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的一個傍晚,我散步到金陽的索瑪廣場,廣場上居然放著壩壩電影,在網絡時代這已經很少見了,看著這熟悉的場景,童年看電影的回憶一幕幕涌上心頭。
小時候調皮,經常在媽媽的懷里撒嬌,又哭又鬧,媽媽每次為了把我哄高興,就說要帶我到縣城去看電影。她說墻壁上掛起一張大白布,機器一開里面就出現了好多人,特別是那些打日本鬼子的,轟轟隆隆的好像把她也帶進戰場去了。其實不僅我的媽媽這樣說,許多左鄰右舍的大人第一次看見電影的時候也是覺得匪夷所思,人怎么可以在布上說話,做事,不會是妖魔鬼怪吧!
八歲時我終于在家鄉第一次看了電影,現在回憶起來都難免興奮,我們看的鄉村電影都是在露天壩放的的,那時候雖然有倉庫,但都裝滿了裝生產隊的糧食。其他農戶由于貧困,住的都是低矮破爛不堪的木板房和草房。因此,無論刮風下雨,我們都是在露天壩看的電影。
那個時候的農村根本就沒什么娛樂活動,所以一旦是要放電影了,全村的男女老少就像過節一樣高興,特別是我們這些小孩子,如果得知有電影在本村放,那么那一天的課基本上聽不下去了,下課鈴一打便飛奔到露天壩搶占有利位置,父母早就曉得我們的德行。拿著煮好的洋芋和蕎粑粑送過來我們。于是就有這樣一個場景,一幫小孩子啃著洋芋圍著放映人員,看扯幕、牽電線。如果運氣好能幫忙搭把手,那就是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了。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臨,所有人都突然安靜了下來,有的席地而坐,有的抱一個平一點的大石頭坐,不停地招呼催促家人和伙伴們快點來。眼睛不停地看著放映員,心里面在祈禱著快點放了吧!快點放了!!電影即將開始的時候,打出的光柱落在銀幕上,我們就喜歡把手和頭伸到光柱里,在幕布上做鬼臉,開心得忘乎所以。
最愛的就是《南征北戰》、《地道戰》、《渡江偵察記》等這些戰爭片,每次看得手舞足蹈,恨不得自己也鉆進影幕里去,成為一名神出鬼沒于敵后的的解放軍戰士,特別是看見最后拼刺刀的時候,看見某個解放軍要打不贏了,手腳會都會不自覺的打出去。有時候也會學著電影里面的解放軍叔叔,整理一下我那補了許多丁軍帽,想象長大以后去當解放軍,英勇殺敵,保衛國家。平時天一黑就和雞一樣睡覺的我,這個時候可以一動不動地看幾個小時,看到12點了電影結束了,也是亢奮得不行。如果看見《智取威虎山》和科教片,那就巴不得馬上放完,每次看《智取威虎山》唱過去,唱過來,就像是被催眠了一樣。大人倒是很喜歡看這種類型的。特別是對科教片里教他們如何勞作,如何養雞養豬的這種是最有興趣的。
那時候,只要聽說哪里要放電影,我們總是預約幾個要好的伙伴想方設法地趕去看,哪怕是十里八外,哪怕要涉水跋山,哪怕寒風刺骨,什么都抵擋不住我們看電影的熱情。有時去晚了,擠不進去人群之中,就蹲在銀幕的反面看,看的也是異常高興。現在想起當時對電影的如此癡迷是正常的,那個年代一年最多能看一兩場電影,平時伙伴們去上學、放學回家的路上都愛講我看過什么什么電影?還要把里面的故事情節擺出來給大家聽。如果好多人都沒有看過的,大家聽著聽著要么遲到,要么很晚才到回家,直到把這個電影故事講完。
人們全神貫注于銀幕,忘記了白天的勞累,忘記了所有的煩惱,將人們帶到了一個甜蜜的夢里。
這些鄉村電影在當時給生活在窮村僻壤的我們打開了面向外面世界的一扇窗戶,電影里面的大城市、英雄人物、漂亮的景色、美好的生活,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農村孩子奮發向上,沖破貧困的枷鎖。
