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窯瓷器理應只存在于帝王的內廷,但民間確實有少量的官窯瓷器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精品而言,有的是帝王賞賜,有的是皇親國戚家傳承,有的是皇室成員喜慶地方要員賀喜帶回,甚至后朝人收藏和使用的前朝瓷器等等,不一而足。而更多的則是次品,流落民間的官窯瓷器多是“供御撿退”的。所謂撿退,就是這些官窯瓷器或多或少都有瑕疵,個別官員為了更多地截留美品,檢驗往往達到吹毛求疵的嚴苛程度。
撿退官窯瓷器有幾種典型的瑕疵,在此作些解析,與藏友共同探討。一、絮凝。這是撿退官窯盤碗上常見的一種缺陷。它的產生與景德鎮特殊的制釉工藝有關。為消除灰釉中的絮凝因子,釉需要用一種特殊的液體長時間浸泡,這種液體在官窯的盤碗上是不能使用的。因此官窯瓷器使用的釉子陳腐時間很長,一旦遇到宮廷大量燒造瓷器,一些陳腐不足的釉子,便被迫使用了,從而有了產生絮凝的可能,具體表現是在釉里有極少量絮狀物。圖1是一只雍正官窯碗,這只青花纏枝芭蕉紋碗,“大清雍正年制”正書兩行六字雙圈款,為典型館閣體。胎體精細,潔白堅致,修胎一絲不茍,看不見旋削痕。釉面肥厚瑩潤,玻璃質感強,純凈無瑕,白中微閃青,青花發色濃重艷麗,色調深藍,釉中有小氣泡,釉面有橘皮紋。整體紋飾規整,但細看運筆靈動。藝術成就不亞永宣,堪稱最為精美的雍正官窯御用瓷之一,但釉中有此缺陷,美玉有瑕,實屬可惜。
二、泡沫星。因官窯瓷器使用釉料的特殊性,陳腐不足的釉料中偶爾會有肉眼無法發現的雜質,在高溫燒制過程中,會有泡沫產生,就像煮玉米面稀飯,開鍋后會有泡沫一樣。這種泡沫星常被人誤認為是水沁,其實不然。如圖2是一只雍正官窯杯。款識:塵定軒。此杯為堂名款,是專門為雍正皇帝的軒堂“塵定軒”定制的,紋飾為纏枝洋蘭花,繪畫精細,發色淡雅,堪稱淡描風格花卉紋典范。胎釉絕美,外釉肥潤光潔,寶光四射。只是杯內底釉中略有泡沫星,為供御檢退品,但也十分珍貴。
三、落渣。這種缺陷相對較少,中唐以后,瓷器都是匣缽裝燒,因此成品上落渣很少,但是風火沖突,也會出現少量落渣。如秘色瓷,為了克服這種缺陷,匣缽入窯時都用瓷泥密封。明清官窯的匣缽更加講究。為了避免缺陷,匣缽重復使用的較少。因此落上窯渣的可能性極小,落下的往往是匣缽上沒有掃凈的胎泥。圖3是一只郎窯缽式爐,糯米胎質,器型規整,色彩艷麗,發色層次豐富。多次施釉特征明顯,大開片,具有“脫口、垂足、不流”的典型特征。即使在高科技的今天,傳統配方的高溫紅釉瓷,依然很難克服流釉過足的缺陷。只可惜其內部有匣缽上掉落的一塊胎泥。盡管如此,依然是難得一見的郎窯系珍品。
四、窯裂。瓷器的制作工藝復雜,胎體上的應力稍微失衡,燒成后就會產生變形、窯裂、塌底等現象。圖4是一只乾隆祭紅的觀音瓶,“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其造型秀美經典,發色層次豐富,裂紋不出,釉面不流,胎釉絕美。但在制胎過程中,一只手抓握頸部,用力稍過,留下很難發覺的凹痕,結果出窯后,瓶頸內部對應位置出現窯裂的缺陷。在以紅為貴的古代,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擁有,實屬難得一見的官窯次品。
