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幼兒園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特色研究,經過多次梳理、盤點,我們把“綠色生態”作為所在幼兒園的特色研究項目。通過幾年來的實踐,對幼兒園綠色生態特色研究有著這樣一些思考和感悟。
綠色生態研究的定義與內容
綠色代表著生命,象征著希望;生態表現著自然,表現著樸素。我們認為,“綠色生態”教育是以生態學觀念為價值取向所形成的一種綠色教育新理念,本幼兒園綠色生態特色研究以“綠色、環保、低碳”為核心內容,以“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為教育重點,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培養幼兒的興趣,開發幼兒的潛能,從而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結合本園實際,我們把綠色生態特色研究內容定位在以下幾點:
第一,基于兒童立場的園內綠色生態資源的開發與實踐研究,包括綠色環境的創設研究,小班、中班、大班幼兒綠色種植活動的研究,園內綠色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的挖掘研究等。
第二,基于溧陽本土文化的開發與挖掘研究,包括溧陽自然文化的挖掘研究、人文文化的挖掘研究、民間飲食文化的了解與傳承研究、物產的研究等。
第三,基于幼兒綠色生活方式的行為與實踐研究,包括基于兒童立場的幼兒園環保與低碳內容,兒童立場的環保和行為方式,綠色生活的意義、內容及方法等。
第四,基于兒童立場的家園共育開展綠色生態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研究,包括如何向家庭和社區傳遞綠色生態理念的研究,家園共育開展綠色生態活動的內容研究。
本園所具備的研究條件
“辦園特色”是幼兒園根據自身的傳統和優勢,運用先進的辦園理念,在長期辦園實踐中逐步形成并通過幼兒園一日活動在教育思想、培養目標、課程內容以及幼兒園文化、環境等多方面綜合體現出來的辦園風格和特征。開展特色研究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支撐。
本園是一所創辦于20世紀50年代的老牌幼兒園,附屬于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小學,幼兒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有著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這為本園開展綠色生態特色研究提供了環境資源。
園內教科研氛圍濃厚,早在20世紀90年代,幼兒園就開展了課題《構建幼兒生態教育模式的研究》,并得到了幼教專家趙寄石教授的親自指導;2001年至2006年,幼兒園開展了省級課題《幼兒園生活化園本課程的研究》,積累了課題研究、課程開發的實際經驗,這些都為本園開展“綠色生態”特色研究作了強有力的鋪墊。
本園所處江蘇省溧陽市是生態旅游城市,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美麗的天目湖、南山竹海吸引著無數的中外游客,茶葉、板栗、竹筍、烏米飯等綠色環保食品更是豐富多彩,伍子胥的傳說、史貞女的故事、溧陽話的由來等溧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這些都為本園開展綠色生態研究提供了依據,也充分說明本園具備開展綠色生態特色研究的條件。
營造綠色環境是研究的前提
通過學習,我們深深認識到環境在特色教育中的作用,幼兒良好生態意識的養成,需要在良好的環境中熏陶和萌發。
一方面,要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使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幼兒之間、教師和家長之間形成平等和諧的關系。幼兒園要以“教育就是服務”為辦園理念,倡導教職工進行微笑服務、平等教學。
另一方面,在幼兒園內營造綠色的自然環境,如紫色長廊、四季花園、生態園地等,讓園內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樹木蔥蔥,孩子們猶如置身于大自然中。同時,還可以根據季節特點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綠色種植活動,如大班開展爬藤類植物種植,中班開展麥苗、青菜等農作物種植,小班開展蠶豆、大蒜等常見植物種植;還充分利用環保型的廢舊材料如廢舊油桶、雪碧瓶、水果箱、茶葉罐等進行種植,并在擺放形式和種植內容、器具上進行研究,把它作為一種課程來實施,引導幼兒自主觀察,發展孩子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在幼兒園近100米的陽臺上,200多盆精心栽培的植物,形成了一條美不勝收的綠色畫廊,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觀察大自然環境的平臺。
