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更需要的是反思,但我們做得不夠。面對歷史,誠實是最合適的態(tài)度。對歷史,德國的誠實值得學習。我曾寫過,面對歷史,跪著的德國人比站著的日本人高大。
——3月初,著名作家馮驥才就歷史反思等問題接受媒體采訪。
“兩會”期間記者圍堵代表委員,與之交流,很可能與平時的交流太少太難有很大關系,如果我們能夠把兩會的議政熱情延續(xù)到平時該多好。到那時,兩會可能不再火熱,但恰恰因為平時熱而會間不熱,才表明我們的民主政治進入科學化、有序化。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3月15 日在《環(huán)球時報》撰文《把兩會議政熱情延續(xù)到平時》。
我覺得,省份比直轄市的生活要好得多。省份有各種各樣的地域和階層,但是像上海這么一個作為直轄市的城市,故事真的是很單調(diào)和貧乏的。我們老說上海充滿傳奇,其實上海的傳奇都是膚淺的傳奇,用來做旅游的宣傳不錯,但是對一個作家來說內(nèi)涵不深。
——3月11日,作家王安憶與莫言在北師大展開了一場以“小說的生活”為主題的對話,在王安憶的發(fā)言中,她提及很羨慕莫言、賈平凹這些作家的生活。
我們愛書,我們也愛實體書店,但它畢竟也要適應時代。就像當年的電報、BP機和一些傳統(tǒng)老手藝一樣,我們再怎么無限憑吊,盡量感懷,可它們終究要慢慢消亡。作為一個愛書之人,我會盡全力阻止這一天的到來。但實體書店存亡與否,跟道德真沒什么關系。
——3月4日,作家馬伯庸在《新華日報》撰文《與書店談道德》。
就各類體格指標來說,我們的高中生比不過日本的初中生,中國男生比不過日本女生。孩子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何談身體素質(zhì)?這樣下去,我們怎么放心讓他們掌握中國的命運?
——在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組織召開的“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座談會”上,足壇名宿金志揚在發(fā)言中這樣說道。
對中國人來說,星期六是一周中最為快樂的一天,正面情緒最高、負面情緒最低。
——3月11日清華大學心理系主任、行為與大數(shù)據(jù)實驗室彭凱平教授公布“國人在一周中哪一天感到最幸福”研究結(jié)果,彭凱平教授及其團隊基于新浪微博數(shù)據(jù),運用大數(shù)據(jù)研究方法研究國人幸福觀問題。
無論是在西方或東方,善良一定是第一位的,你能做到這一點,其他都不在話下了。這也是為什么雨果在他的作品《九三年》里面寫道:“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2月28日,作家梁曉聲攜新書《中國生存啟示錄》做客騰訊書院,他提出,中國民眾亟需補上“好人文化”這一課。
敬天積善,古道熱腸,尊老宗賢,崇文尚禮,忠厚仁義,太平和諧,勤儉重農(nóng),樂生進取。
——3月2日,王蒙在重慶圖書館公益講座中做了題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幾個特點》的演講,在演講中,他用32個字來概括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
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一以貫之的都是對民情的觀察和對民意的體味。在日常生活中,能說公道話的就是德,就是望,其實寫作也就是說公道話,用作品給世事說公道話。
——3月14日,《人民日報》刊登著名作家賈平凹專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