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11點半,筆者搭乘由上海開出的K2625快車,駛往名聞海內外的旅游勝地湖南省張家界。盡管年近7旬,筆者對旅游的興趣依舊濃烈,總希望有機會多游覽一些地方,再開開眼界。
湘、鄂是湖南、湖北簡稱。洞庭湖夾在兩省之間。
湖南人文資源尤其豐厚,僅以現代為例,中共領袖級人物毛、劉、彭、賀及眾多文武勛臣都是湖南人。而張家界武陵源、南岳衡山、洞庭湖、岳陽樓和桃花源又是極其熱門的國家級風景區。
因此,筆者利用此次返昌之的機會,報名參加了上海錦江國旅組織的湖南張家界、鳳凰古城、韶山、長沙6日游旅行團。計劃跟團之后再瞻仰彭德懷、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陵墓,游覽名揚海內外的古岳麓書院及湖南師大等著名學府,然后再前往華中另一大省湖北省會武漢市一游。一共需要14天左右。
29日晴游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上午9點,快車抵達湘西新市張家界,導游小李已經在站口恭候大家。我們這個旅游團共25人,最年長者72歲,筆者位列第3。
凌晨剛下過一場春雨,眼下又艷陽高照,這正是出游的絕佳機會。旅游大巴載著我們全團游客徑直駛往第一景點張家界森林公園。行程約50公里。
此景區分為黃石寨、金鞭溪、腰子寨、沙刀溝、琵琶溪五大景點。臨近黃石公園,但見前方奇峰連綿,形如春筍;尤石崢嶸,古樹罅生;溝壑幽深,郁郁蒼蒼,皆保持了原始風貌。
進入公園,只見場地中央矗立著一座銅像——中年學者風度,身瘦衣單,迎風昂首。他便是中國現代杰出國畫大師吳冠中。吳先生最早孤身深入湘西原始林區,在極艱難的環境中埋頭寫生、創作,最終以多幅驚世畫卷將張家界的瑰麗景致展示在國人面前,并震驚海內外。張家界有今日,先生功不可沒。
慕名前來的游客熙熙攘攘。大家邊欣賞邊拍照,皆驚嘆大自然造化之神奇、冠中先生赤子之情深。
張家界原屬吉首縣。據說在3億8千萬年前是一片廣袤的海底世界。宇宙運轉,滄海桑田。而今站在山頂放眼環視,群峰密如雨后巨筍,有的形似巍巍高塔,有大如原子彈蘑菇云。其上古木參差,鳥鳴罅隙,雄奇挺拔,令人嘆為觀止。這是張家界的獨具特色。一些崖壁上鐫刻有古今名流的題詠之作。其中情摯文美書法上乘者不少。也有少數文筆乏味字跡丑陋者,大概倚仗書家一時享有的特殊身份得以混跡其間。
筆者覺得較有筆力、韻味的,是湖南鄉人朱镕基總理的一首七律。至今還記得首、頷兩聯:
湘西一夢六十年,故國依稀別有天。
吉首有材弦歌盛,張家界頂有神仙。
午飯后我們部分人另加費200元游覽了風光旖旎的金鞭溪,乘船漫游了高海拔美至極的寶興湖,探游了洞幽景奇、“橋”險河深、迂回曲折、高差頗大的黃龍古溶洞。下午6點返回新市區安歇。
3月30日多云轉陰游武陵仙景
今天是張家界旅游的重頭戲——游武陵源。這是張家界最美景區,方圓93平方公里。我們進入雄偉古樸的山門后,與上千游客排成四路縱隊,在一個大隧道內苦等、緩移一個多小時,終于乘上號稱亞洲第一、高達352米的白龍電梯,直達天子山峰頂。
站在觀光臺上俯瞰武陵山區:只見如洗藍天之下千峰筆立,萬壑氤氳,翠籠褐壁,云靄聚散,真是神仙境界。筆者心曠神怡,深感不枉此行。
