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怎么能安裝這個東西?”
“不是,你別多想,我只是拿來測試用的”
“”
近來為了體驗對比陌陌和Tinder,在手機上安裝了這兩款應用,女朋友發現后立即劈頭蓋臉,一頓倫理道德的批判(當然,她并不知道Tinder)??嗫谄判牡亟忉屃税胩觳潘闫较⑺呐瓪?。真的,我只是拿來對比用的。
真的是這樣嗎?
這或許也反映了此類社交產品所遇到的瓶頸。我女朋友對于科技行業的了解不比一般人多。所以,從她的反應中我們可以間接的看出普通受眾對于該產品的理解。這已經形成了一種stereotype,尋花覓柳者屢試不爽,但在潔身自好者的眼里,它無異于和諧社會的毒瘤,幸福家庭的殺手。
陌陌的一億用戶
當我們開始對陌陌有些淡忘的時候,在馬年年初,它突然宣布用戶破億的消息。許多人甚至會有些疑問,這公司怎么還活著?而事實是,它不僅活著,而且活得如魚得水。正所謂,“宅男不息,陌陌不死?!痹跂|莞掃黃,搞得雞犬不寧,人人自危的當下,陌陌作為一款祖上成分曖昧不清的產品,再次成為互聯網討論的熱門話題,顯得頗有些突兀和諷刺。與此同時,陌陌也在努力去除約炮神器的標簽,與社會主義主流輿論導向出奇地一致。
然而,脫下的衣服真的能穿回去嗎?或者說,還有穿回去的必要嗎?(請諸位娛樂圈人士不要對號入座)
打開陌陌之后,各種裸露直白的圖片和個人說明,同時夾雜著兩性廣告,直刺激人的荷爾蒙飆升,其定位和目標人群昭然若揭。不同于騰訊系的熟人社交,陌陌如其名,主打陌生人社交,這樣一來,人與人的溝通少了許多道德和心理上的約束和牽絆,對于各自的目的可以說是心知肚明,有獵艷心態的盡是一副饑渴難耐的嘴臉,真心交友的則會貼上非誠勿擾的標簽(不排除這只是一種以退為進、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策略)。這也是其得以在騰訊陰影之下發展壯大的原因。然而,如今它想要褪去產品中的性暗示,并通過手機號注冊和黑名單舉報等方式,加強用戶管理,輕則禁言,重則封號。在政治高壓的倒逼之下,精力旺盛的欲女宅男本打算放棄線下,轉戰線上,用互聯網思維演繹另一場神不知鬼不覺的風花雪月。陌陌,你不會連這個機會也不給吧?
上面這些話,半是戲言,半是夢囈,君權當開胃菜。陌生人社交的魅力在于人們可以脫下偽裝,或是戴上另外一副面具,探索生活圈之外的可能性。陌陌會推薦附近的人或群組,同時還會推薦附近的活動,而后者也是其生財致富的途徑之一。除此之外,陌陌還通過付費會員、游戲和表情貼紙的方式進行營利。于是有用戶表示:“買了陌陌會員,看到的mm立刻不一樣了。盈利模式秒懂?!彪m然這些增值服務已推出有些時日了,但其中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根據年齡、職業、興趣愛好等等,對用戶進行細分,定向推送和介紹與此相關的附近人、群組和活動,而非現在魚龍混雜,一窩蜂地推薦。當對話雙方需要線下見面時,適時的推送附近的咖啡館、酒吧、餐館,甚至快捷酒店等,并提供簡單的預定功能。這不失為LBS和O2O相結合的上上之選。年輕的媽媽、假期周末無人陪伴的獨生子女、身在異鄉的年輕人,甚至是無人照料的老年人都可以借此找到趣味相投之人。
拜讀了陌陌科技的用戶協議,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任何性和性暗示內容”排在了用戶禁止傳播內容的首位。當然,任何網絡服務提供者均會有此類規定,但在陌陌的服務條款中看到這一項,總會有種賊喊捉賊,此地無“淫”三百兩的感覺。在看了陌陌CEO唐巖的談話后,我發現,其實陌陌是被它的用戶綁架了,最終導致尾大不掉,或者說是我們眼光狹隘,只是用下體思考的動物。陌生人之間存在著很多的可能,始于性,但不一定止于性。
其實,陌陌不必刻意去掉世俗人眼中的標簽,因為這無異于對自己的否認。陌生人社交,或者說,認識你周圍的人,也許正應了“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想一想,QQ好友中有多少人已經天各一方,多年未見,早已經視若無睹了。隨著升學、工作等原因,人們游走于不同的城市,熟悉的變得陌生,陌生的變得熟悉,于是,你甚至會感覺,樓下超市的收銀員都比所謂的老同學更加親切。陌生人社交已然成為一種剛性需求,無論你承認與否。固守著原有的關系網并不會顯得你有多么念舊和純情,那只能說明你不夠勇敢,甚至不思進取。雖然陌陌還做得不夠好,但畢竟大家也算是抱團取暖,各取所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樓大廈,綿綿數日的陰霾,擁擠不堪的地鐵和公交車,整個城市陌生得讓人想哭,寂寞如影隨形。而擦肩而過的路人投來的一抹微笑卻會讓你感覺如此溫暖和美好。這便是生活中的可能,而陌陌這一類社交工具,讓這種可能有了機會轉化為現實。或許在登錄之后你會發現,朝你微笑的那個人其實就在你的附近。
Just say hello.
