間”。他之所以能記錄下這“歷史的瞬間”,因為他是歷史的見證人和有心人,他經歷了建國以來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36年來,他一直擔負著新聞的攝影采訪工作。他在長期的攝影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攝影經驗,如在新聞攝影、軍事攝影、畫報專題攝影等方面。

孟昭瑞抓拍的“歷史的瞬間”,已經定格成為永恒,功不可沒;當我們記住這一幅幅“歷史的瞬間”的同時,也應該記住這位攝影家。

“皇二子”袁克文的收藏

袁克文(1890—1931),字豹岑,一字抱存,號寒云,河南項城人。洪憲皇帝袁世凱的次子,人稱“皇二子”。他自幼聰明過人,6歲學識字,7歲讀經史,10歲習文,有“讀書博聞強記,十五歲作賦填詞,已經斐然可觀”之譽。他與末代皇帝溥儀的族兄溥侗、河南都督張鎮芳之子張伯駒、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并稱為“民國四公子”,而且位居其首。

在袁克文“天才的一生,浪漫的一生”中,因為出身豪門,有的是錢,在收藏領域可謂大手筆,說他是收藏大家也不為過。關于袁克文的收藏,當時人名丹翁者在其文《袁寒云》中有言:“寒云生平嗜古,所得佳品至夥,但亦偶供消遣,興盡則視若浮云。或以質錢,或以易物,雖貶價受虧,亦所弗計。如宋槧李長吉、魚玄機、韋蘇州諸集,如元繪佛像巨幀十三幅,六朝人繪《鬼母揭體圖》,如元大朝徐天啟諸泉,均以廉值讓人,或贈送諸友好,后精研各國古金幣,薈集各國郵票,價值達萬金,而以數千金揮斥之志。其他小品,如剛卯、漢之屬,今殆藏篋衍。”這一方面說明袁克文收藏之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的氣度。

袁克文的收藏,泉幣第一,古籍第二,兼及其他。

玩收藏的人,須得有錢、有閑、有識之三要素,袁克文兼備。他收藏的泉幣,如王蔡時代的布泉、鉛泉、金錯刀,宣和元寶銀小平泉等,都是珍品。還有太平天國紀念銀錠、徐世昌大金幣、清餉金(為左宗棠西征時所造)、光緒銀元(通行于西域,上有回歷1312年字樣)、乾隆五十八年征服廓爾喀所鑄的銀幣、從西藏喇嘛處得來的西藏古金幣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稀世珍寶。

除此之外,他還收藏有古印度金銀幣,葡萄牙古金幣、法國二十法郎金幣(上有拿破侖頭像)、18世紀意大利聯邦威爾士共和國銀幣、古埃及金幣、韓國光武二十元金幣、保加利亞菲爾南德一世金幣。如此這般,多不勝數。袁克文玩收藏,玩出了學問,突在難能可貴。比如,他玩泉幣就玩出了《世界古金幣隅錄》、《世界古今幣一斑》、《古錢隨筆》、《世界金貨集略》等關于古錢幣的多部著作。袁克文是真正的收藏家。

袁克文收藏古藉,不以數量見長,而是以質取勝,甚至是專收宋版精本,不惜重金購而藏之。他收藏古藉,拜的是當時藏書大家、版本目錄學家李盛鐸為師,“半載后,學大進,試舉一書,皆能淵源道具始末”。在較短的時間內,袁克文收藏的宋版書就達一百部,便筑一藏書樓,名之曰:“百宋書藏”;當他收藏的宋版本達二百部時,又改其藏書樓為百百宋書藏”。并著《圭塘倡和詩》、《寒云手寫所藏宋本提要二十九種》以記之。

當時人名倫明者,著有《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一書,在“袁克文”條下,詩云:“一時俊物走權家,容易歸他又叛他;開卷赫然皇二子,世間何事不曇花。”并附數語以說明:“袁寒云克文,于乙丙間(即1915—1916年間)大收宋槧,不論值,坊賈趨之,幾乎搜巖熏穴,又多內府物,不知如何得之也,項城敗后,隨即星散,大半為李贊侯、潘明訓所有,書諸首皆鈴‘皇二子’印章。”

