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但在政治、軍事上顯示出充分才能,在文學、書法上也頗有造詣。曾國藩從小受到傳統倫理教育,一生奉行程朱理學,但又不盲目崇拜。曾國藩曾三次出任兩江總督,現在的督署遺址、景點陳列中,我們還能看到他題寫的對聯。
荷氣竹風宜永日,花光樓影倒晴天。
此聯位于夕佳樓外柱,為曾國藩贈熙恬聯所書。
夕佳樓建在太平湖西岸,與水榭隔湖而望,每當夕陽西下,晚霞余暉灑滿樓。不管是依偎樓邊美人靠,還是透過二樓花窗,都是觀賞園中美景的絕佳之處。此聯置于夕佳樓,別有韻味,恰到好處。
每逢夏日,清風徐徐,竹葉隨風搖曳,荷花吐艷飄香,景色宜人,陽光明媚,太平湖水掩映著夕佳樓的倒影在花紅柳綠和朗朗藍天之中。天地相連,水色一體,這是幅多么美好的風景畫卷呀!
孫中山先生對荷花懷有特別深厚的感情。1916年8月16日,孫中山從上海去杭州,當地各界人士邀他前往西湖,觀賞河山勝景。適逢湖邊水面荷花盛放,遂折下一朵荷花,笑對旁人道:“中國當如此花”,并以此花憑吊秋瑾烈士。“中國當如此花”一語,正是孫中山先生自身品格的表露,他既不羨慕牡丹的榮華,也不鐘情于桃李的嬌艷,卻希望中國人都能像荷花那樣高尚挺立、磊落光明,也寄望新興的中國能像荷花那樣燦爛芬芳、香飄四海。
天涯懷友月千里,燈下讀書雞一鳴。
此聯出自陸游《冬夜讀書忽聞雞唱》:
齷齪常談笑老生,丈夫失意合躬耕。天涯懷友月千里,燈下讀書雞一鳴。
事去大床空獨臥,時來豎子或成名。春蕪何限英雄骨,白發蕭蕭未用驚。
可以想象,詩人與其友遠離,思念兩地,同時仰望天頂一輪圓月,寄付情懷。這一幅人、人、月的三角形構圖,連了天地,系了感動。
此聯為曾國藩贈左宗棠所題。
曾國藩、左宗棠都為鎮壓太平軍立下汗馬功勞,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先后擔任過兩江總督。二人共事十余年,交情甚厚,道德文章不分伯仲。然而自同治三年,湘軍攻克天京,二人割袍斷義,再無書信來往。
曾左二人都為湖南同鄉,咸豐二年,曾國藩丁母憂在湖南原籍舉辦湘軍,與時為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僚的左宗棠結識,交情日厚。左宗棠自幼聰慧,以諸葛亮自居,很有才干,但三次考進士均落第。咸豐十年,被廣羅人才的曾國藩聘為幕僚。
曾國藩曾向清廷上折力薦左宗棠,盛贊左宗棠剛明耐苦,曉暢兵機,并稱當非常用人之際,應破格錄用,對時局大有好處。左宗棠因此被清朝任命為四品京堂候補、襄辦曾國藩軍務的頭銜,隨后被曾國藩派往湖南招募湘勇。從此以后,左宗棠成為曾國藩的得力將領須臾不可或缺,受到重用,統兵進軍浙江。
曾國藩與左宗棠以兄弟相稱,二人關系相當默契。一天曾國藩出營巡察湘軍,在途中忽覺有要事需要上奏朝廷,晚了怕誤事,正在躊躇時,忽聞營中炮聲隆隆,回營后問屬僚,回答說:“左師爺寫了上奏的折子,正在祭拜。”曾國藩急忙讓左宗棠取來奏折查看,左宗棠所寫的正是他要上奏的,于是兩人捋髯大笑。
然而兩人在表面友善的背后,并非毫無矛盾。有一次曾國藩在給左宗棠的信札中出于謙讓用了“右仰”字樣客套,左宗棠很是不快,說道:“他寫了‘右仰’難道要我‘左俯’不成!”后來傳到曾國藩耳朵里,嫌隙由此而生。但在大敵當前之時,都可以包容,正所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左宗棠個性剛直果斷,慷慨激昂,是非分明,嫉惡如仇,恃才傲物。曾國藩因此說左宗棠措辭過峻,不無令人難堪之處。左宗棠常以諸葛、司馬自況,題一門聯云:“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司馬指司馬遷、司馬相如,臥龍則指孔明。曾國藩看到此聯語,想殺殺他的傲氣。
?曾國藩曾謔之曰:“季子敢鳴高,與予意見大相左”;左宗棠立即回應道:“藩臣徒誤國,問他經濟有何曾?”短短的兩句話,各嵌入了彼此的姓名,可見兩人才思敏捷,機智過人。后來,經過眾口流傳,不斷地再潤色、再創作,成了一副很為工整的嵌名聯。我所見到的版本是,曾撰上聯:“季子敢言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吾意見常相左”;左對下聯:“藩臣當衛國,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問君經濟有何曾?”曾、左兩人的關系后來竟發展到“怨卒不解,遂彼此絕音問”的地步。
