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他引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開創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對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作了不懈探索。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筆者作為毛主席的故鄉人、連藏愛好者,現將眾多的毛澤東題材連環畫中,一本鮮為人知的連環畫巨作《少年毛澤東》介紹給讀者,以此緬懷這位一代偉人。
《少年毛澤東》是一部極其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目前存世量極少,屬于善本珍藏品。連環畫創作于1948年的香港,是我國漫畫界巨匠、著名畫家米谷(1918—1986),根據美國著名記者和作家斯諾(1905—1972)的《西行漫記》(1936年版)中的第四章《一個共產黨員的來歷》改編的連環畫。它規格為道林紙16開本,長26厘米,寬18.4厘米。于1949年1月由香港進步出版社——新民主出版社發行,香港印刷工業合作社承印,有平裝本(圖1)和精裝本(圖2)兩種版本面世,定價分別為港幣2.5和4.5,發行量僅2000冊。
特別是該連環畫精裝本封面上方以圓形紅色窗花包攬的祥云、稻穗為畫面,同時又巧妙地安插書名和作者名,下方注作者和出版社名,可謂匠心獨運、構思精巧。兩種版本扉頁均相同:扉頁第一頁的《少年毛澤東》書名下方注“1893—1905”時間數字,說明一代偉人毛澤東所處的少年時期(圖3)。扉頁第二頁為1948年米谷先生為毛澤東畫的淺綠色素描戴帽頭像(圖4),形象生動。該連環畫作畫風細膩,布局大氣,渾然天成,被公認為“中國現代連環畫真正的先驅”。
連環畫《少年毛澤東》共計87幅畫頁,內容從毛澤東1893年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出生,到1905年毛澤東目睹反抗官府的哥老會英雄被殺,從而在少年毛澤東的頭腦中烙下了反對壓迫剝削的思想。連環畫介紹了毛澤東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如毛澤東6歲與父親毛順生、母親文七妹下田勞作(圖5)。8歲到本地學堂讀書,有一次因犯了一點小過,挨了先生一頓板子而逃學,在山里兜了3天(圖6)。被找回家后,父親也不像過去那樣嚴厲地責備他了,學堂先生也溫和多了,這次反抗的勝利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毛澤東從小就愛看書,其中包括愛看小說。但是他所讀的小說中主人翁總是文臣武將、才子佳人,永遠看不到一個莊稼漢,所以他在困擾之時一直苦苦追尋答案,最終發現只有推翻統治者,勞動人民才能當家作主(圖7)。連環畫還特別描繪了湖南發生的大旱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
鄉村農民剝樹皮當食,并有成千上萬的饑民逃荒到了長沙。官府不僅不管,反而槍殺災民,對少年毛澤東觸動很大(圖8)。在他幼小心靈里,從此充滿著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熱愛,對貪官污吏的憤慨和仇恨。這種對人民的愛和對剝削階級的恨,可以說貫穿了毛澤東的一生。
此書被史學和收藏界列為連環畫巨作,不僅是因為它具有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而且它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作者米谷先生把漫畫的手法運用到連環畫創作中,準確并適度夸張地描繪出了一幅幅鮮活生動的圖畫,把少年毛澤東不畏強暴,愛憎分明,反抗壓迫和強烈的求學欲望,以及他那寬厚和善的母親、嚴厲的父親、粗暴的學堂先生、兇悍的地主、兒時天真的伙伴等人物都描繪得栩栩如生。反映出了米谷大師高超的繪畫技巧和扎實的藝術功底。
米谷原名朱祿慶,筆名除米谷外,還有MK、李誠、封寧等,浙江海寧斜橋人。1937年抗戰爆發后,米谷“拿著漫畫這個標槍”,背著畫箱奔赴延安,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他創作了大量諷刺漫畫,成為打擊敵人的武器。他曾與華君武一起在延安創辦魯迅藝術學院漫畫研究班,為《前線》刊物作畫。1943年到上海,發表長篇連載幽默畫《柴將軍外傳》、《柴小姐外傳》。1947年底在被列入國民黨特務暗殺黑名單的情況下被迫離開上海,避身香港。期間曾為上海、香港進步報刊《文匯報》、《新民晚報》、《文萃》及英文《中國文摘》等創作大量諷刺漫畫,尖銳潑辣,極受讀者歡迎。1948年10月,任香港《文匯報》漫畫雙周刊主編,同年秋天創作了連環畫《少年毛澤東》。
《少年毛澤東》只是米谷創作毛澤東水平故事連環畫的“第一部”,他的初衷是準備根據毛澤東口述自傳的歷程,分為幾個部分,從毛澤東的少年時代一直畫到長征勝利到達陜北。但因革命工作需要,他沒有時間和精力把這項計劃繼續下去。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米谷奉命回到上海任《解放日報》編委兼藝術組長,馬上就投身到熱火朝天的新中國建設之中。從此他的畫筆伸向國際時事,創作了許多抨擊美帝國主義侵略行徑的漫畫,成為最受讀者歡迎的漫畫家之一。1950年,米谷(圖9,丁聰畫)與張樂平、沈同衡等創辦了《漫畫》月刊,同時擔任主編。作為當之無愧的公認的中國最具有影響的政治諷刺漫畫家,米谷把他的筆直指侵略中國的日本帝國主義、西方霸權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在中國漫畫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被人們稱為“中國的大衛·羅(英國杰出的漫畫大師。筆者注)”。
連環畫《少年毛澤東》最后一頁為米谷寫的《后記》:“用我這支拙劣的筆,來描繪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的故事,我是感到惶恐的。但是,在朋友們的鼓勵與幫助下,我下了最大的決心與精力,終于使這第一部能與各位見面了……雖然據史諾說這些材料是由毛澤東自己向他講述的,但我們不能不懷疑當時一個美國的記者,是否會應用他的生花妙筆,把某些適合美國知識分子胃口的小事情來加以渲染,因此,在目前,這一工作僅能說是作為一種技巧的試探,至于內容的正確性還需要等全國解放后,才能加以修正。最后,我要感謝沫沙、牧良(即廖沫沙、林默涵。筆者注)兩兄,在我工作的進程中,他們給了我許多幫助與鼓勵。”
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想象當年米谷在朋友們的鼓勵和幫助下,為創作這部作品而精益求精、嘔心瀝血。
《少年毛澤東》是第一部反映偉人毛澤東生平事跡的連環畫作品,是解放前唯一公開出版的毛澤東主席生平傳記的連環畫作品,享有“連壇神品”之稱,被譽為連環畫界罕見的“超時代”經典作品,目前僅平裝本收藏市場拍賣價格就高達20萬元。作為中國革命史上一本珍貴的史料和紅色傳世經典,該連環畫2009年1月經丁曉平校對后,由中國青年出版社進行了再版(圖10)。這是我們和米谷先生相互思念的“最好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