在一間山頂大餐館午餐后,我們順著石板步道,先后參觀了原始密林中的袁家古寨、萬家古寨。寨內陳列著土著古先民們衣食勞作狩獵繁衍的實物、蠟像等展品。我們還觀看了他們獨具特色的舞蹈、飛刀、射箭、格斗等精彩表演。男女老少通過唱、跳、打斗演繹出“人、神、情”的秘訣。
袁家寨子被譽為全球三大神秘土著部落之一。據說這里生活著一群喝虎乳長大的土家人后裔。他們至今沿襲著200年前的生產生活方式。寨子木石結構,按照動物形體布局構建,古樸清涼而且適用。
熱情好客的盛裝寨民們迎候在山門前,用自釀米酒歡迎游客們。我榮幸被選為三位游團代表之一,一口悶了大半杯。這酒甘冽醇香,度數估計在40以上,一般人不敢領教。寨民們在寨內現場表演了碾米、榨油、磨面、沖糍粑、紡織、婚嫁等傳統技藝習俗,還盛情邀請游客參與。筆者自告奮勇輪木棰沖了糍粑。
其實這些崇山峻嶺,正是千百年來傷透官家腦筋的匪患盤踞之窩巢?!稙趺缮浇朔擞洝吩佻F的,就是解放初發生在這一地區的真實故事。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而今“鉆山豹”等劇中匪首形象,已成街頭巷尾商家廣告大肆渲染的英雄人物。其服裝已成品牌!
順著蜿蜒山路,我們來到新建于峻嶺之上松濤之中的賀龍公園。藍天白云下元帥的銅像格外巍峨。只見他面容平靜,炯炯有神的兩眼平視崇山峻嶺,八字胡須和右手上的老人頭煙斗十分醒目。一匹高大的戰馬緊緊倚偎在元帥身邊,讓人想起他數十年的戎馬涯。不遠處是賀帥的陵墓。青色的花崗巖墓碑十分大氣。前面供奉著游人敬獻的不少花束、墳標和香燭。
據說當年湘西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的誕生地。賀龍起義后,就曾在這一帶扎營堅守,與敵人浴血戰斗。只可惜功勞蓋世的元帥,為新中國的建立英勇奮斗了一輩子,卻在大革文化命中冤死于囹圄之中。據說去世前長時間饑渴至極,情狀慘不忍睹!
午后三點天氣漸陰,霧霾漸漸彌漫山澗深壑。鑒于歸途尚遠,而且部分團員已經相當困倦,我們決定乘索道纜車下山。車費40元須另付。
天門山客運索道也號稱世界之最——全長7460米,高差達1277米,局部斜度更高達37度。我們乘坐在寬敞的玻璃轎廂里,穿行于崔嵬矗立的巨大石峰之間,飛凌于蔥翠欲滴的古松與霧靄籠罩的溝壑之上,。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妙魅力把我們深深折服了。下至山門后,我們又游覽了著名的十里畫廊。飽覽了兩旁鱗次櫛比的奇峰異嶺。采藥老人等石峰可謂活靈活現。
總的說來,張家界景區大,景點多,石峰多達千座。峽谷、峭壁、瀑布、溶洞、溪水、珍禽異獸具備,確是中國獨樹一幟的天造神山。其山奇、峰奇、石奇、云奇、樹奇、水奇,俗奇,兼具險、秀、幽、怪、四季景色迥然諸特點,的確值得游客親睹為快。
3月31日多云游鳳凰古城
清晨即乘旅游大巴向東行駛。沿途景致本也不錯,但是大家已毫無興趣,與“黃山歸來不看山”同感。曾途經宋祖英家鄉,所見苗舍均為青色木房。約5個小時抵達鳳凰城。游客們烈日之下在塵埃撲面的分路口苦等辦票、查驗手續逾一小時。人們怨聲載道,嗟嘆當地父母官視游客為搖錢樹之一番“認真勁兒”!