攻克天京后,曾、左二人就洪秀全的繼承者幼主洪福真是否已死的問題,向朝廷打起了筆墨官司。曾國藩先向朝廷奏報所有悍賊被一網打盡,并特別指出,城破后,偽幼主積薪于宮中,舉火自焚。但左宗棠也上一折,稱據金陵逃出難民供出偽幼主洪福真于同治六月二十一日由東壩逃至廣德,被太平軍將領黃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想借偽幼主名號,召集太平軍余眾。清政府看到左宗棠奏報后,對曾國藩大為不滿,認為曾國藩奏洪福真積薪自焚茫無實據,而且天京的太平軍已被斬殺凈盡的說法也不可靠,清廷讓曾國藩從重參辦防范不力的湘軍將士。
左宗棠的奏折,著實惹惱了曾國藩。曾國藩平生自認為以誠信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則無異于欺君妄上。這是曾國藩萬萬不能容忍的。至此曾左二人的關系已不可挽回,私交恩斷義絕,從此再無往來。左宗棠僅用了4年時間便從平民百姓做到了閩浙總督,成為當時與曾國藩平起平坐的人物。
兩人并沒有因恩怨而在公務上掣肘對方。左宗棠督陜甘建功西域時,曾國藩為西征籌餉,始終不遺余力,而且推薦自己最得力的湘軍將領劉松山隨之西征。因此后人評論說:文襄之功,文正實助成也。說的不無道理。
曾國藩在以后的所作所為上顯然要比左宗棠顯得更大度一些。曾國藩后來聽說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喜訊后,自嘆不如左宗棠,認為左宗棠的能力天下無二。而左宗棠平定新疆后,清廷擬封左宗棠一等公爵。慈禧太后認為從前曾國藩克復金陵,僅獲封侯。左宗棠是曾國藩所推薦的,而左宗棠在新疆建功立業所依靠的將領劉松山和湘軍又是曾國藩所派遣的,假如左宗棠封了公爵,那么朝廷對曾國藩就太薄了。于是封左宗棠一等恪靖伯晉二等侯,以示稍亞于曾國藩。所以左宗棠在晚年,更不滿于曾國藩,于是逢人便罵曾國藩,經常是喋喋不休。
盡管政見常有不同,兩人畢竟均具有過人的膽識才略,稱得起一時瑜亮,因而內心難免有惺惺相惜之意。曾國藩逝世后,左宗棠曾經嘆道:“曾公生前,我常輕之;曾公死后,我極重之。”
左宗棠是曾國藩培養出來的人才,公然表示了對曾國藩的仰慕和敬重,如此雅量,甚為難得。左宗棠的挽聯使我們又重新看到了其自身人格的完滿,同時又襯托出曾國藩為人處世的情操決非等閑之輩。不難看出,兩人間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不屬于爭權奪利的“窩里斗”性質。這就是曾、左兩人的不凡之處。
旋呼歌舞雜諧笑,未厭山水相縈紆。
該聯位于花廳,為曾國藩晚年摘改蘇軾兩首詩中的兩句而成。“雜諧笑”:各種戲謔幽默的玩笑。“相縈紆”:回旋曲折。
“旋呼歌舞雜諧笑”源出自蘇軾《答呂梁仲屯田》:
入城相對如夢寐,我亦僅免為魚黿。
旋呼歌舞雜詼笑,不惜飲釂空瓶盆。
“未厭山水相縈紆”出自蘇軾《再和》:
君恩飽暖及爾孥,才者不閑拙者娛。
穿巖度嶺腳力健,未厭山水相縈紆。
曾國藩將“旋呼歌舞雜詼笑”改為“旋呼歌舞雜諧笑”,與“未厭山水相縈紆”并為一聯,體現出這位朝廷重臣呼歌樂舞、嬉笑歡謔、輕松愜意的一面,以及寄情于自然風光、投身入山水之中的情懷。
1870年,因“天津教案”而背負“賣國”罵名的曾國藩第三次出任兩江總督,不愿住在馬新貽被刺的江寧府衙署,而借居江寧鹽巡道署,并決定在天朝宮殿一堆布滿瓦礫和焦炭的廢墟上重建兩江總督署。曾國藩“移情于山水園林建筑”,所有建筑的格局、式樣,甚至風水,都有他的主張和意見。雖是煞費苦心,卻是苦中有樂。
曾國藩在新建的督署內種有自己喜歡的湘竹。曾國藩認為湘竹不僅象征了中國女性的多情與堅貞,還有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血性。外表婀娜多姿、纖細懦弱的竹子,在曾國藩眼里竟是驚天地、泣鬼神的剛強“血性”化身。只可惜曾國藩沒能看到湘竹長成。
1871年春,督署才建好,曾國藩就入住,直到1872年逝世。在這一年時間里,雖然年老體弱,卻是曾國藩精神上最為愉悅的時期。李鴻章已經接替自己成為朝中第一重臣,自己終于可以從繁忙的政務中解脫出來。曾國藩享受天倫之樂,下棋、嬉笑、歌舞、玩鬧,兒孫繞膝,其樂融融,游玩于回旋曲折的湖光山水之中,愜意無比,怎會厭倦?這是人生一大樂事。
曾國藩死于督署花廳。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飯后吃了些橙子,到督署花園散步,也許是興致頗高,還想到尚未完工的夕佳樓看看,但逛了一圈后,突然感到腳有點麻木,漸漸不能行走,還不斷地抽搐,侍從把他扶至花廳內。面對周圍聚集的家人,曾國藩不能說話,坐在椅子上,過了一會兒便溘然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