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學生干部的選拔方面,大多數學校已基本改變了傳統的由老師指定的方式,“民主選舉”已成為選拔學生干部的普遍方式。學生自薦、學生發表競選演說、集體民主投票……這些環節已經成為小學生干部選拔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宣師一附小為了保證學生干部選拔的真正公平性,近年來興起了一種新的選拔模式——“競選聯盟”,該模式類似于“總統選舉”,學生候選人需要經過層層挑戰,最終才能當選學生干部。(2014年3月17日《北京青年報》)
有人認為,選班干模擬“總統競選”,強化的是“官本位”,鼓勵的是學生的權利欲,無異于將腐敗的種子埋在學生的心里,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其實,這樣的觀點有失偏頗,班干部競選不僅是豐富班級文化生活、增進班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教育學生的重要生活課程,學生在推選、參選、選舉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翁意識,體驗到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認識到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存在價值。而選舉的透明化、程序化、公開化,也將民主的精神與公平的意識埋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之中,這對于學生的精神成長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