據說上世紀末朱總理巡視到此,當地父母官苦求他為剛取的新名“鳳凰古城”題名。朱總理思忖良久,揮筆寫下“鳳凰城”三字,省去一“古”或許令人失望,卻彰顯出朱總理處事慎重之風格。
鳳凰城原名茶峒,是川湘交界處一古鎮,也是湘西苗族聚居地,著名的沱江從鎮區流過。因僻居湘西大山中城市發展滯后,至今基本保持了明清邊城舊貌。如今已然成為珍稀旅游景點,常年游客大量光顧。
進入鳳凰城后,我們先來到并不大的文化廣場。其中央鑄有一只展翅欲飛的巨大鳳凰。接著我們參觀了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沈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學者,曾任西南聯大、北大教授。他的一本《邊城》中篇小說自上世紀30年代起蜚聲海內外,描寫的地點就是茶峒。熊先生民國初年曾出任北洋政府總理,后來悉心獻身于慈善事業建樹頗大,至今深受嘉許。
我們還依次參觀了別具特色的博物館、楊家祠堂、東門城樓、北門沱江碼頭。還泛舟沱江上,欣賞苗族船女的優美歌舞,觀賞鱗次櫛比巧建于江岸石壁上的吊腳木樓。游船穿過古虹橋后,又登岸參觀了萬壽宮。其設計精巧造型獨特雕琢玲瓏,可謂建筑藝術大觀。
我們的旅館在沱江北岸。聽導游說鳳凰城最美要數沱江夜景。當晚我們便順著岸邊石板道逛了一遭。兩岸吊腳樓區萬千彩燈五光十色,與沱江之水相映成趣。虹橋更加璀璨壯觀。吊腳樓底層全是商鋪,吃喝玩唱應有盡有,樂音震耳。“穿山豹”等匪首品牌服裝佩飾隨處可見。眾多夜游客川流不息,盡情享樂。
4月1日多云駛抵韶山市
清晨我們告別了鳳凰城,旅游大巴繼續東進。大約正午時分我們順利抵達此行第三站——韶山。臨近該市陡然發現遠近山清水秀,道路變得格外寬闊美觀。真是得“天”獨厚!這大概也算“中國特色”吧!
我們徑抵毛澤東家鄉韶山沖,飯后參觀了毛澤東紀念堂、銅像廣場、童年故居等地。真所謂時移勢異,歷史無情。昔日炙手可熱的圣地如今冷清多了,被人們千歌萬頌頂禮膜拜的偉人如今“慘遭”冷落了——其實這才是回歸人間正道。古往今來很多當時被捧得極高吹得極玄的神人,隨著歷史的演進,又還原為常人。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隨著大量驚世檔案的逐步解密,史書最終將怎樣評定老毛呢?畢竟歷史是后人寫的呀!
