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時期的陶瓷藝術品,業界內外多風聞其珍、其美、其雅、其尊,尤其傳世官窯瓷器精品因其數量稀少且品相尊榮高貴,多被深藏,后世罕見。作為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一個精彩片段,乾隆陶瓷品在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之后,以另外一個重要角色——作為典藏的藝術品完成了它在當代社會的華麗轉身。無論是在市場的起步期、轉型期還是火爆期,它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已經成為“天價”的代名詞。那么,我們先看幾件成交價過億的乾隆瓷拍品:
2005年10月23日,香港蘇富比秋拍,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以1.1548億港元拿下了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的琺瑯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圖1),在刷新全球清代瓷器最高拍賣價的同時,也打破了亞洲地區單件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價紀錄,創造了當時清代瓷器拍賣世界紀錄,成為世界范圍內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第二高價。此件物品為乾隆時期的代表作品,器高16.5厘米,撇口,細頸,垂腹,圈足,造型小巧秀麗,頸部飾以卷草形雙耳,垂肩處的如意紋雅致婉麗。瓶身腹部繪主題圖案“花石錦雞圖”,寓意錦上添花。錦雞棲立于樹干之上,側旁以粉紅花卉、玲瓏洞石相襯,另一面空白處墨彩題詩:“新枝含淺綠,曉萼散輕紅”,二句題詩與畫面相得益彰,引首朱文“佳麗”印,句尾白文“翠輔”印,瓶底足內書雙方欄“乾隆年制”四字藍料彩款識。整個畫面布局勻稱,淡雅細膩,色彩相互層疊,堪稱難得一見的佳作。
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秋拍“玉剪霓裳—張宗憲御制瓷器珍藏”專場,一件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受到不少買家的青睞(圖2)。該碗直徑為11.3厘米,繪有杏花盛開,春風吹綠柳,雙燕比翼飛。側面有乾隆御筆行楷題詩:“玉剪穿花過,霓裳帶月歸”,碗底有藍楷書款“乾隆年制”。該碗造型秀美,白釉溫潤,工藝精湛,乃為乾隆琺瑯彩瓷器杰作。最后以1.5132億港元落槌。
2010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秋拍“彩華騰瑞——戴潤齋清宮御瓷珍藏”專場,一只高40厘米的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一露面,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圖3)。此瓶所繪纏枝花卉,明暗清晰有次,色調柔和微妙,盤繞于金廓礬紅“萬壽連延”圖案周圍,宛如青騰繞梁。多種顏色重疊接連,構圖縝密緊湊,實屬罕見。拍賣開始后,現場競投氣氛熾烈,經過足足45口叫價,最終被香港收藏家張永珍收入囊中。當時中國的瓷器及工藝品拍賣世界紀錄由此改寫為2.5266億港元。而就在同一天,該專場的另外一件重量級拍品——清乾隆御制琺瑯彩“祥云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搥瓶(圖4),也從6000萬港元的起拍價,一路飆升到1.4066億港元。這件紙搥瓶瓶身飾四圓形開光,內繪庭院景致、四時花卉,巧妙動人,和諧統一。構圖典雅,寓意吉慶長壽。四時花卉,以南天竹及水仙代表春天,以蜀葵象征夏天,以萱草及罌粟寓意秋天,以終年花開的玫瑰和常青的翠竹表現冬天,精制白瓷繪飾入微,媲美北京玻璃胎畫琺瑯器,讓人印象深刻。
清乾隆青花胭脂紅料雙鳳戲珠紋龍耳扁壺(圖5),于2010年12月1日香港佳士得 “妙色瑩然——舒思深伉儷珍藏宮廷御制藝術精品”專場中,以1.2386億港元高價拍出。該壺為皇家陳設品中之精品,唇口,短頸,頸、肩處飾對稱夔龍耳,扁圓腹,橢圓形圈足。通體青花繪牡丹、蓮花和芙蓉,再綴以胭脂紅料花朵;口沿下繪如意云頭紋一周;腹兩側胭脂紅料繪雙鳳戲珠紋;足墻飾纏枝蓮紋。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中國陶瓷藝術品在海內外拍賣場上,迄今為止成交價超過億元的有十余件,其中,乾隆瓷器就有5件。成交價在千萬元區間的有一百余件,在百萬元區間的有數百件。高價成交品以粉彩、黃地青花、金彩、青花、紅釉、青花釉里紅以及各種仿釉瓷(圖6)為主,器型有天球瓶(圖7)、尊、梅瓶、轉心瓶(圖8)、碗、供器(圖9)、蓋壺(圖10)、洗、玉壺春瓶、膽瓶、盤、鹿頭尊等等。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乾隆陶瓷已經成為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品市場的標桿,難怪有人要說“凡乾必貴”,這真不是沒有道理的。但是,中國陶瓷千年傳承,歷代精品迭出,乾隆陶瓷為何拍場一枝獨秀?
對此,筆者認為原因不外乎有三,首先是稀有。在封建社會里,作為至高無上的一國之君,他喜好的東西或是所用之物,都是百里挑一或者獨一無二的,況且這些物品經歷了多次改朝換代、戰爭和政治運動,流傳至今已十分不易,有的甚至是鳳毛麟角,市場上是買一件少一件;其次是精湛,乾隆極力創新,在乾隆朝創燒了很多瓷器新品種。不但精巧新奇,而且極盡工雅細麗之能事。因此,這時期的官窯瓷器是明清兩代高價品最集中的板塊。
最后則是流通性好、保值增值功能強。現在不少藏家已不滿足于一般的收藏,能覓得皇帝喜愛的藝術品或是御用之物,無疑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因為不僅可以顯示身份,提高身價,而且可以保值增值。所以,一擲千金甚至傾囊而出收購乾隆官窯的大有人在。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這股狂炒乾隆瓷的背后,客觀講也充斥著巨大的風險。特別是眼下,一方面乾隆瓷的價格被人為拔高了許多倍,一些本不該高價的瓷器在資本的追逐下,被不斷天價,充滿了大量的水分,行情被嚴重透支了。在價格虛高的同時,還存在著渾水摸魚、真假混雜的情況。當前市場上這股“乾隆瓷追逐熱”和“天價風”表現出很大的盲目性。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眼下乾隆瓷之所以被狂炒,完全緣于它本身已成為一個純粹的商業化品牌和概念而被市場過度包裝和神話了。那種凡乾隆瓷就動輒天價的市場行為既是不理智的,也是不足取的。市場還是要回歸到理性狀態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