錢幣、古籍,毫無疑問是袁克文收藏之大宗,其他如瓷器、銅器、玉石、書畫、郵票等的收藏,也不在話下;甚至古今中外的秘戲圖也收藏;因為香水瓶形態殊異,也成了他之所好,閑時觀賞,倍覺有趣。袁克文諸如此類的收藏,可謂洋洋大觀,因而他筑“一鑒樓”陳列之,并寫了一幅長聯歌其收藏盛況。聯曰:“屈子騷,龍門史,孟德歌,子城賦,杜陵詩,稼軒詞,耐庵傳,實甫曲,千古精靈,都供欣賞;敬行境,攻胥鎖,東宮車,永始斝,梁王璽,宛仁錢,秦嘉印,晉卿匣,一珍秘,且與身俱。”

袁克文善詩能文,著述頗豐。“補白大王”鄭逸梅在《袁寒云的一生》文中,有關于他收藏勢在必得的一則逸事,不能不表,以資談助。《辛丙秘苑》是袁克文的代表作,在《晶報》連載,報紙銷量大增,不斷登至十六續,他不供其稿。當《晶報》主持人余大雄登門催稿時才知,袁克文欲得張丹翁的陶瓶,說是得不到這陶瓶,就沒有興趣續寫下去。余大雄無奈,立即與丹翁相商,丹翁愿意割愛,當即約定:陶瓶歸克文。克文撰《秘苑》十萬言。“且以三代玉盞、漢曹整印,宋蘇軾石鼓硯、漢玉核桃串,存丹翁處為質押。期以一百天完稿,逾期認罰”。這些都是袁克文的至愛之物,欲早日得歸,只得加緊續寫《秘苑》。據說,實際上《秘苑》后來并未終稿,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淘書日志一葉

入秋以來,西昌的雨水偏多,晴天較之往年同期少了一些,這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淘書者亦然。因此,這十多天來我就沒有逛過舊書店舊書攤。

今日放晴,艷陽高照,惠風和暢,正是出門淘書的好天氣。我的淘書,仍是文匯北路那三家舊書店。

蔣三舊書店,因為小倆口打工掙錢去了,就把書店交給父母守店經營。其實,這老倆口原來也是擺書地攤的,干老本行做書生意,輕車熟路,不在話下。

走進蔣三舊書店,見那門口散落著一些紙質泛黃的舊書。我就彎腰翻檢,邊翻檢邊問:“這些舊書都是才收到的嗎?”老板娘說:“現在哪里去收這些舊書,都是前幾年收到的,十天半月拿點出來,維持生意。”左翻右檢,淘出我所需要的3冊;待走進店內一架架巡視后,一無所獲。于是,我拿那3冊書討價,老板娘說:“三本25元。”我說:“貴了點,就20元吧。”成交。

這3冊書,一是陸侃如、馮沅君著《中國文學史簡編》(修訂本),作家出版社1957年7月版,繁體豎排32開本,它的初版是由中華書局1935年印行的。這兩位學者夫婦,著作頗豐,我還收藏有他們合著的、非常有名的民國版三卷本《中國詩史》。二是《大苗山交響曲》,苗延秀著,這是一部長篇苗族民間故事,有說有唱。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4年4月版,繁體豎排32開本,印數為12000冊,定價舊幣10,600元。在封面書名下之右,有一圓形紅色印章,印文上為“中央民族學院”,下為“圖書館”,中為一大“銷”字,說明這書是該圖書館注銷之書。書之末有一正方形堅排3行的紅色“中央民族學院圖書館藏書”印。

現在要淘到上個世紀50年代初的文學出版物已經不易,品相又好,何況還是1版1印本呢。三是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年7月版的《吳休詩書畫選集》,32開本,印制精美,是我所愛。上個世紀80年代,人美出了很多名家的這種小型畫冊,我已購藏了不少。不時把玩,賞心悅目。好作讀畫札記,美育自我。

走近蔣二舊書店,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四個字:煥然一新。我說的是它的招牌。抬頭望去,只見那背景是古代集市圖,那人物,那場境,堪稱佳妙,以及擺布合理的兩摞放大了的古書書影;橫排著五個鮮紅的楷書大字“蔣二舊書店”,以及之下同樣橫排著的字體稍小的“收集各類舊書,連環畫、字畫古書”,也是紅色出之。整個招牌,氤氳著一股股濃郁的書香氣息。這在西昌的舊書店中,實屬空前,可喜可賀。