Tinder與索契冬奧會
Tinder同樣被稱為美國的約炮神器。比之于陌陌對于該雅號避之唯恐不及的狼狽相,Tinder則更加坦蕩釋然。這或許跟國外的性開放文化有關。當歐美國家進行性解放運動的時候,中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另外一場革命,只不過意義和性質截然不同。時下,東莞掃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在索契的某個村子里卻是酣戰不止。冬奧會開始之前,新西蘭女運動員Rebecca Torr發了一條如饑似渴的Twitter,公然征召Tinder炮友,之后被索契奧運會官方報刊陰差陽錯的推上了頭條。于是,Rebecca名聲大噪,Tinder的風頭也一時無兩,而官方公布稱索契的Tinder用戶增長率高達400%。
然而,比較諷刺的是,Tinder是真的火了,而Rebecca則連決賽都沒進,不知是否因為使用Tinder太過頻繁,影響了比賽的發揮。
Tinder在冬奧會的火爆是有原因的。一直以來,奧運會都是各國優秀運動員交流的平臺,一群精力旺盛的俊男靚女聚集在一個小村落里,不生出點什么倒顯得不正常了。Tinder正是滿足了這一點,外加一批來自其大本營美國的忠實用戶,如Jamie Anderson、Gus Kenworthy等運動員的力捧,想不火都很難。
雖然同樣定位于陌生人社交,但Tinder與Facebook賬戶綁定,這也就意味著寄望跨國交流的國人可以死了這個念想了。它會每天推送4個附近的人,你可以選擇喜歡或是跳過,只有當雙方均對對方點贊時,兩人才可以開始對話,也就是說交友僅限兩情相悅。同時,只有當對方也將你標注為喜歡時,她(他)才會知道你也喜歡她,這樣避免了被人拒絕的尷尬,提高了速配的成功率。而這一指標正是Tinder官方宣傳的重點。
Tinder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并借索契冬奧會之風贏得全球的關注,于是CEO Sean Tad有了更大的野心,表示將不斷開拓更多的市場,并準備在近期推出新的業務或產品。此外,Rad談到,Tinder不再僅僅是一款約會軟件,18至24歲年齡段的用戶所占的比例已經降至50%,其他年齡段的用戶數量正在穩步上升,它更多的是搭建人與人交流的橋梁,讓陌生的人變得熟悉,無論是出于何種目的,約會也好,交友也罷。這便是Tinder的坦蕩釋然之處。此外,從他的言語中可以推斷出,Tinder的業務和定位將進行一次徹底的調整。
另外有傳言,Tinder將進軍中國,并在尋求社交網絡合作伙伴。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Facebook這張網是沒法繼續使用了。那么,它可能的合作伙伴會是誰呢?你可能會說,除了騰訊還有誰?于是,結論也就出來了,Tinder進軍中國的可能性很小,首先,一不小心便會碰到政策紅線,畢竟牽線和約炮僅有一尺之遙。雖說陌陌也是在這一灰色地帶游走,但它一直在嘗試轉變人們先入為主的觀念。其次,騰訊跟Tinder合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按照它一貫的作風,如果真有利可圖,它會自己開發,更何況它為了避免淪為約炮工具,已然弱化了微信的附近人功能??偠灾?,Tinder入華,基本沒戲。
所以,成立于2012年9月的Tinder應當著眼于更大的全球市場,而非中國這一油鹽不進,雁過無聲的封閉圈子?;蛟S,冬奧會過后,Tinder該開始準備在2014年世界杯的宣傳工作了,畢竟足球與性像是孿生兄弟,共生共榮。
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陌陌和Tinder,一中一美,兩家公司在初始階段吸引了大批18到24歲的年輕人,然而當這些人成家之后呢?如何增強用戶黏度,保持用戶的活躍度?它們似乎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紛紛采取措施對產品進行重新定位,并試圖進行業務拓展和轉型。業務拓展無可厚非,公司非慈善機構,都要盈利,但若要轉型,恐怕仍需三思。熟人社交有Facebook和騰訊兩大攔路虎,陌生人社交才是陌陌們該存在的地方。況且,Tinder現在還在使用Facebook的用戶數據。無論公司業務如何調整,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應該集中在盡可能的方便陌生人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