在童年的記憶里,最崇拜的就是電影放映員,但是有時候正在看著電影的時候,片子由于老化經常斷掉,這個時候又會責怪放映員,特別是發電機突然停了,就害怕發電機壞了,也害怕看著看著下大雨就看不起電影而心急如焚。
那時候生產隊看電影都是不給錢的,每年縣上統一安排電影隊下鄉,一個一個村莊的放一兩晚上,只要要放電影了,生產隊派幾個個粗壯小伙把放映設備和發電機從其它生產隊抬起來,然后好好的招待一下放映員,關系整好了本來只放兩部片子的,可以多放兩部,因此大家都不敢得罪放映員。放映員受到村民們英雄般的歡迎。多想能夠擁有一個洋溢著歡聲笑語的電影院,然后一直不停的看電影。
我無法描述當時更多情景,但是,我依然存著小時候最真的回憶,依然把他們放在心底……孩童時經歷的許多事,隨著歲月的流逝已漸漸從記憶中淡去。可是,看電影的情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現在的電視,電影,在家里、網絡上,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鄉村民壩壩電影已成為歷史,家家戶戶都有電視機。農村的許多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都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陪讀
以前自己的孩子年齡還小的時候,經常聽說要么這家的父母在這里陪讀,要么那家的父母在那里陪讀。俗話說:“家有讀書郎,全家跟著忙。”為了孩子,許多家長遷徙不定、輾轉租房。陪讀現象屢見不鮮。每當我聽說這些事,感動的同時,也在暗暗地想,孩子不努力,你陪讀又有什么意思呢?如果為了學習而學習,管理不好還可能會“陪”成孩子陽光成長的“絆腳石”。而去年我的小女兒阿霞高考在即,我切身體會了這一切。如何搞好陪讀才能促進孩子學習,是我陪讀一直琢磨的事。
以前我讀小學的時候,由于老家地處高寒山區,與外界交流閉塞,根本不會漢語,因此老師如果用普通話教我們,那相當于對牛彈琴,后來老師沒辦法了用四川話教,還經常把漢字用彝話翻譯過來教我們,不認識的字叫我們用同音字來代替,因此現在我的漢語拼音還不是很利索,說一段普通話里也是夾著幾句四川話幾句彝族話。當然是不能教孩子的,家庭教師這個任務自然落到老婆身上。我只能成為他們仨娘母讀書時的旁聽生。因此兩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習問題我從來沒幫上忙,現在想來我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不過我不是不關心,而是沒有獲得“教師資格證”,怎么能教導他們呢?我也自知之明,肯定不會誤他人子弟,更別說是自己的孩子了。
肚里沒有好多“墨水”,飽償沒有知識的辛酸,我們夫妻倆果斷決定,放棄生育第三胎,為計劃生育政策做貢獻,并盡力而為給他們兄妹倆創造更好一點的學習環境,即使砸鍋賣鐵也要讓他們完成各階段的學習。而兩個孩子的成績也勉勉強強,都先后被州民族中學的初、高中部錄取入學。
眼看小女就要高考了,我請了假,陪伴她高考最后一個月的沖刺,作為父母平時關心不夠,高考前這一個月怎么說都要去管理一下孩子,關心一下她的生活和學習。小女知道后一直說不用我們過去勞累,她會好好學習的。但是,在這關鍵時刻。不去,我們怎么能夠放心呢?雖然幫不上什么忙,也許去了以后還會起反作用,但是天底下沒有一個父母會灌輸孩子不好的,這點我百分之百肯定,孩子也知道的,至少可以給孩子做點飯,補充好營養,保障她以最佳的身體狀態去參加高考。