近10年來,出版社推出了不少關于民國文人列傳式的書,我就購讀了不少。然而,其間涉及川藉文人的,僅巴金(他既是民國的,更是新中國的)一人,這令我感到吃驚和遺憾。其實,川籍的民國文人也多啊。如何其芳、沙汀、艾蕪、李劼人等。因此,我近年來比較關注川藉民國文人的生平、思想和著作,收藏他們的相關資料,看能不能為他們做點什么。

在蔣二舊書店,這次就淘到了3冊這樣的書。《周文代表作》,中國現代文學館編,“中國現代文學百家”之一種,華夏出版社1998年1月版。周文,四川滎經縣人,集革命家和小說家于一身,他以獨特的生活經歷為素材,創作了富有鮮明個性的作品,豐富了現代文學的畫廊。上海文化生活、四川人民、人民文學先后為他出過《周文短篇小說集》和《周文選集》,后者我有收藏。周文因患急性肺炎和急性肝萎縮,于1952年7月猝然去世,年僅45歲。《陳翔鶴選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版,馮志為之作序。陳翔鶴,現代作家,教授,原四川重慶人。他的歷史小說《陶淵明寫挽歌》和《廣陵散》,當年在報刊發表后,曾遭到無理的批判,作者因此犯下所謂“影射罪”,被打入文字冤獄,在“四人幫”的摧殘和迫害下含恨逝世。在《陳翔鶴選集》的“書評”、“散文”輯中,分別有《讀〈艾蕪短篇小說選〉》、《山高水遠》、《李劼人同志二三事》等篇,都是研究川藉文人的極為重要的資料。《馬識途短篇小說選》,四川少兒1987年版。馬識途,四川忠縣人,仍健在,現年100歲,曾長期擔任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職務,前年還到北京出席了全國作代會。作為革命家的他,寫就九死一生的傳奇人生;作為文學家的他,說魯迅和巴金是他的“精神導師”。他的《清江壯歌》、《夜潭十記》等長篇小說,被文學評論界視為自傳體小說,無不富有傳奇色彩。姜文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是根據《夜潭十記》中的一記改編的。他的短篇小說,曾結集《找紅軍》出版,這冊《馬識途短篇小說選》之所以由四川少兒出版,也是因為傳奇色濃厚的緣故,很適合少兒閱讀,如《小交通員》、《接關系》、《找紅軍》等。

另外,還淘到一冊《愛書的一生——漫話魯迅的學習》,這是一冊講述魯迅讀書學習的故事書。“魯迅的故事”,我已收藏到不同版本的10余種。錦上添花,當然高興。

在蔣二舊書屋淘到的這4冊書,僅付出12元,很值。

我在高家舊書店淘到的書,歷來是較少的,這可能與他們收書的渠道不暢有關。說實話,我這次也沒懷多大的希望,在書架前左顧右盼幾近失望之際,竟在一書架不顯眼的位置,見到一冊《魯迅作品教學研究》,李允經等著,湖南人民1981年1月版。魯迅及其著作的不同版本,和相關的研究著作,是我收藏的專題之一,得此一冊,豐富了我的藏品,而且價廉,僅4元而已。

重讀《趙樹理文集》

在趙樹理逝世10周年的時候,出版發行了《趙樹理文集》,說是對他“十年忌日的紀念”。

趙樹理,現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山西省沁水縣尉遲村人,出身貧農家庭。《趙樹理文集》,工人出版社與山西大學合編,工人出版社1980年10月1版1印,32開本,共4卷。第1、2卷為小說卷(插圖本,共有插圖15幅,由古元、伍必端、王鴻等著名畫家繪制,或黑白畫,或線描);第3卷為戲劇、曲藝、詩歌卷;第4卷為論述、雜感、書信卷。趙樹理一生之著作,基本入集。

