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節被大家熱搜的“海姆立克腹部沖擊法”,也被俗稱為“海氏手法”,主要運用在氣道異物梗阻時的緊急搶救,因為如果氣道阻塞不及時處理的話,會引起呼吸困難、窒息甚至導致患者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您可別小瞧了這種看似簡單的急救法,自打1974年美國醫生海姆立克利用其拯救了第一名因食物阻塞而發生窒息的患者以來,甭管是美國前總統里根、著名演員伊麗莎白·泰勒還是普通路人甲乙丙丁,至少有10萬人都是直接受益者,因此,這種手法的發明者海姆立克也被稱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好了,說的這么熱鬧,這種關鍵時刻真能救命的“生命擁抱”您還不趕緊學起來嗎?
成人版: 關鍵找準受力點
因為海氏手法是利用外力按壓傷病者腹部,使橫膈膜急速向上提升,迫使肺部殘余空氣壓縮導致呼吸道內產生一股急劇的外沖氣流,而將呼吸道內的堵塞物排出的急救方法。所以,在施救之前,首先要判斷患者是否是“氣道異物梗阻”,這類患者都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用拇指和食指之間的“V型手”卡住脖子,一定要確認之后,再采用“海氏手法”施救。
施救要點:
1、施救者要迅速站到患者身后,使其雙腿自然叉開,與肩同寬即可。
2、施救者的一條大腿卡在患者兩腿之間,使其倚靠住,患者身體適當前傾。
3、施救者的一手握成空心拳,對準患者肚臍上方兩橫指的位置、劍突下方,與另一只手一起對患者進行環抱姿勢。
4、然后向胸腔方向,也就是患者的斜上方用力擠壓,頻率約每秒鐘一次,反復實施,直至氣道阻塞物吐出為止。
特殊人群施救法:
1、患者已昏迷
一般是在初步進行站立位施救無效,患者因缺氧逐漸失去意識之后,施救者上肢上托住患者腋窩處,慢慢將其放平仰臥,然后用手掌根部頂住其肚臍稍上部位,依然進行快速沖擊,在施救過程中,還時刻關注是否異物已被吐出,并及時進行清理。
2、孕婦或過于肥胖者
這類人群相對來說就不適宜大眾版本的救助手法了,如果遇到此類患者,那么應該把“肚臍上方兩橫指”的受力點適當進行上移,針對胸骨進行沖擊,頻率也是每秒鐘一次比較合適。
3、患者自救
如果突發異物梗阻,緊急關頭身邊又沒有他人在場,沒關系,“海氏手法”照樣可以幫助你進行自救。患者這時應該做的是冷靜下來,尋找身邊一個合適高度的借力點,比如椅背、欄桿、桌沿兒等軟硬適中的物品,俯下身子,護住胃部,一手握拳抵住“肚臍上方兩橫指”部位,然后急速下蹲沖擊,以此借助沖擊力進行急救處理。
嬰幼兒版:下手您得“悠著點兒”
對于更容易發生“呼吸道異物阻塞”的嬰幼兒群體來說,“海氏急救法”絕對是年輕父母們應該掌握的急救法之一,相對于成人比較有力量的操作手法,專門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的手法則要柔和很多了。
第一步:拍背法
這是孩子發生“意外卡喉”時,家長首先應該做到的反應。
1、迅速將孩子面部朝下托在施救者手臂上,頭在下腳在上,略有傾斜呈俯臥狀,支撐住孩子的頭部和頸部。
2、另外一只手掌根拍打孩子肩胛骨之間的部位,迅速拍擊4-5次,使其吐出異物。很多家長習慣做法就是把孩子附身過來的時候,使勁拍打背部,在這里值得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大力垂直的拍打孩子的脊柱,而是要拿捏好力道,有一個“連拍帶搓”的過程。
第二步:胸部推擊法
如果操作第一步無效的話,可以嘗試第二種仰臥的姿勢,這就與成人救助法有些類似了。
1、將嬰幼兒面部朝上,使其仰臥在施救者的手臂上,托住其頭部、背部。
2、另一只手用兩個手指尖按壓其胸部。有些家長情急之下,就會直接把掌根放在嬰幼兒胸部,這樣其實很容易對骨骼尚未發育成型的寶寶進行二次損傷,所以一定要記住用兩根手指摁壓就足以,而且力道不要過猛。
特別提示
“海氏”不能輕易用
1、定點定位是實施救助的關鍵,而且針對特殊人群的手法也略有不同。
2、很多人在他人發生嗆咳卡喉之后,沒經過仔細確認就迅速使用“海氏手法”進行急救,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
因為氣道異物梗阻分為完全梗阻和不完全梗阻兩類,不完全梗阻的時候不要輕易使用海氏手法,此時輕輕拍背即可。否則,不僅起不到救助作用,還會起到反效果,對機體本身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3、對于容易造成異物梗阻的食物,對于兒童和老年人來說,一定要格外注意。比如花生、蠶豆等小體積的堅果、軟糖、果凍等食物,此外還有口香糖、藥片、包括假牙,都存在由于吞咽不適而造成窒息的潛在危險。
4、盡管在發生氣道異物梗阻之后,有些情況可以通過拍、咳等方式將異物自行排出,但在此還是建議大家,即便如此,最好也要在事后前往醫院進行細致檢查,以免有異物殘渣殘留在氣道內,造成后續影響,尤其是針對老人和孩子。
相關鏈接
心肺復蘇急救法
A、首先需要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行心肺復蘇,判斷流程是“是否有意識”以及“是否有正常呼吸”。
B、將需要施救的人員仰臥至堅硬平整的平面上,并迅速撥打急救電話,同時啟動心肺復蘇的緊急搶救。
C、在施救之前,一定要注意清空患者口中的異物,比如嘔吐物、假牙等,以免阻塞氣道。
D、按壓,一手掌根放在乳頭連線的中點(胸骨下二分之一處),手臂伸直,雙手交叉,手指互扣,用掌根按壓,每分鐘100-120次,按壓的深度成人要達到至少5厘米。如果施救者過胖或過瘦,則按壓力度應是其胸廓前后徑的三分之一。
E、按壓完成后,使用仰頭抬頦法將氣道打開,對患者進行人工呼吸。正確的操作方法是:捏緊患者鼻孔,用口唇包住患者口唇,平穩向內吹氣2次,每次時間不少于1秒。每次吹氣后,口唇離開,松開手指。在此需要提醒的是,吹氣也要適度,觀察患者胸廓微微起伏即可。
F、施救流程以30:2的按壓/通氣比率,進行5個周期的救治再進行觀察,直至醫護人員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