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充滿效率意識的世界,我們會設法節省任何東西甚至一切,包括溝通交流,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縮寫。最近,我偶然碰到了一例,我把它叫做WAAW !如何翻譯?反對氨基浪費的戰爭(War Agaisnt Amino Wastages)!氨基的損耗是氨基酸不必要的生物損失,特別是重要的氨基酸,如蛋氨酸、賴氨酸和蘇氨酸。在這場戰爭中,呼吁采取零浪費的政策,這么做能夠回收更多的成本,因為氨基酸是動物日糧中最昂貴的營養成分。
氨基酸利用效率低下在行業內到處可見(表1),其中一些是可以避免的,且迫切需要改善。處理這些浪費需要理解氨基酸的利用效率,以控制會影響該利用率的生理和外源性日糧因素。效率值可說明氮的代謝利用情況,結果是最終的日糧添加量。年齡干擾與隨著動物年齡的增長蛋白質沉積能力的下降有關。在高度選擇的肉鴨中,我們觀察到,幼齡鴨的蛋白質利用效率要比成年鴨高20個點(Akinde,2007)。
換句話說,幼齡動物的氨基酸代謝效率要比成年動物高得多,這就是日糧氨基酸濃度應符合生理年齡的原因。對生長期的家禽而言,公的通常比母的能更有效地利用氨基酸。在飼喂家禽時不能習慣于這些事實是一種魯莽的浪費行為,特別是在飼養數百萬羽家禽的大型肥育場。有些人認為,根據日齡來調整飼料氮密度的邏輯運算太繁瑣。還有一些人支持:“并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要根據性別來改變(Baker,2009)”,特別是“推薦標準內的性別差異并不大。”假設飼料消耗或FCR沒有改變,日糧氨基酸水平超出一個小數點的變化就會引發大量的浪費,因而不能被忽視。
為了說明飼料效率和性別之間的關系,表2顯示,給36~40日齡的肉用母雞使用肉用公雞的賴氨酸需求量,或者兩種性別的M(蛋氨酸)+C(半胱氨酸)配方,每噸飼料將會分別浪費1.2 kg~1.6 kg的賴氨酸,或1 kg~1.3 kg的M+C。有可能的是,這些浪費會耗盡1.51 kg~ 2.01 kg的鹽酸-L-賴氨酸或47 kg~63 kg大豆粕(SBM)/t日糧以填補不必要的可消化賴氨酸缺口。相似的是,如果添加DL-蛋氨酸或大豆粕,僅僅可消化M+C的浪費就可以分別達到 1.0 kg~1.32 kg 或87 kg/t~113 kg/t飼料。為了避免這些利潤耗盡成本,氨基酸添加標準不應該是固定的,而是根據生理和經濟因素可調整的變動數據,必要的后勤調整也不能夠避免。
1 高溫對氨基酸利用效率的影響
高溫的挑戰,如熱帶地區,應該激發生產者執行氮調整策略。高溫會妨礙動物對飼料的利用。部分原因僅僅是腸道生理功能的崩潰。研究證明,處于實驗性高溫環境下的家禽,腸道絨毛高度和空腸重量顯著下降(Mitchell和Carlisle,1992;Carles等,2006)。在高溫下其他會減少營養攝入的原因是腸道消化和刷狀緣AA運輸機制受到干擾,以及不受歡迎的內分泌功能改變。解決方案包括提高日糧氨基酸的氮平衡。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能量,氨基氮平衡幾乎沒有微調的可能。
外來的日糧因素(纖維、肌醇六磷酸)會誘發消化道應激,妨礙蛋白質的利用率。這些干擾部分可利用對可消化氨基酸的規劃來抵消。氨基酸的消化率數據庫已經建立,在應用時可能會有浪費和高效率的差異。這些數據需要繼續微調,因為會影響消化率的因素一直在界定。生理學應激因素也一直有變化,因此建議生產一線的配方師應該利用最新出版的研究數據來配制日糧。
最近,在普渡大學進行的研究為應激與氨基酸營養之間的相互作用打開了一個新的境界。該作者發現,通過人工方法接種球蟲會影響氨基酸的回腸基礎吸收(Adedokun等,2012)。所以,球蟲或接種球蟲疫苗會影響氨基酸的消化率值嗎?這個問題很關鍵,因為整個養禽業正從抗生素的應用轉向采用更具預防性的衛生體系。此外,疾病和被批準使用的疫苗名單在世界各地不斷增加,進一步的研究將會提供更多的答案。