當天下午,我們離開韶山駛抵省城長沙。車程約2小時。臨近市區,但見道路寬闊,花團景簇;岳麓山綠樹濃蔭,潔凈如洗;湘江水清澈坦蕩,一碧萬頃。伴著夕陽,我們眺望了著名的橘子洲頭(年輕毛澤東巨雕頭像赫然矗立洲頭)。我們還蜻蜓點水式的游覽了氣勢恢宏的湘江大橋、典雅幽靜的洲頭公園。長沙給人的初步印象是時髦美觀,適宜居住。
4月2日晴瞻仰岳麓書院
早餐后,游團其他成員將返回上海。五天朝夕相處,25位團員及導游小李已頗為熟識。別情依依,互道珍重。幾乎都給導游服務征詢卡上打了“優”。
我辦好續住酒店的手續后,搭公交車前去神往已久的岳麓書院。湖南大學等高校都在附近。
書院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文教組織,自唐以來散布我國各地,成為士人的精神家園。書院集人才培養、學術研究交流諸多功能于一體,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書院經常延請思想文化大師前來講學。
岳麓書院是聞名海內外的中國四大古書院之一,已有千年歷史。南宋文公朱熹等儒學大師曾在此擔任主持,宣講孔孟之道,創立宋明理學,培養了大批儒學精英和朝廷干臣。院內珍藏有大量珍貴典籍資料。門票50元/人,65歲以上游客免票。
古樸厚重的山門,平坦光潔的臺階,清幽典雅的講堂,以及依山逶迤筑建的講堂、書房、子祠、御書樓、古碑亭、虬枝盤曲的蒼松古柏,精美流暢的字畫楹聯。院內陳列有朱熹等先師的雕像和劫后幸存的文物書札,令人目不暇接。作為西昌朱熹文化研究會一員的我,貪婪地詳觀細品抄錄有關資料。在瞻仰一幅朱文公真像時,意外發現其下有文公親題詩一首:
蒼顏已是十年前,把鏡回首一悵然。
履薄臨深諒無幾,且將余日付殘編。
先生當年輾轉幾所書院,歷盡艱辛教書育人,鞠躬盡瘁弘揚儒學之精神,能不令后代學人仰止?
臨近后山門處還建有屈子祠,供奉著名垂千古的湘楚大詩人屈原的肖像、名言和各種古籍史料。
我邊走邊看,抄錄拍攝,盡情吮吸這難得一遇的文化營養。有一幅對聯我覺得評價此書院很中肯:
院以山名山因院盛千年學府傳于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傳一代風流直到今
中午1點方才步出后院門。見不遠處有一雕梁畫棟的古亭,這就是頗有名氣的愛晚亭。據說當年毛澤東等革命青年常常來此聚會,指點江山,針砭時弊,會商革命。此亭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建筑。順著寬闊的游道,我還參觀了岳麓古寺、蔡鍔陵園等景點。
4月3日多云瞻仰彭帥陵園
此次湖南游的一個重要目標,即是前往瞻仰我彭氏族中的楷?!赂咄?、剛正不阿的德懷元帥。
清晨,按照女兒給我選好的路線,我先到湘潭市,再轉車到烏石鎮(共需4小時)。然后步行半公里岔道,即達仰慕已久的彭德懷紀念館——1998年彭帥誕辰100周年之際建成開館,依托的是彭帥故居。
步入紀念館的門樓,映入眼簾的是坦平端直的大道、兩旁松柏逶迤的綠地,寬闊的76級石階直通建于高臺之上的彭德懷銅像廣場。藍天白云之下,彭老帥全身戎裝,威武平靜地望著遠方。參觀者仰望著他,聯想到他作為開國名帥功勛卓著的戎馬一生,以及光明磊落剛正不阿的偉大人格,不禁肅然起敬。
我們接著參觀了建于廣場左邊高地上的紀念館。規模宏大,實物與圖文并茂。其后約300米便是埋有彭帥錚錚忠骨的德懷墓。墓碑是一塊巨大的菱形翠色花崗石,簇擁著大大小小的花圈花束。墓前香案臺上插滿了冉冉香燭。不斷有男女老幼肅立鞠躬或叩拜。
為表特別的敬意,我買了一支上乘的墳標,寫上祭奠文字,行大禮后敬獻于彭帥墓碑正前方。
德懷墓右后方不遠處便是老帥故居。這是解放初修建的。,典型的湖南農家戶型。彭帥被罷官后,曾兩次回來居住過(第二次長達1個多月)。文革期間他估計難逃厄運,請人輾轉將十萬言書等書稿捎回。侄輩將其藏于廚房土灶之下,終得完整保存。
彭帥青少年時代真實住房的仿真模型在紀念館一角。這是根據一些當地老人的回憶仿建的。低矮的茅草房極為破難,根本無法遮蔽風雨。破房內外除幾件極為簡陋的木石用具外再無所有,令人慨嘆!
