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在數十年的筆墨生涯中,曾使用或鑒賞過許多好硯、名硯,對喜愛的硯,也偶有收藏。先生還有一大愛好,對自己喜歡的硯即使當時無錢購買,也要借來手拓硯影,以備日后觀賞。幾十年來,先生所拓名硯,集合起來有數十方之多。
先生早年曾收藏過兩方古硯,一方是康熙皇帝用過的小端硯,硯背刻有硯主的銘文:“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凈。”先生就取“堅凈”二字,把自己小小的臥室兼書房命名為“堅凈居”。另一方是雍正皇帝用過的“玉音”端硯,他也十分珍愛,經常與友人一起觀賞把玩。1978年,遼寧省博物館征集文物,他共捐出收藏的文物十九件,其中就有這兩方古硯。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先生使用的是一方極普通的小硯,沒有作何雕飾,因柔潤,發墨快,他很喜愛,每日陪伴他讀書、寫作,他特請恩師陳垣先生題寫了銘文:“簡靖堂,啟功用功之硯。”這方硯凝聚著勵耘老人和先生間“信有師生同父子”的深厚情誼。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先生生活坎坷,經濟拮據,雖見到許多喜愛的硯,卻無力購買收藏,但是遇到具有研究價值的好硯,就設法拓出硯影珍藏。多年的精心收集,已集有二十多方古硯的硯影或銘文。
啟功一生喜愛鄭板橋詩書畫,平時多有搜集,在琉璃廠慶云堂見紫瓊道人硯,即借來拓影并作跋曰:“紫瓊道人小硯,銘文及邊款俱鄭板橋書,花間堂詩抄紫瓊自序,亦板橋書也,此硯見于慶云堂碑帖店,拓存此紙,啟功記?!弊檄偟廊?,名允禧,康熙皇帝之子,因得紫石端硯,十分喜愛,即自號紫瓊道人。
有一次,啟功在琉璃廠海王村閑逛,忽見一方硯臺,色澤墨潤,氣度不凡。啟功拿起來仔細端詳,硯側刻有“刈田作”字樣,因不知刈田為何人,先生擬作考證,隨即借來拓硯影以備考察,可見先生做事的細心認真,先生跋曰:“海王村所見,有舊匣題曰宋坑硯極發墨,刈田不知何人,手拓此紙。留供考索。啟功記?!?/p>
啟功還有一方硯臺,是沈兼士所贈沈令昕鐫刻的沈尹默臨中秋帖硯,啟功為此硯作跋:“此沈尹默先生于硯背上臨中秋帖,公子令昕手鐫,筆法刀法俱臻妙境,兼士所貽藏之篋中,殆近十年,今兼翁已歸道山,檢篋見之,悵然識此,己丑五月,啟功?!眴⒐υ谳o仁大學任教時與沈兼士先生是同事,天天見面,先生尊為師輩。沈尹默先生是兼士胞兄,因而與啟功也有過往。啟功還講過尹默先生的小故事,很有意思:“尹默先生原名君默,他自己說‘君還得用嘴說,就把口字去掉叫尹默’,后來他就一直寫尹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