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參加第45屆法國豬研究日的與會嘉賓圍繞大會主題“如何保持低養豬生產成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新型飼料原料、氮(N)營養、高纖維日糧、飼料的顆粒大小與來源以及基因組選擇等均是降低養豬生產成本的研究重點與方向。
關鍵詞:新型飼料原料;氮營養;纖維;膻味
中圖分類號:S81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08-0016-02
法國養豬研究所(French Pig Research Institute,IFIP)舉辦的第45屆法國豬研究日于2013年2月5~6日在法國巴黎召開。會議吸引了大約500名代表出席,其中100名代表來自法國以外的國家。會議的主題是“如何保持低養豬生產成本?”
1 研究新型飼料原料
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INRA)研究主管Jean Noblet先生擔任此次會議的主席。會上(圖1),他明確表達了其對養豬業的看法:“養豬生產正站在眾多技術或社會約束的十字路口,必須面對新的挑戰。”
研究新型飼料原料是應對此類挑戰的方法之一。作為一種天然的含高水平蛋白質的飼料原料,苜蓿通常只用于牛的飼料。Patrick Callu Arvalis介紹了苜蓿濃縮蛋白用于生長豬的營養價值。他展示了三項關于生長豬食用含 20 %苜蓿濃縮蛋白的飼料后所進行試驗的數據。雖然具有較高的蛋白質水平(57.8 %干燥物)和氨基酸的標準回腸消化率(>80 %),但苜蓿濃縮蛋白能夠產生與大豆粕相接近的氨基酸水平。其能量值相對較高,不過低于大豆粕的能量值。
IFIP的Didier Gaudré主要研究烘焙副產物在飼料中的添加水平。該特定未加工的副產品(干物質90 %、粗蛋白11 %、脂肪9 %,淀粉39 %)被用于豬飼料,并與斷奶后(體重9 kg~30 kg)和生長-肥育期(體重30 kg~115 kg)的對照日糧進行比較。觀察發現,斷奶后2周飼喂含烘焙副產品的飼料的豬,平均日采食量顯著增加(+16 %),這導致斷奶后6周平均日增重提高5 %。Gaudré補充到:“烘焙副產品未對生長-肥育豬產生有害影響,也未影響瘦肉率和胴體重”。
2 氮營養
多個報告介紹了豬的氮(N)營養需求。來自INRA的Mathieu Gloaguen解釋,仔豬飼料中添加游離氨基酸可配制出低蛋白水平的日糧。研究人員測定了低日糧粗蛋白水平對體重10 kg~20 kg豬的氮沉積和生產性能的影響。第一項試驗將日糧粗蛋白含量從19.6 %降至16.8 %,結果氮的沉積未受任何影響,且氮的排泄量減少29 %。
日糧粗蛋白含量從14.0 %進一步降至12.7 %,結果氮的沉積減少。第二項試驗測定了豬的生產性能。日糧粗蛋白含量從17.6 %降至13.5 %,豬的生產性能無任何影響,但粗蛋白含量降為11.8 %時,豬的生產性能下降。飼喂無大豆粕但含13.0 %粗蛋白的飼料,會降低豬的飼料轉化效率;但添加谷氨酸可使飼料粗蛋白含量從13.0 %升至14.0 %,并可恢復豬的生產性能。
Ajinomoto Eurolysine公司的Aude Simongiovanni談到了生長豬的色氨酸需求。她以能夠使體重25 kg~120 kg的生長-肥育豬獲得最大平均日增重、日均采食量和料肉比的標準回腸消化率為基準,進行了一項薈萃分析以評估色氨酸-賴氨酸需求比。她總結,飼料效率和生長速度可以用21 %的標準回腸消化率進行優化。同時,日均采食量在色氨酸-賴氨酸比達20 %時達到最佳。