上溯20世紀三十年代前后數年,南方數省連年大旱,蔣馮閻軍閥混戰政局黑暗。千百萬農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衣不蔽體食不裹腹走投無路忍無可忍。這正是像朱德、彭德懷、賀龍這樣的貧苦農家血性子弟,揭竿而起打土豪鬧革命的根本原因。中共正是憑此建立武裝力量,輾轉壯大,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
由烏石鎮向北38公里,便是韶山毛澤東故居。再往北30公里,便是花明樓劉少奇故居。這三位相隔如此之近的湖南老鄉,共同出生入死浴血奮斗了28年,后來有幸成為中共、國家和軍隊的領袖人物,實為湘人之驕傲。誰會料到最終竟成為非比尋常的政治對手?可嘆劉、彭、賀等晚年受盡凌辱,死得何其凄慘!
往返途中隨處可見湘民生活、居住的狀況,依然離“小康”水平甚遠。撫今追昔,令人不勝嗟嘆。
原計劃還將前往劉少奇故居,以游完湖南偉人故里“紅三角”。后因故臨時變更。不過本人離滬前,專門查閱了劉少奇的好些書籍資料及故居的網上圖片。
少奇同志紀念館位于長沙市花明樓鎮。主要包括故居、陳列館、銅像廣場、文物館,以及花明樓、修養亭、萬德鼎等標志性建筑。因系在其徹底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后新建,其莊嚴宏偉遠超毛澤東故居。
在我看來,劉少奇是中共和新中國領導人中很有思想、水平、能力、建樹和人格魅力的一位。只需了解一下他在早期工人運動中,在白區地下工作中,在建國初指導城市工作中,在61、2年挽救瀕臨崩潰的國民經濟艱巨工作中的非凡作用,及其經典論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即可。正因如此,他在黨內和政府中擁有極高威望。“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是毛澤東當年的口頭禪,或許曾是他的肺腑之言。
現在看來,劉少奇也有許多弱點、缺點甚至嚴重過失。比如最早一個勁地抬高毛、吹捧毛、將其神化,終致形成越來越濃厚的、后果無比嚴重的個人迷信;又比如不敢大膽、及時指出其缺點錯誤(像彭老帥那樣),顯得謹小慎微、唯唯諾諾、惟命是從。不過試問:毛澤東一再提倡的“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從中央到地方幾人做到了?在一人獨尊、一貫正確的大格局下,自反右運動至十年文革結束,縱有極少數敢于秉持真理、直言犯上者,誰得到過好下場?
身為堂堂共和國主席,劉在文革中的遭遇極為悲慘——飽受栽臟污陷人身攻擊而毫無辯駁權,親睹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束手無策,長期飽受羞辱愚弄批斗體罰而無人憐惜,“永遠開除出黨”折磨致死還不準留下真名。誰擁有如此大的權力?誰能如此泯滅人性?
蒼天有眼歷史無情。劉少奇以及千百萬蒙冤負屈者文革后終于恢復了名譽。作惡最甚的林、江倆伙奸臣賊子終于成為階下囚,得到可恥下場。
給劉、彭、賀建立紀念堂,讓人們、尤其是后代子孫全面了解他們的一生,緬懷他們的人品、勛業,避免此類荒唐悲劇重演,我認為實在很有必要。
有關偉人故居、墓地的見聞隨感暫此打住,吟誦著名詩人臧克家《有的人》一詩權作結尾: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做牛馬。
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
人民把他摔跨;
俯下身子給人民做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料到;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活著的人
人民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4月4日晴游岳陽樓
頭晚上與旅店老板聊天,采納了他的建議,參加岳陽樓1日游團。清晨8點半我乘上旅游大巴向東行駛。沿途所見良田縱橫,稻菽蔥翠,綠樹成蔭,高速公路寬闊美觀,洞庭湖區域的富庶可以想見。臨近中午11點終于抵達目的地——岳陽樓景區。
遠眺柳林掩映的洞庭湖區,浩渺迷茫;大小船舶,往來緩行。我不禁在心底慨嘆:久仰大名的洞庭湖,我今天終于來到了你的身邊!