此外,在整體環境創設上,幼兒園充分利用自然、低碳、環保的材料表現溧陽文化,宣傳環保、低碳。如表現溧陽故事的“竹林深處”“天目湖畔”“茶園飄香”等板塊。本園還制作了醒目的“綠色環保行動”宣傳版面和標語,倡導節約用水、珍惜紙張、隨手關燈等環保習慣;幼兒園及各個班級都設有環保箱,收集廢舊電池、紙張等,從細微做起,營造一種和諧、綠色、低碳的氛圍。
建構特色課程是研究的根本
本園開展綠色生態特色研究,立足點是培養幼兒生態、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方式,促進每一位孩子得到較好的發展。我們深深知道,活動是促使幼兒發展的保障,課程是活動的載體。
一日活動皆課程 我們堅持“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理念,首先把“綠色生態”特色研究的目標、內容、理念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利用廢舊材料和幼兒、家長一起制作豐富多彩的幼兒戶外活動器械,盥洗室貼上節約用水的標志;在幼兒生活活動中,教育幼兒節約用水、用電;在幼兒游戲、學習時,盡可能給幼兒提供環保、低碳的操作材料。在幼兒一日活動內容的安排上,70%是以《幼兒綜合活動叢書》教材為主,30%安排綠色生態特色課程,如小班、中班、大班幼兒每周安排1次至2次綠色生態特色游戲活動,每班游戲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有落實;每學期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均安排2次至3次綠色生態主題活動,通過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的發展。
主題活動顯特色 其一,確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目標。本園在開展綠色生態特色研究的過程中,多次帶領教師開展沙龍、研討等活動,對特色研究的內容和目標等進行一次次的梳理和定位。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過多次思維碰撞,本園把大班幼兒的研究重點主要定位在培養幼兒環保意識,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向家庭和社區宣傳綠色理念上,重體驗、表達、理念的宣傳及習慣的養成;中班幼兒的研究重點主要是感受家鄉文化,如竹文化、茶文化等,重幼兒的感受、理解及情感的培養;小班幼兒的研究重點主要是了解家鄉特產,重認知、感受、體驗及興趣的激發。其二,精心設計每個主題活動。結合園內資源,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如“幼兒園的樹”“幼兒園的植物要過冬了”“參觀小學”“小學部男教師來園上課”等,使幼兒園的資源物盡其用,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發展。溧陽人文資源豐富,文化博大精深,如何更好地讓幼兒感受家鄉文化?本園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來進行,如開展主題活動“家鄉的綠色食品”“美麗的家鄉”等,引導幼兒關注自然、關注綠色,熱愛家鄉。
特色研究最大的受益者
自2008年本園開展“綠色生態”特色研究以來,我們深深感受到孩子是特色研究最大的受益者,每一次的特色活動都使孩子們學到了很多,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綠色、環保、低碳”,在活動中,幼兒的認知、語言、情感等得到了發展。
開展《低碳生活,從我做起》這一主題活動后,我們的孩子和家長是這樣說的。孫炎小朋友說:“爸爸你要少抽煙,媽媽要多走路,少開汽車!低碳生活從我們做起。”亮亮小朋友說:“我可以節電,做到隨手關燈,不在房間的時候做到把燈關掉。”亮亮的家長說:“孩子回家講了很多低碳生活的事情,我們決心從我們全家做起,創造美好生活!”嘟嘟的家長反饋說:“嘟嘟現在是家里的節能減排小衛士,讓媽媽少開汽車,不能亂砍樹苗,要隨手關燈,真棒!”從這些話語中,能真切感受到孩子的發展。
可以說,促進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是特色研究的最基本的目標,在開展特色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家長和孩子要一起成長,共同收獲成功的喜悅。以上這些思考和感悟,也將促進本園將特色研究進行得更深入。
(作者單位: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小學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