3 窩內仔豬生長更均一
多個報告研究了母豬及窩產仔豬的均質性。來自INRA的Florence Loisel研究了妊娠后期給母豬飼喂高纖維日糧以及其對初乳產量和哺乳期仔豬生產性能的影響。她指出:在高產仔數和高斷奶前死亡率的背景下,在妊娠后期的母豬日糧中添加日糧纖維似乎是一項有趣的措施,可以促進仔豬初乳的攝入量,提高仔豬的存活率。
日糧纖維還能改變初乳成分的同時,還會降低免疫球蛋白A的濃度。
來自INRA的Hélène Quesnel報告了在授精前向飼料中添加葡萄糖和在妊娠期第三階段向日糧中添加精氨酸的作用。
來自奧特奇公司的Emmanuel Landeau研究了在繁育母豬飼料中添加甘露聚糖(MOS)后對仔豬初生體的影響。他總結道,在母豬妊娠期日糧中添加MOS可顯著提高仔豬出生時均一性和體重。
4 顆粒大小與來源的影響
Inzo公司的Arnaud Samson主要研究了碳酸鈣顆粒大小對豬營養價值的影響。數據顯示,第35天的鈣消化率受碳酸鹽來源和碳酸鈣顆粒大小的影響。磷的消化率也受碳酸鹽來源的影響。他說:“雖然顆粒大小可能會影響碳酸鹽的營養價值,但是其他方法必須找到以改善碳酸鹽的營養價值。”
來自IFIP的Nathalie Quiniou介紹了在限飼情況下,飼喂粉狀或顆粒狀飼料對生長-肥育豬生長性能和胴體品質的影響(圖2)。在此之前,該效應主要是在自由采食的情況下進行研究的。她總結道:“兩種形式的日糧使豬的日均采食平均達2.13 kg,飼料轉化率(FCR)下降5 % (2.54∶2.66),喂顆粒狀飼料的豬胴體產量更高。飼喂碎顆粒飼料的豬往往會有更高的胴體瘦肉率(62.1 %∶ 61.7%)。與小母豬相比,這些效應對閹公豬的生產更有意義。當將含中等顆粒大?。ㄆ骄綖?80 μm)的纖維日糧(粉狀)制成碎的顆粒飼料時,與粉狀飼料相比,碎顆粒飼料對日糧能量含量有持續一致的有益作用?!?/p>
5 技術精益求精
來自IFIP的Christine Roguet于2010年在法國建立了一項用于豬場的技術精湛的精準診斷方法。按照標準利潤,20 %表現最好的豬場在所有生產指標上均有較好的表現,不過在每一個單項指標上并不處于最高水平。2010年生產性能最好的養豬場在2000年按平均水平來講已經是最好的養豬場,同時它們的生產性能提高較快。這不是大型、專業化豬場特有的,而是個別豬場的情況。最棒的豬場主是那些“技術型”或“企業家型”人士,他們總是追求進步。盡管固定成本較高,良好的技術水平總是與較高的每戶家庭的勞動力單位收入、每千克胴體利潤以及現金流量相伴。
6 公豬膻味
解決繁育公豬膻味問題的最佳途徑是在遺傳學上研究解決方法,包括基因組選擇。為此,要使用一個資源群。大約有1 000頭皮特蘭豬或皮特蘭×大白雜交豬進行了飼養并進行屠宰,以測定豬的性發育、身體組成以及上述所有肉質性狀。結果發現,不同種類的豬在血漿睪酮濃度上存在差異,但差異較小。血漿睪酮濃度不受豬的生產批次、體重或測定時年齡的影響。
背膘中雄烯酮含量不受豬的生產批次影響,但一個品種的雄烯酮含量幾乎是另一個品種的2倍。最高含量在一個皮特蘭豬品系和一個皮特蘭×大白雜交豬種上觀察到。雄烯酮含量隨著豬的屠宰體重和血漿睪酮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屠宰年齡效應取決于豬的基因型。背膘中糞臭素含量幾乎不受睪酮濃度的影響,但是不同生產批次間、不同基因型間差異較大,同時隨著屠宰年齡的增加而下降?!酢?/p>
原題名:Precise feed management key at Swine Research Days(英文)
原作者:Philippe Cald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