洞庭湖古稱云夢澤,夾在湖南湖北之間,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長江穿湖東去,湖區起到分洪作用。這里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景色優美,水陸交通發達,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我們步入岳陽樓景區,但見秀木異卉、溪流假山之間矗立著四座高約4米、風格迥異的銅鑄樓宇。原來它們是根據唐、宋、明、清各朝代岳陽樓圖畫縮建的。做工精美絕倫,再現了幾個朝代的岳陽樓尊容。
第二景區是新建的古碑、詩文石刻回廊。一座匾曰《雙公祠》的祠堂里,雕塑有范仲淹與志同道合的摯友、謫任巴陵郡太守的滕子京的等身銅像。二位相向坐談,峨冠須髯,氣宇不凡。旁有楹聯曰:
一閣一樓一記浮乾坤控南北敘樂憂江山勝景輝映千古雙公雙績雙德聯珠璧會風云昭日月文壇佳話流播九州
我們沿著蜿蜒的卵石游道往里走。路邊有一段沿堤構筑的仿古城墻。透過古香樟樹的巨大濃蔭,一座巍峨金碧輝煌的古樓赫然矗立在眼前。朗朗藍天映襯下,它顯得如此卓然非凡。這就是著名的岳陽樓——中國四大歷史名樓之一。此樓重建于80年代初。
“予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氣勢磅礴的優美文句,便出自北宋著名革新派代表、文豪儒將范仲淹先生應摯友滕子京所請,為重修竣工的岳陽樓所寫的《記》。
范帥在《岳陽樓記》里,生動描繪了登樓所見洞庭湖晴、陰季節的迥然景致,抒發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志向和憂樂觀。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名句,千百年來激勵鞭策過無數有志之士!
正所謂記以樓成,樓以記名。登岳陽名樓,品《岳陽樓記》,立忠貞壯志,一向是許多志士仁人的夙愿。筆者邊登樓,邊細品該《記》的巨大銘刻及歷代名聯題詠,收獲大感慨深,心靈得到一次難得的洗禮。
其實在宋代之前,登臨過岳陽樓的名人騷客頗多。留下的詩詞歌賦也不少。我印象較深的是唐朝大詩人杜甫。杜工部晚年遭逢安史之亂,被迫離開都城長安,幾度流離輾轉漂泊,家人天各一方,音訊杳無。先生有一首《登岳陽樓》我記憶頗深: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月,憑軒涕四流。
這首詩簡寫了詩人登樓望湖所見,控訴了國家破敗民不聊生、自己孤病顛沛的可悲現實,抒發了詩圣憂國憂民,渴望戰亂早日結束的情懷。
待我們返回長沙旅館時,已經傍晚了。
4月5日晴乘“快”車抵達武漢
上午10點告別了頗具魅力的長沙,搭乘由遵義到北京的“快”車,下午5點才到達武昌火車站。耐著疲憊游逛了好一會兒,才在大路對面一旅館安頓下來。
湖北省簡稱鄂,位于我國中部,長江中游的北部。戰國時統一于楚,清康熙年間置湖北省,沿用至今。省會是歷史名城武漢市,中國近代工業主要基地之一。
武漢是我國中部最大城市,原來由武昌、漢口、漢陽三區組成。導致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最終被推翻的辛亥革命,就是孫中山先生發動的武昌起義。
4月6日多云游黃鶴樓、長江大橋
