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藝術幾乎可以展示作者的心靈。當論及一個畫家的藝術時,固然離不開對他的經歷、性格、氣質和知識的考察。然而既是評價他的藝術,主要的依據,當然只能是他的藝術作品。 近年來,畫家寇月朋在“心安則靜,心靜成佛”的狀態下一舉推出了《清凈世界》一系列的作品,以其佛光普照、博愛至深的佛教主題和“西為中用”的表現手法,顯示其特殊的藝術魅力,贏得了普遍的贊譽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有的評價他的作品,“把自己悟出的禪宗道理用于構圖布局,能夠別開生面”;有的贊賞他的作品,是“凈的境界,具足了真、善、美,契合了諸佛菩薩的廣大慈悲和無量功德”;還有人褒獎他的作品,“表現的是世界上人類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我以為,寇月朋的《清凈世界系列》系列作品,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創造,更是一種審美理想的崇尚和追求。當這種審美理想凝結、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以后便構成藝術特定的精神指向,那就是賦美學以信仰品質,在信仰中開啟相應的藝術形式。應該說,這個在近百年來都未能得到重視的藝術與宗教關系的問題,因寇月朋《清凈世界系列》的美學文本出現而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多年對佛學的深入研究,構成了寇月朋對佛教的信仰,學佛、信佛使他感悟到“佛在心中”的那份坦蕩和寧靜、善良和仁愛。作為一個畫家,表現這種審美理想的沖動使他情不自禁地以繪畫語言來描寫心中的佛。于是,“生活在佛中,佛在生活中”的《清凈世界系列》作品應運而生。畫中取材都來自于佛家生活,追求的是一種清淡空寂的境界。語言純粹簡潔,仿佛聽到天外飄來的佛音,沒有五官的喇嘛造型更增添了佛音的神秘。傳統的筆墨,彰顯的是寫意精神,意象的表現也不失浪漫的手法;色彩只限定在黑、紅、黃的色調層次變化,適當地汲取了西方光影、色彩的繪畫元素,使佛堂之氣的渲染和意境的營造,透出一種禪意。寇月朋以一位修行者的眼光和思維,去發現和參悟佛的真諦,從中都能看到他“無心而用,用心而無”的創作狀態。誠如寇月朋所言,他的《清凈世界系列》是想告誡人們,“人本身自己要有精神上的提升、拓展和超越。這種拓展和超越是把人們由原本的世俗之情引領到一個更高的澄明之境,人由此可以脫胎換骨,超凡入圣”,迷亂的靈魂得到了洗禮,煩躁的心靈得到撫慰,更能體現出清凈本身的意義。回歸和諧,回歸簡單,回歸質樸,回歸靈性,回歸完整,回歸自然,使徘徊不定的人們,重新調整自我心性超越的方向,重新確立具有信仰品質的審美理想,重新建立現代人的精神家園,正是寇月朋《清凈世界系列》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他將自己對佛教深切真實的體悟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之中,用中國畫的寫意與寫實和沒骨畫法融為一體,讓具象與抽象、水墨與色彩冶于一爐,虔誠地去繪制每一幅清凈莊嚴、慈悲為懷的菩薩及佛家弟子,一筆筆折射的是信仰所在,一層層凝聚的是平和世界,畫《清凈世界》是一種修行,賞《清凈世界》也是一種修行,以藝術家清凈之心繪制諸佛法相,又以諸佛法相德行普渡眾生,使人們放下自我,“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業”(朱光潛語),達到心靈的真正凈化。 可以說,寇月朋的《清凈世界系列》兼有高尚的質樸和典雅的粗獷兩種品質,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具有東方藝術神韻的樣式。雖然在他的作品中,這種樣式才初步確立起來,但對于一種新的領域發現與創造來說,已是很堅實的起步。這兩年,寇月朋保持著“靈化”的佛家境界,從《清凈世界系列》的創作艱辛中獲得了豐收的甘美,更重要的是他在誠懇與實實在在地接近現實的本質之時,接近了藝術的本原。藝術說到底是表現人性向終極意義投注關切的程度,寇月朋今后可能會繼續畫《清凈世界系列》,也可能不畫,去畫別的系列題材,這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因為他在這個過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目標,接下來是一如既往的期許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