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古雞鳴寺在秦淮河源頭溧水東廬山有個下院——觀音寺,我曾為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圓通寶殿撰聯一副:雞鳴東廬山秦淮源頭活水濟世;佛贊觀自在楊柳枝上甘露度厄。
是說秦淮源頭的活水潤澤萬世,而觀音菩薩楊柳枝上的甘露度一切苦厄。民國佛門泰斗太虛大師認為,正因為觀音菩薩有般若的智慧,洞徹世間的本質,而達到“觀自在”的境界,所以才能具備救苦救難的大慈悲精神。
在藏傳佛教中觀音菩薩化身是度母,即圣救度佛母,即漢傳佛教古稱的多羅菩薩、多羅觀音。度母有許多不同化現,如二十一度母、五百度母等,皆為觀音菩薩化身。而綠度母為所有度母的主尊,總攝其余化身所有功德。
綠度母以救人脫離災難著稱,救度神通早期列為八種,即救獅難、象難、火難、蛇難、水難、牢獄難、賊難、非人難。后又發展為救十六難,加上救疑、欲、貪、嫉、恨、謬論、虛妄、傲慢等人的內在邪惡之難。而在西藏,救八難職責為綠度母所獨有,故又稱為救八難度母。
相傳大悲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救度眾生,但眾生仍常溺五欲生死苦海、輪回六道受無量諸苦,菩薩因悲憫蒼生而不由得悄然落淚,左眼的眼淚頓時變現出白度母,右眼的眼淚變現出綠度母,各自合掌恭敬向觀音菩薩同聲說道:“菩薩,您不要擔心,我等誓度一切流轉生死苦海的眾生,為菩薩分擔救度眾生的悲愿。”因此,度母是觀音悲淚的化身。
在藏地歷史上,尼泊爾的赤尊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漢族的文成公主是綠度母的化身。據說,藏王松贊干布去世前,圓滿安排西藏的事務,對未來重大事情進行授記。然后藏王用右手為赤尊公主摸頂,結果赤尊公主變成一朵白色的八瓣蓮花,蓮花中現出白度母的標志。藏王又用左手為文成公主摸頂,結果文成公主變成一朵綠色的十六瓣蓮花,蓮花中現出綠度母的標志。最后藏王仰望自己本尊十一面觀音像,隨即與兩朵蓮花一起化光融入觀音像。
“綠”喻示著:春天的顏色,代表萬物生生不息的滋長之氣,蘊含一片新生的契機。“度”喻示著:救拔、度脫、度化。由自度而度人,由利己而利眾,自化而化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母”喻示著:德行。是以母性的厚德之道與本源的根性,來表現大千世界的涵容心。本源具足,則能化現萬千。
因此,綠度母之勝妙法義喻義:唯一嚴持戒律,凈化六根;修德行善,饒益有情;具足威儀,莊嚴身心的性德。故堪為成就具足,圓滿功果的根本母源之代表。
綠度母以女身慈悲護眾的勝妙因緣應化度世,全身以有形的綠色喻示有如綠地肥壤一般的慈德,心地善好善妙;具足養分、靈氣而生長萬物。似如圓具純凈的善德資源,可潤澤于眾,慈憫饒益于人;令一切眾生樂于親近供養,得到自然的歡喜、滿愿。因此,綠度母在藏傳佛教中有如觀世音在漢傳佛教中同樣的崇高地位。
綠度母造像為菩薩裝,全身呈翠綠色,是佛的事業部之色,亦即不空成就佛之身色。一面二臂,面容姣好,二八妙齡,身材纖細,美貌絕倫。頭戴小五佛寶冠,放射出虹光,身佩各種瓔珞珠寶,著各色天衣,下身重裙,其形象華貴美麗,慈祥莊嚴。
綠度母坐菩薩座于蓮花月輪上,雙腳屈左展右,左腿單坐,右腿向下舒展,踏在蓮花上表示隨時準備起身救度苦難眾生,如慈愛的母親一般,拯救鐘愛的孩子;
右手持烏巴拉花(藍蓮花),向外置于膝前,掌心向外,作施愿印,此印有施予、令如愿、賜護及普度的意義,象征施予一切眾生無畏、慈悲滿愿;
左手亦拈盛開的烏巴拉花,置于胸前作三寶印,其豎起的三指:食指表義佛寶、中指表義法寶、小指表義僧寶。拇指及無名指碰觸著,表義悲智雙運;
左右手各拈兩朵蓮花,都延伸至度母肩位。在莖的頂端,各有一果實、一盛開之花及一未開花蕾。果實表義以迦葉佛為首的過去諸佛,盛開之花表義現在的釋迦牟尼,未開之花蕾代表以彌勒為首的未來佛,所以它們意味著未來、現在、過去三世均是如此地依著佛法的誓愿而行。
有趣的是,西安廣仁寺是漢地唯一的綠度母主道場。
當年,松贊干布派噶爾東贊到長安求親。噶爾東贊帶來一尊用六公斤黃金造的綠度母像,作為貢品。唐太宗答應了這門親事,將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文成公主入藏前,請求唐太宗將供在開元寺的國寶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帶到藏地(這尊釋尊像供在拉薩大昭寺,至今每天朝拜的人絡繹不絕)。這尊佛像被帶走后,蓮花座依然留在開元寺。有一次唐太宗到開元寺,看到空著的蓮花座,心想:在蓮花座上供什么佛像好呢?這時,那尊度母說話了:“皇上,您不必供其他佛像,就由我來替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吧。”于是,唐太宗就將綠度母供在了釋尊的蓮花座上。1703年,康熙西巡西安,修建了廣仁寺,將這尊綠度母像及巨光天母像和一髻天母像改供廣仁寺。于是,廣仁寺就成了漢地唯一的綠度母道場。在漢地寺廟的大雄寶殿里,一般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而廣仁寺的大雄寶殿里卻供著綠度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