五、過火。由于官窯瓷器多處于高溫窯位燒制,溫度高了,會出現彩料燒飛的現象,民窯精品也會有這樣的缺陷。圖5是堪稱“氣死官窯”客貨精品,一只康熙翠毛藍冰梅紋將軍罐。“康熙年制”四字楷書款。兩面開光,繪畫牡丹和白頭翁鳥,寓意富貴白頭。造型經典,冰地富有立體感,發色極其艷麗,幾欲和真翠鳥比美。但是蓋子上因溫度太高而鈷料燒飛了。正是由于高溫,才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緊皮亮釉、彩如翠毛的效果。
六、翹棱。一般來說,在同一瓷器的不同部位,坯體的厚度不同,因不同部位在高溫燒成時的收縮率和受力情況不一致,需借助不同的厚度變化來取得力學上的平衡,以防止燒成變形。而官窯器多在高溫窯位燒制,在制胎、利坯、裝燒等工序稍有不慎,成品就會發生變形。如圖6是一只雍正官窯盤。“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書款。此青花竹石桃盤,制作精細,胎釉絕美,屬淡描青花,紋飾吉祥,繪畫生動,青花發色淡雅,為典型雍正官窯作品。但該盤在燒制中略有翹棱。如維納斯之斷臂,實屬缺陷之大美。若不是翹棱,極可能被加工成絕世精品的斗彩了。
七、塌底。明代的大盤塌底現象比較嚴重,清代的大盤,塌底現象也時有發生,只不過輕微一些罷了。如圖7是清道光官窯斗彩盤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書款。此盤形制源于大明成化年,為清朝官窯的傳統樣式之一。盤周繪制有纏枝靈芝紋,盤心繪描金團壽字,四周環繞八個篆書壽字如意紋,寓意“八仙拱壽,如意萬年”。外壁亦繪八個變形壽字,全器裝飾于整體素雅之中,又不失華貴之感,為道光本朝的稀有珍品。其底部稍微下塌,但是正是這個原因,使它的包漿特征更加明顯,成為大開門的傳世精品。
八、色差。單色釉瓷器,尤其是紅釉或釉里紅,很難有純正的色彩,圖8是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藏的康熙鈷藍釉里紅瓶。釉里紅在元代創燒,明代失傳,康熙恢復燒造,雍乾成熟。因此康熙釉里紅存在燒造上不可避免的缺陷。溫度高了,就會燒飛,留下凹痕,溫度低了,發色灰暗呈豬肝色。在還原氣氛中呈鮮紅色,在氧化氣氛中出現綠色胎點。因為釉里紅發色不穩定,康熙釉里紅人物動物最傳神的眼睛,一般都是用青花繪制。
九、污染。單色釉瓷器和粉彩瓷上面,會出現青花料污染。官窯瓷器絕大數是寫有年款的,青花款是最多的。青花鈷料在為燒之前,并不是藍色。因此,偶然有從寫款筆上滴落在胎上,并不易發覺,燒成后則有顯現。粉彩瓷在加彩前要對素瓷精心挑選,燒成后還要再挑選。因此這類瓷器缺陷相對較少。
撿退的官窯瓷器其精美程度,也遠非一般民窯所能比擬。這些瓷器除特殊品種外,多數是可以變賣的。能得到這樣的瓷器,比拼的依然是權力和財富。因此,這些瓷器多數被近水樓臺的權貴和巨賈攏入袖中,成為他們炫富的道具,正如同《紅樓夢》中描繪的那樣,妙玉都使用成窯五彩的茶杯,劉姥姥只使用了一次,便毫不吝惜地送給了劉姥姥,留著她日后賣錢度日。
流落民間的官窯器絕大多數都是有瑕疵的,而這種缺陷,往往產生于人力不可控的燒成階段。因此,學會尋找燒成階段的缺陷,綜合傳世特征是目鑒的要點之一。也可以說“吹毛求疵”,是鑒賞隱匿民間的、官窯遺珍的重要法門。收藏依靠的不僅是財力,當豐厚的文化底蘊、高尚的審美情趣、明察秋毫的眼力和一槌定音的魄力都具備時,收藏官窯瓷器的機緣就會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