2 霉菌和霉菌毒素浪費氨基酸
霉菌及霉菌毒素也會影響日糧氮的利用效率,并且處理它們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合適的濕度和溫度條件下,霉菌會消耗飼料和混合飼料中的氨基酸。在人為變濕的飼料中(圖1),研究顯示僅僅因霉菌的活動而使日糧損失1 %~3 %的賴氨酸和19 %~26 %的蛋氨酸 (Wyatt,2005)。是否購買或出售蛋白質原料是以氨基酸含量的檢測為準的,因此這是高代價的。另一方面,霉菌毒素會在腸道和細胞水平上改變氨基酸的利用率。Vermaet等(2002)觀察到,家禽飼喂含2 mg/kg~4 mg/kg黃曲霉毒素或赭曲霉毒素的日糧后,總蛋白利用效率降低了51 %~133 %;如果同時飼喂兩種毒素(1 mg/kg~4 mg/kg),蛋白質利用效率的降低可達79 %~127 %。Kermanshahi等(2007)報道稱,當生長期的肉雞飼喂含1.2 mg/kg AFL(黃曲霉毒素)的日糧后,日糧粗蛋白的消化率降低5.7 %。其機制是這些作用可以追溯到酶活性的抑制、腸道轉運系統的干擾、細胞蛋白質合成的衰減以及腸道功能的改變(Chowdhury和Smith 2005;Applegate等,2009)。這些結果表明,氨基酸的利用率將受益于飼料受到抗毒素添加劑的保護作用。
含硫氨基酸的利用率對霉菌毒素中毒特別敏感。Veltmann等(1981)給0~4周齡的家禽飼喂含66 %、100 %或134 %NRC(1984)的日糧M(蛋氨酸)+C(半胱氨酸)且同時含0 %(對照)或1.25 %黃曲霉毒素的日糧。隨著黃曲霉毒素攝入的增加,家禽生長受到抑制,特別是在M+C攝入較低時。不過隨著M+C攝入超過參考量的100 %之后,這種影響得到了糾正。也就是說,在黃曲霉毒素中毒的情況下,蛋氨酸的需求升高了。此外,在標準M+C水平下,中毒的家禽血液含有較高濃度的半胱氨酸。由于半胱氨酸是谷胱甘肽的前體(一種解毒劑),高水平的最適M + C很可能表示機體需要用其進行解毒。
3 免疫原性氨基酸的調節器
包括色氨酸和精氨酸的氨基酸飼料進入免疫系統后會增加它們的蛋白原性功能。因此,像霉菌毒素那樣的免疫原可以干擾它們的新陳代謝。其病理生理學基礎是免疫刺激引起促炎性反應/發熱反應。這些反應會產生所謂的細胞因子,使得這些氨基酸的量過剩(Le Floc’h等,2004)。結果是,“特異性免疫需求”被誘發。因此,在霉菌毒素中毒的情況下,可以假設日糧的最佳免疫原性的氨基酸N含量會改變。
一個有趣的相互作用包括神經病理學上的鐮刀菌毒素和色氨酸(Swamy等,2004)。 Yegani等(2006)報道,由鐮刀菌毒素中毒引起的蛋雞采食量和產蛋量的下降,與大腦中血清素濃度的增加有關。由于血清素是色氨酸代謝的產物,當鐮刀菌毒素引發血清素分泌時,日糧色氨酸最佳添加量發生改變可能是存在的。這些神經化學生理活動是否會曲解實際的色氨酸推薦量尚不清楚。
4 結語
減少日糧氨基酸的浪費是緩解高昂飼料成本的一種補救措施。措施包括找出會最大限度地降低氨基酸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年齡、性別、不利的高溫和霉菌毒素。但如何對其中的一些因素進行實際的調整需要更多的信息。例如,在生產中常見的長期低水平的霉菌毒素中毒的情況下,霉菌毒素如何改變動物對氨基酸的需求。這些信息將有助于配制可幫助家禽更好地應對田間應激因素的日糧,從而提高飼喂的經濟性?!酢?/p>
注:參考文獻名單可通過作者索?。簓inka_akinde@yahoo.com。
原題名:Fighting a war against amino wastages(英文)
原作者:Olayinka Akinde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