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和中國奢侈品消費者,如今都成了一個世界性的話題。不管是洋品牌的奢侈品大舉進軍中國,還是中國大媽走出國門海外瘋狂掃貨,都給了世界一個太大的震驚,中國人的奢侈購買力實在是太過于恐怖和強大,而購買需求也已近瘋狂。中國在事實上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國。可是在當下這個奢侈化的中國,雖然擁有龐大的奢侈品消費群體,卻沒有真正的奢侈文化。
奢侈品賣的不僅僅是品質和設計,更多的是一種傳承的文化,這就是為什么諸多奢侈品都是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老品牌的原因。中國人喜愛奢侈品,多半是因為愛面子,而對于奢侈品文化的理解幾乎卻少之又少。正是缺乏一種奢侈文化的支持,很多中國人根本不懂奢侈品,所以很多二三流的洋品牌利用中國人好面子的心理,把自己打造成為專門針對中國人的奢侈品牌大肆撈錢,而國人對于這些鍍金的偽奢侈品居然還趨之如騖。中國的奢侈品價格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這其中固然有國家不鼓勵奢侈品消費而采取高關稅政策的原因,也有本土奢侈品文化勢弱,無力抵抗外來奢侈品文化的侵蝕,定價權掌握在國際奢侈品巨頭手里的癥結。
“雖然在戛納電影節等西方大型活動中可以看見章子怡等女演員身著傳統的緊身無袖絲綢旗袍,但她們在家是不會這么穿的,她們很可能會選擇迪奧或者夏奈兒。”一位時尚雜志出版商如此描述這一令人尷尬的事實。
中國本土奢侈品品牌面臨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兩難境地:一方面,本土奢侈品品牌需要強化中國化和本土化的鮮明印記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另一方面,在國內卻鮮有人認可并接受這種本土特色和文化傳統。
在西學東漸的文化氛圍和社會背景下,中國本土奢侈品品牌之路注定艱難。即使如此,我們驚喜地發現,不斷地有有一些本土奢侈品品牌正在開始這樣的嘗試。是的,中國人有必要花些時間尋回曾經丟失的文化記憶,傳承由來已久的文化基因。一個國家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力,正是喚醒本土奢侈品的關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