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肉雞的禽肺病毒,人們采取了各種不同的策略。該病發病的多因素特性以及因主要會引發細菌性繼發感染而會對生產和經濟產生巨大影響,使得該病難以對付。根據田間經驗,免疫接種能減少由此病引發的損失。
雞的呼吸道疾病是決定全球肉雞集約化養殖企業生產和經濟能否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主要的呼吸道病原可以劃分為細菌性和病毒性,不過后者只能通過疫苗來防控。
在全球范圍內,公認并能引起較大生產損失的病毒性疾病有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和禽流感,而其他病原體,如禽肺病毒(avian Metapneumovirus,aMPV)則相對來說不那么重要。禽肺病毒或禽偏肺病毒是單鏈負股RNA病毒,是副粘病毒科肺病毒亞科的成員(Gough,2003)。到目前為止,aMPV只鑒定出一個單一的血清型,不過通過分析附著糖蛋白核苷酸序列(Juhasz和Easton,1994) 和單克隆抗體中和試驗 (Collins 等,1993;Cook 等,1993),aMPV可分為4個亞型。
1 繼發感染
與其他各種呼吸道病原體一樣,aMPV感染有助于肉雞和火雞繼發性呼吸道感染的建立和表現 (Naylor 等,1992;Van de Zande等,2001;Marien 等,2005;Van Loock 等,2006)。aMPV可以利用多種措施得到控制,因為它是肉雞的一種多因素疾病。然而,在某些情況下,生產現場的aMPV發病壓力使得使用疫苗進行免疫預防變得十分必要。
一項已經完成的田間研究利用一家巴西肉雞場(Sao Paulo州)中患有aMPV型呼吸道疾病的肉雞,評估了減毒疫苗對雞源aMPV B亞型1 062株的免疫效率。研究發現,該病為呼吸道疾病,能感染28~35日齡雞的上呼吸道,并引起細菌性并發癥,并使動物體質虛弱,同時因繼發的細菌性感染而導致死亡。免疫程序按圖1所示方式執行。
2 損害處于可控狀態
免疫后肉雞的呼吸道問題以及上述的全部臨床癥狀都會消失,畜牧學性狀在各個方面都有改善。方差分析(ANOVA)表明,具有不同上標字母的數值間差異顯著(P≤0.05),而標有相同上標字母的數值間差異不顯著(P>0.05)。研究人員比較了所有雞舍中每一批雞的平均死亡率:免疫前的死亡率數據由兩批肉雞群的死亡率(BV1 6.23 %和BV2 4.08 %)求平均值后得出,為5.15 %;而免疫后兩批肉雞的死亡率分別為:DV1為3.05 %,DV2為3.53 %。未免疫和免疫間,因免疫肉雞的平均死亡率改善了36 %。
未免疫肉雞(二批分為57.21 g/d和55.09 g/d)和免疫肉雞的平均每日增重(DV1 為61.66 g/d、DV2為59.86 g/d)差異顯著(圖2)。兩批免疫肉雞在41日齡時平均體重增加170 g,即增重7 %(圖3)。在飼料轉化率方面,以體重以2 kg為標準,由未免疫雞群的1.841提高到了免疫雞群的1.636(圖4)。
3 定制的方法
要將aMPV疫苗納入肉雞的免疫方案中,應始終基于對引發該健康問題的病原體進行可靠的診斷后做出,包括臨床癥狀、血清學檢測,甚至分子生物學診斷結果。
然而,鑒于肉雞的生產模式:周期極短且周轉快,因此在很多情況下,不會進行深入的診斷。假如人們對每批肉雞的aMPV監管不力,該研究顯示多數情況下該病會被誤診為其他呼吸道疾病。
在受aMPV影響的肉雞場使用HIPRAVIAR SHS疫苗能改善該批肉雞群的健康狀況,同時其畜牧學性狀會顯著回升,因而經濟效益也將得到提高。
由于免疫接種計劃的實施與否取決于待免疫雞場的衛生狀況,因而肉雞的免疫接種計劃應在對各自雞場進行評估后做出決定。□□
原題名:Tackling avian pneumovirus in the field(英文)
原作者:G. A. Balestrin、V. Ferreira da Silva和J. S. Cor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