茅盾先生為《趙樹理文集》題簽。封面、扉頁、環襯設計與繪圖,均為著名畫家力群、葉淺予、丁聰等人所為。《出版說明》說:《文集》所集的,除了過去出過的單行本、選集和建國以后報紙雜志發表過的文章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和抗日戰爭以前的作品;這些作品,有的只在華北根據地報刊上登過;有的只在劇團、宣傳隊唱過演過;有的則是用種種化名投向敵偽報紙刊登的;還有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寫的屬于回憶錄性質的,從來沒有發表過。

《文集》選入的多幅與趙樹理相關的照片和他的手跡,都十分難得。周揚為《文集》作序,序言中說:“他(趙樹理)文好人好,文章有特色,人也有特色。他最熟悉農村,最了解農民心理;他懂世故,但又能像農民一樣純樸;他憨直而又機智詼諧;他有獨到之見,也有偏激之詞;他的才華不外露,而是像藏在深處的珠寶一樣不時閃爍耀眼的光芒。”同時,還選刊了周揚1946年寫的《論趙樹理的創作》一文,稱趙樹理不是墨守陳規者,是革新家、創造家,是一位成名之前,已經成熟的作家,是一位具有新穎獨創的大眾風格的人民藝術家。著名作家康濯為之作跋。《文集》之附錄《趙樹理著作年表》,是研究趙樹理文藝創作的珍貴資料。

趙樹理雖然出身農民,但他同一切出身行知識分子家庭的作家一樣,好讀深思,他生前有不少藏書,有6大書柜之多,除中外古典名著而外,還有大量的新文學作品;出于愛好,他藏有一套八十四卷的《脈望館鈔本古今雜劇》和一套二十卷的《古今名劇合選》,這為他的戲曲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小說及“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優良傳統。思想深沉,題材新穎,人物典型,個性鮮明,故事完整,情節生動,細節真實;語言明朗、雋永,而且富于幽默感;民族的、農民的生活色彩濃郁,是他作品的特色。這些特色,為群眾(特別是農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還有他那手漂亮的毛筆字,不在現代作家好書法者之下,可見趙樹理藝術修養之一斑。

1930年,趙樹理在山西《大風報》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鐵牛的復職》,從此一發而不可收。1937年后,他參加抗戰工作,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任過區長,1939年任《黃河日報》副刊編輯,其后參加八路軍。1943年發表了為人們所熟知的優秀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成為他的傳世之作。對此,彭德懷有過這樣的評語:“像這種從群眾調查研究中寫出來的通俗故事,還不多見。”同年,趙樹理還創作了《李有才板話》,被評論界稱為是他登上創作高峰之作,是解放區文藝的代表作;1946年,他出版了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這部小說具有史詩般的品質。

解放以后,趙樹理到北京參加戲劇改革,并任《說說唱唱》主編和《人民文學》編委,同時主持大眾文藝研究工作,兼任《工人日報》記者。他經常到太行山區深入生活,先后發表了《傳家寶》、《登記》、《鍛煉鍛煉》、《老定額》、《套不住的手》、《實干家潘永福》等短篇小說以及優秀長篇小說《三里灣》等。與此同時,他還發表了特寫《孟祥英翻身》,鼓詞《寵如林》,評書《靈泉洞》,劇本《十里店》等不同樣式的文藝作品,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藝遺產。

趙樹理是一個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的作家,因為他的身上流淌的是農民的血。如買一塊手表,他會默算一下,說:“夠農民買五頭驢呢!這是五頭驢。”一本小說拿了稿費,他也要算算夠不夠買抽水機(引自康濯《趙樹理文集》跋)。不僅如此,趙樹理還是一個具有使命感的作家。康跋中還講道,《小二黑結婚》是根據真人真事創作的,小二黑原是被封建勢力迫害致死的,而在作品中趙樹理都讓小二黑活了下來。他說:“要把小二黑寫死,我不忍。在抗日戰爭中解放區的艱苦環境里,要鼓舞人民的斗志,也不應該把小二黑寫死。”

趙樹理生于1906年9月,1970年9月份在隔離審查期間,含冤逝世,終年64歲。我讀過一些關于趙樹理的生平資料,文革中批斗他的場面,真是慘不忍睹,那些喪心病狂的家伙,是把他從桌子上踢翻在地的,從此一傷不起……

一個“五四”新文學傳統的繼承者,一個書寫農村生活的圣手,一個“山藥蛋派”的創始人,就那樣被迫害致死了。趙樹理離開我們已經40余年了,我們永遠懷念他。

文人與香

在什么東西都是文化的泛時代,如果還要談文化的話,是應該慎重一些才好。我總有一個看法,什么東西都是文化,恐怕這文化就不復存在了。品香絕對是富有文化內涵之雅事,大概不是問題。

文化之本義,即是“文治教化”,亦即“文化內輯,武攻外悠”(晉束皙《補亡詩?由儀》)。說穿了,文化是對內在精神的一種改造。以此觀之,品香就是浸著濃郁香氣的一種精神文化。

品香,離我們是既遠且近。此話怎講?