那天,我坐了八個小時的車達到西昌,在小女臥室里面,我第一次看見她的床上不像以前那樣有整整齊齊的,床上雜亂的是一些書和資料,雖然看上去不那么舒服,但是可以看出她在床上休息前還是在看了書的。書桌上擺滿了雜七雜八教科書和各種學習資料,墻上用彩色鮮紙粘貼著高考倒計,作息時間也安排得滿滿當當,我粗略計算下來,她一天竟然只有五個小時的睡眠。
“我不會睡覺!我不喜歡睡覺!我是機器人!我不可以放棄!我不會讓爸媽失望!Fighting!!!加油!!!”墻上不僅粘貼著這些發自她肺腑之言的文字,還粘貼著一只大花蝴蝶標本,我想是她是想飛向藍色的天空,讓理想高飛,讓夢想成真。
看見這些,我心里十分高興,覺得她已經成熟了許多,甚至變成了另一個人。我想不管高考成績怎么樣?只要她努力了,付出了心血,考不考得好大學,都是不會后悔的,作為父母我們也不會怪她。
晚上,我把她從學校大門口接回家中,她已經消瘦了許多,我知道這就是因為熬夜復習造成的。在家里我們只簡單的聊了十多分鐘,她便又進入緊張的學習之中。平時對孩子異常嚴厲的我此時只感覺到心疼,于是默默的到廚房,為她準備宵夜。
以前在單位由于沒有時間,都沒有怎么打過麻將。只要逢年過節在西昌,基本上都在修“長城”,過把癮,而那段時間,我搖身一變成為“家庭煮夫”,做飯、洗衣服、買菜等等全部是我一手操辦。如果像是以前她只要不好好學習,我們注定要來一場“戰爭”了的,但是這次父親和女兒的天空上沒有硝煙的味道,只要朗朗晴空,一片美好。
“阿霞,你如果三年前就像這這樣努力學習,不要說只考個一般大學,考北大、清華也綽綽有余了哦。”
“嗨嗨,屎脹才挖茅廝總比不挖茅廝好吧,我會努力的。”我和她開著平時根本沒有的玩笑,其實也是在肯定她的努力學習了。的的確確,與以前相比,她已經認真了許多。我也不會像原來一樣催她看書,反過來有時候看到半夜三更了,她依然沉醉其中,我還催她還是早點休息呢。如果她以前就像現在這樣那該多好啊,巴不得她才都高一,那她的成績會更好的,我在想。
每天早上六點鐘是她起床的時間,本來她自己已經設置了鬧鐘的,我想還是和她同甘共苦,起一個帶頭作用。我也設置了時間,鬧鐘一響去喊她起來了,有時候由于她睡眠不足,喊了兩三次都起不來。我們彝族有一句俗語:一晚不睡覺,掉十根頭發,可想而知。高考,是最好的減肥方法。此時此刻,我心里十分矛盾,不喊她吧,除去洗漱、吃早餐時間,就要上課了。喊她吧,看著她憔悴的臉又心痛,以前我們在她這個年齡不吃不喝都可以睡一天的。現在她已經是火燒眉毛,時不待我的時候了,肯定不會有很好的休息時間的。每當這個時候,我心理都很不是滋味,不知所措,如果我可以幫忙她,我一定讓她好好的睡一覺,可心有余而力不足。況且這種忙是不能幫的,是不允許幫的,唯獨只有她自己可以幫自己的忙。
為了孩子的健康,我經常上網查閱一些資料,例如高考期間如何補充孩子的營養之類的。作為“半路出家”的廚師,雖然經濟不寬裕,但每天還是有“酸菜一湯”,我盡著我最大的努力去激勵她的學習,促進她的成長。
通過那段時間的陪讀,我才知道,陪讀不是給孩子做飯這么簡單,而是應該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正確掌握了解孩子高考前的生活、學習、健康等方方面面,不去要求孩子要考個好高的分數,只要孩子努力了,就會成功的。切忌不要掐苗助長,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高考只不過是讀書十二年來的一次總檢驗,不要過度緊張,告訴孩子,人生漫漫,笑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