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4)08-0039-01
在養豬生產中,母豬產后無乳和少乳的現象時有發生,所生仔豬常被餓死,給養豬業帶來了較大的損失,仔豬寄養已經成為豬場普遍采取的管理措施。寄養的目的在于減少仔豬在斷奶前的死亡率,提高生長率和豬群斷奶時的均勻度,同時還可以均衡母豬的哺乳能力。
1 寄養
1.1 寄養的方法
1.1.1 交叉寄養
交叉寄養是指把時間相近的兩窩仔豬,分娩體型較小的仔豬由一頭母豬喂養,體型較大的仔豬由另一頭母豬喂養。在母豬分娩24 h后根據仔豬的體重大小進行寄養,使同一窩次的仔豬均勻度保持一致,這樣有利于仔豬斷奶時的均勻度。
1.1.2 直接寄養
直接寄養是直接將待哺育的仔豬從親生母豬轉移到另一哺乳母豬中。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
①母豬產仔過多,超過它可以哺乳的有效乳頭數;
②母豬產后奶水不足,哺乳較多的小豬有困難,而有的母豬泌乳量又較高,還有潛力再多喂幾頭小豬;
③個別母豬產后死亡或無乳,則把一窩仔豬全部寄出去哺乳或提前早斷一窩哺乳,性能好且仔豬日齡接近斷奶的母豬來代乳。
1.1.3 對弱小仔豬的單獨寄養
在很多規模化的豬場,將產活仔數分為健康仔豬和弱仔豬,對于低于0.7 kg的弱小仔豬,一般都進行處死。這樣無疑減少了斷奶頭數,增加了每頭仔豬的成本。據陳文學[1]等報道,這些弱仔放在原窩中的死亡率高達62.5 %,而如果單獨寄養在體重相似的窩中死亡率只有15.4 %。
1.2 選擇合適的母豬代乳
代乳的母豬性情要溫和,能夠接受外來仔豬;母豬乳頭的大小、高度要合適,如果奶頭過長過大,小仔豬很難達到母豬的上排奶頭因此會增加仔豬的哺乳難度。因此在選擇代乳母豬時一定要選擇低胎齡的母豬,初產母豬的帶子能力要比經產母豬好,由于初產母豬的采食不如經產母豬,所以我們一般選擇2~4胎齡的母豬作為代乳母豬;代乳母豬要有較高的泌乳能力,可根據母豬上一胎次的產仔數和斷奶數量來衡量母豬的泌乳能力,防止被寄養的仔豬由于母豬的泌乳不足而餓死。
2 注意事項
研究表明,仔豬出生11 h~18 h后才與生母及圈舍進行有意識的接觸;到出生后24 h~36 h,已經對環境有了較固定的認識。如果仔豬出生24 h后再寄養,一是這時寄養母豬的初乳已消失,再就是仔豬因對新環境比較生疏而緊張,從而影響吮乳能力,此外母豬的乳頭如果在仔豬出生后36 h仍未被吸吮,就不再泌乳。
2.1 仔豬寄養原則
吃足夠24 h初乳后寄養,事實上盡快讓出生仔豬吃到6 h內的初乳是非常重要的;寄養母豬的產仔日齡應該相近,最好不要超過3 d,且被寄養的仔豬應和寄養的窩內仔豬體重大小相差不大,避免弱仔豬被排擠而吃不到乳。
2.2 注意事項
①應先寄出早出生的體重大的大個子豬到早分娩的母豬窩內,將日齡大的弱仔放到晚分娩的母豬窩內,并觀察是否有母豬咬仔現象發生,或仔豬溶血癥。
②每頭經產母豬哺乳仔豬的數量上限13頭,初產母豬11頭。 初產母豬哺乳仔豬超過11頭時,母豬自身的體能會嚴重透支,影響母豬的生產性能。
③特殊情況的寄養:產房母豬無乳、少乳或死亡,可將已斷奶的母豬,且奶水好的母豬作為奶媽,但母豬的整個哺乳期不得超過5周。如果母豬的哺乳時間過長會影響到母豬斷奶后的發情時間,并會增加母豬的生產周期。
④不要把病弱仔豬拿到健康的仔豬欄中寄養,防止疾病傳播。
⑤一定要及時觀察被寄養仔豬的吮乳及身體狀況,如果體況欠佳,則應拿回到原來的母豬那里。
⑥根據母豬可帶仔豬數進行調節,一般母豬帶仔數要少于有效奶頭數,這樣可以使弱小仔豬避免因爭搶不到奶頭而餓死。在寄養前一定要檢查母豬能泌乳的奶頭數量,有些母豬的奶頭外觀看起來正常,但是不一定有奶水。
⑦對于產仔數較多且找不到合適的母豬代乳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分批次哺乳,將早出生的較大的仔豬暫時放在一個適宜的環境里,讓晚出生的弱小仔豬吃到足夠的初乳,每2 h可以交換一次,以確保每一頭仔豬都能吃到足夠的乳。
⑧應在晚間寄養母豬哺乳的時候引進寄養仔豬,據趙華[2]等報道,由于母豬嗅覺比較靈敏,容易聞出寄養仔豬而拒絕哺乳,甚至咬傷、咬死寄養仔豬,因此在寄養時要用寄養母豬的尿噴涂仔豬,或在全群仔豬身上噴撒氣味相同的液體(如空氣清新劑) 以掩蓋寄養仔豬的“異”味,減少母豬對寄養仔豬的排斥;也可把寄養仔豬和原窩仔豬關在保溫箱內經30 min~60 min氣味一致后,并且此時母豬乳房已漲,仔豬也感到饑餓,再放出哺乳。
⑨在寄養時,要盡可能的以公豬為主,據陳國波[3]等報道,在寄養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小母豬繁殖性能很差,且生長率會大大折扣。
⑩盡量讓母豬舒適,母豬舍內的溫度要適宜,保持豬舍安靜,減少應激可防止母豬的煩躁情緒,減少壓死仔豬的機會,增加泌乳量 。□□
參考文獻:(3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