說它遠,是對古人把焚香與烹茶、插花、掛畫并稱“四藝”而言;說它近,是就廟堂之上,燒香拜佛盛況而語。古人是二者兼顧的,今人多半重后者輕前者,是耶?非耶?真是一言難盡。

不要把品香說得那么神秘,那是當然。其實,品香也是一種大眾文化。如農夫村婦,出于對香的天性愛好,也會品賞自然界賦予的香。至于古代那些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名士高人、文人墨客的品香,距自然就遠了一些。在品香這一件事上,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別的,只有品香的方式不同罷了。

自古以來,文人與香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品香的妙處,從焚香而來,因此古代文人“焚香操琴”,“焚香沐浴”、“明窗幾凈,焚香其中”,我們從這些詞語中,看到了古代文人“日常生活中香煙繚繞的景象,顯示了古代文人對優雅的生活情趣的追求”(張佳佳語)。

文人書讀得多,見多視廣,思想自然敏銳,于書房用具,除適用性之外,更追求其藝術性,如對香,對香幾,對香爐。有人說,這是文人的壞脾氣,說這話未免偏頗,試問誰又不喜歡那些漂亮的玩藝兒,這是正常人的天性使然。依我看,對文人的這點“壞脾氣”,惟一的辦法,那就是尊重。

在人心浮氣燥的時候,香能讓人平心靜氣;在人讀書寫作的時候,香能使人文思敏捷;在人遭遇煩憂的時候,香能令人心曠神怡。好香之人,都是有這種切身體驗的,著名畫家齊白石是一位。據文獻記載,一日梅蘭芳問齊:“老師之畫為何這么具有生氣?”齊說:“沒什么,我會焚香養氣。”齊還說:“觀畫,在香霧飄動中可以達到入神境界;作畫,我也于香霧中做到似與不似之間,寫意而能傳神。”另外,名伶孟小冬也酷愛焚香;還有尚小云這位。桂秉權先生說:“尚小云新中國成立初在南京寓所,我親見他常常點燃三根比較長的香,然后一躬到底長揖3次。”焚香禮佛至此,可謂到家了。

至于蘇東坡,我真想把“才子”之冠贈予他,他是受之無愧的。在他的書房焚香,當是他每日的功課之一。據說,蘇東坡被貶到海南島,路過廣州時買過十來斤檀香,預備作“焚香靜坐”之用。還有那個長壽詩人陸游,他在觀書時,房中是要焚香的,并賦詩曰:“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谿詩。”

香幾,是古代盛放香爐的家具。主要是圓形,也有方形或長方形的,一般都較高,而且腿足彎曲較夸張,且多三彎腳。無論在室內或室外,香幾的置放都不依不傍,以便觀者欣賞。我家也有一香幾,那是前幾年買來擺盆蘭花的,而今蘭花早已離去,擺的是一瓶水浸花的,亮晶晶紅艷艷的,很是可愛。的確,香幾除實用之外,也是點綴文人雅客的藝術品,它充滿著文人氣息。

古代香幾遺物,其價值是很高的。在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明末黃花梨長方形香幾和黃花梨三彎腿方形香幾,分別拍出713萬元和598萬元人民幣的佳績。

言罷香幾,現在該說說香爐了。香爐的最初用途,一是焚香熏衣,二是辟邪去味。《漢官典職儀式選用》載:“尚書郎、女侍史二人潔衣服,執香爐燒熏”。從形制上看,大、小、方、圓、長、短不一;從質料上講,銅、鐵、錫、石、陶、瓷均有;從裝飾上觀,人物、山水、花鳥、文字有別。追求的,同樣是文人情懷,生活情趣,觀賞香爐無疑是一種審美的享受。再加上焚香的煙氣氤氳,會使人仿佛身心如入仙境一般,不知今夕何夕,欲說還休,妙不可言。