清晨搭公交車前往黃鶴樓,這是我此番武漢游的重點。其實包括黃鶴樓、武漢長江大橋、龜蛇二山、楚河漢街及東湖等主要傳統景點,都在這一帶。著名的黃鶴樓就建在蛇山之上。黃鶴樓與岳陽樓、滕王閣并稱江南三大名樓。始建于公元223年,歷代文人墨客登樓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詩詞逾千首。我記憶較深的是初唐詩人崔顥一首《登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精妙的想象,傳神的景致,難舍的別情,再加上濃郁的鄉愁,使此詩感染了歷代以來無數人。
現在所見的黃鶴樓建于1985年,五層樓高51米,層層飛檐,金碧輝煌,雕門琢窗,鈴飾考究,內飾精美,在翠木簇擁下顯得巍峨大氣。樓梯足可四人并行,且單向登樓,仍擠得水泄不通。底樓陳列有四座不同朝代的黃鶴樓銅鑄模型,二、三、四樓陳列有眾多書畫、文物及旅游紀念品。憑窗眺望,煙波浩渺的長江,雄跨龜蛇二山的長江大橋和欣欣向榮的大武漢盡收眼底。這里歷來是觀察武漢景致最佳之處。
從黃鶴樓正門下山不多遠,便是武漢長江大橋。這座橋建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是我國長江中下游第一座火車汽車兩用的鋼筋水泥跨江橋梁。是在蘇聯援助下建成的。上橋面中間四車道,兩邊為人行觀光道;下橋面為雙向火車道??傞L約3公里。我興致勃勃,沿人行道邊走邊看邊拍照,一直走到龜山
龜山東臨長江,溪背月湖,與蛇山夾江相峙,形成縮江之勢。龜山古木蓊蔚,可顧望“人煙城郭夾岸回環,沙鳥風帆與波上下”的絕佳景色。
我拾級而上,依次瞻仰了黃興銅像、魯肅墓、定漢神鐵等古跡,游覽了武漢電視塔、三國群雄塑像、向警予烈士墓等景點。返回旅店已是下午6點了。
4月7日多云游東
清晨乘車前往漢陽火湖車站,又到月湖古琴臺、江漢橋、漢正街、晴川橋逛了逛,都是蜻蜓點水。后來經武漢長江大橋折回,在著名的楚河漢街游覽。此街熱賣各種旅游商品、小吃,游人摩肩接踵。我逛到東湖碼頭,看見游船票100元/人,65歲以上者半票。
據說武漢大小湖泊達160多個,而東湖是武漢市中心區域最大最美的湖。中外游人到了武漢而沒去東湖,必然留下最大遺憾。我特意安排半天前往游覽。
時值午后3點,天氣漸漸轉陰。我坐在豪華大游輪上,但見遼闊的湖面和遠近沙洲,組成一幅幅濃淡相宜的絕美水墨畫。游船兩次停靠大沙洲,讓游人上岸參觀各具特色的游覽景點,參與豐富多彩的游樂項目。盡管天陰欲雨,登游者依然一茬又一茬。
對武漢市總的印象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水資源特豐,經濟相當繁榮。但是人口密集,資源耗費驚人。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將考驗所有掌權者。
4月8—10日飛返成都,結束此次旅游
早餐后前往不遠處的宏基長途汽車站,搭乘機場大巴。中午1點半從武漢天河機場起飛,下午4點抵達四川成都雙流機場。10日中午乘上大巴,5時抵達西昌。至此,為時14天的湘、鄂游圓滿劃上句號。
清明遙祭小詩二首
清明節至心緒沉,獨在異鄉似浮萍。
父母長眠半世紀,北山松海沈家屯。
追思兩老畢生難,困厄負屈了一生。
颯颯晨風西向吹,請捎兒子緬懷心。
慈祥父母慈祥容?天際九重心底中。
常憶少時災禍頻,雙親攜我度貧窮。
羊羔跪乳感恩德,鴉雀反哺人稱頌。
轉瞬兒今須發白,更覺父母情義重。
佳聯一則
是非審之于己毀譽聽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數觀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居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賢道何以傳看行云流水忠孝定有攸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