在幽幽的清香中,令人穿越時空,與古代詩人相約,啟發自己的靈感,那詩也就如泉涌從心中噴出。袁枚贊道:“寒夜讀書忘即眠,錦衾香燼爐無煙。”李清照的《醉花陰》詩中,更有“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清金獸”的名句。這里須更加以注釋的是“瑞腦”,“瑞腦”即龍腦,是一種可燃的香料,而“金獸”呢,則是獸形的銅爐(見馮碩的《玩爐品香》)。

文人與香,有著割不斷的情緣。現在,文人與香的情緣,是已經式微了,但愿文人與香之香火不斷才好。

廁所趣話

說到廁所,人們在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個字,很可能就是“俗”。說廁所“俗”可以,不過是雅俗共賞的那個“俗”。

人生在世,哪一個離得開廁所,不說平民百姓,就是達官貴人也毫無例外。離開半日,有可能;離開一日,恐怕就“難于上青天”了;離開數日,肯定要了人的命。不信的話,你就試試看。如此說來,這廁所何“俗”之有?

寫廁所的人,也會被認為是“俗人”。雖然如此,還是有一些專家、學者、教授,敢擔“俗人”之風險,此起彼伏地寫“廁所文章”。有了他們這些人為我壯膽,區區我輩也敢寫廁所之文了。

其實,不在于寫什么,而在于怎么寫。寫廁所,只要寫其社會內容、文化內涵即可。2004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就上演了一出名之曰《廁所》的話劇,批評與贊揚同在,兩者相較,贊揚聲高于批評聲,因為它“通過廁所這一小天地的變化,映射出時代、社會,各階層老百姓的生活變化和世態人心的變遷”(韓小惠語)。

在我國,廁所始于春秋。《左傳》成公十年載:“晉侯如廁,陷而卒。”雖有廁,但簡陋,所以晉侯如廁,遭到滅頂之災。而今,廁所在都市,甚至也部分鄉村,已美化為“衛生間”、“洗手間”,的確與早年鄉村那些原始而古樸的廁所,不可同日而語。凡在鄉村生活過的大多數男人,恐怕都曾享受過上“露天廁所”的快意。當然,也入過屋中無隔墻,人互見,一坑兩磚的“簡易廁所”。現代作家廢名在其《莫須有先生傳》中,那“腳踏雙磚之上,悠然見南山”的名言,是對廁所之狀的形象寫照。

這是就遠處說,近視西昌之廁,絕大多數已文明與現代,早已告別了“腳踏兩磚之上”的廁所。

應該說,國人還是比較講究的,再窮的人家,廁所總是少不了的。四川農村人家的廁所,往往與豬圈相連,與廚房緊靠。記得多年前,我去五通橋一同事老家作客,正值做午飯之時,事有不巧,我偏在這時尿急,出門尋廁,哪有;就在“露天廁所”方便吧,一大平原,毫無藏身之處。在忍無可忍之時,忙返主人家,但見女主人離廁而去,才在慌張中解決了大問題。

廁之用途,當然是應人拉撒之急的。可對讀書人來說,除此之外,還是讀書的好所在之一。所以,就有了錢惟演的“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所閱小辭”;所以,就有了歐陽修的“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的話語。

古往今來,因廁所而演繹出的事體,已是十分可觀。如果閑來無事亂翻史書和史料筆記的話,會翻出與廁所相關的不少趣聞軼事。

《世說新語》是一本很有名的筆記小說,有一則記敘的是一位名石崇的人入廁,十余婢侍列,且“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屬”。這“甲煎粉”和“沉香”是用于避臭氣的,該是名貴的東西,老百姓用得起嗎?另有名王敦者,不知廁所內漆廁里的干棗是用于塞鼻的,而“食遂至盡”,給后人留下茶余飯后的笑談。

入廁去污之物,因“三里不同風,五里不同俗”之故,因地而異。明人胡應麟的《甲乙剩言》稱,安平人入廁時,“男女皆用瓦礫代紙”;《北史》載齊文宣王肆行狂暴,大便時竟要補相楊給他拿著廁籌。廁籌是何物?乃“今寺觀削木為籌,置溷圃中”,是便后去污的木片,除此之外,還有用竹片的。

古代凡像樣的廁所,不但有匾,還有對聯,余生也晚,當然沒有見識過。據見過的人記載,信手拈來,就有這些佳言妙語:古人欲惜今如此;莊子曾虧道在斯。莫說輪回輸五谷,可儲筆札賦三都。/納垢會污知大度;仙風道骨驗方腸。/官司不令多中飽;燕飲店知無后艱(轉引自褚大獲:《堅瓠集》癸集卷三《一夕話》)。讀之,不禁一笑。

當代史學家王春瑜,曾聽老友馬茂元教授說,有文人入廁以五言頌初唐、盛唐、晚唐之詩風。其結果是:初唐為“攬衣登高原,四顧心徘徊”;盛唐為“大風吹屁股,冷氣入膀胱”;晚唐為“板窄尿流急,坑深糞落遲”。如此入廁詩,比興得體,讀來妙趣橫生,似乎有幾分俗氣,但俗中有雅,難得。

中國于廁所如此,外國也不示弱。

日本有一名谷崎一郎者,在《陰翳禮贊》中這樣寫道:“雖然日本式的茶室也很不錯,但日本式的廁所更是修建得使人在精神上能夠安寧休息。它必定離開母屋,設在濃樹綠蔭和苔色青青的隱蔽地方,有走廊相通。人們蹲在昏暗之中,在拉窗的微弱亮光映照下,沉醉在無邊的冥想,或者欣賞窗外庭院的景致,此情此景,妙不可言”(轉引自陳平原的《廁所文化》)。這樣的廁所,詩意、風雅而幽雅,堪稱佳構;可有多少人家能享如此廁所的清福,溫飽如我輩,只好退而求其次,從文字中飽眼福了。

當代發達國家的好些廁所,成了旅游景點,成了商家的生意眼,成了入廁者休閑處,這意味著人們于廁所舊觀念的巨大變化。用王正先先生的話說,這叫“廁所革命”,并著文宣揚。在他的《廁所革命》一文中,讀關于一些國家的“廁所革命”,如聽奇聞。

日本商人經過調查,發現很多入廁者看點小說之類,“于是市場上即出現整卷印有可供閱讀的短文章的新型衛生紙”,好賣不得了,這恰好印證了“商機無限”。

美國一家大公司,為讓員工更賣力,而實施廁所電腦管理,規定每個人每月上廁所為40次,職員的“英模”都輸入了電腦,揭升開門,用完后就無法打開。同時,每次使用只限3分鐘,時間一到,笛聲急鳴,便紙筒回卷,便盆沖水,廁所急開。

日本東陶企業研制了一種健康便座,能自動采取小便,對尿液進行糖份、蛋白質、瘀血等其他物質的分析,當有反常的數據顯示時,即響起警報。以上所列,均出自王正先的《廁所革命》。讀后,令我輩大開眼界,原來廁所還這么豐富多彩有趣。

廁所,不但豐富多彩有趣,而且也有文化。說是“廁所文化”,一點也不為過,與那些“為賦文化強說文化”,是大不一樣的。

今年5月,我與老伴祝銀枝,有華東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南京;華北北京、天津之旅。于廁所,感知有二:一是公廁指示牌上大街,有的還標明距離某米,夠人性化的了;二是一律免收入公廁費,哪里還有入公廁收費的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热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毛片基地视频|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AV网站中文| 日韩高清欧美| 熟女视频91| 国产丝袜第一页|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黄色成年视频| 国产免费黄| 制服丝袜亚洲|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欧美爱爱网| 永久毛片在线播|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成年人国产网站| AV不卡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日本不卡在线| 亚洲综合第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久青草免费视频|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青青青国产免费线在|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99re免费视频|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无码久看视频|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999福利激情视频|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夜夜爽|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一区二区欧美日韩高清免费| a级毛片在线免费| 黄色网在线| 一级黄色欧美| 色丁丁毛片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国产xx在线观看| 综合色88| 99精品视频播放| 福利视频久久|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第一色网站| 欧洲av毛片|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国产微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