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遼寧何氏醫學院藥學系高度重視實踐型藥學人才培養,為構建藥學系“產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藥學系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明確培養目標,創新教學體系及教學方法,完善評價體系及管理制度,是一種在新的社會需求環境下對實踐型藥學人才培養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實踐型 產學研一體化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022-01
隨著人類健康產業的不斷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新階段,藥學人才在醫藥產業體系中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1]。一方面,具有良好科研素養的科學家正不斷推進藥學科學進步;另一方面,更多具有創新能力的實踐型人才在藥學產業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遼寧何氏醫學院針對當今醫藥產業發展趨勢,結合學院實際情況,確立了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目標,針對這一目標,學院對傳統的藥學人才培養體系進行了系統改革,在培養模式上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1 改革培養目標
遼寧何氏醫學院堅持走“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道路,以創新實踐型藥學人才為培養目標,圍繞這一目標,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崗位能力的培養,突出理論教學與實踐能力的緊密結合,以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使學生在畢業前就具備走向社會所應有的綜合素質和實踐經驗,力爭培養出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技能型復合人才。
2 改革課程體系
遼寧何氏醫學院及附屬產業基地,共同成立藥學專業專家委員會,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和更新藥學專業學生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構建起由素質教育平臺課程、學科(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和專業方向模塊課程群組成的課程體系。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學院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建立了“3+1”創新培養模式,即3年校內學習加上1年的企業實訓,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2]。在3年校內學習期間,在保留必要的理論課學時基礎上,不斷增加實驗課課時數,增大實驗課與理論課的學時數比例。同時,為提高學生綜合動手能力,在學生完成基礎實驗后,開展大型綜合性實驗,例如,選定一個經典的藥物,完成其合成、純化、制劑、分析各個階段,甚至包含部分藥品申報資料的撰寫,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同時,綜合考慮學院實習基地完善,師生數比例高等優勢,鼓勵學生在大一、大二時即盡早進入實驗室、生產車間開展課間實習,使學生提早進入實戰狀態,為日后的生產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3 改革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生接受事物的方式也在不斷改變。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傳統的教育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特別是對于藥學專業這類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培養出的學生多數動手實踐能力較弱。遼寧何氏醫學院著力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死摳書本的教學方法和以書本、課堂為唯一教學途徑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大力推廣以數字化為核心的現代教學手段,將國內外名校的網絡公開課作為必要的補充,讓學生從不同渠道接納知識,博采眾長;另一方面,積極推行“藥學實踐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結合課程特點,將大量課程下放到藥品生產車間授課,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為手段,努力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結合,個性發展與共性提高結合。大力推行雙語教學,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外語知識,并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4 改革評價體系
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式的改革,決定學院藥學專業必須改變原有的課程評價模式:我們一改原有的一考定終身的考核模式和只用分數評價學生好壞的考評方式,綜合考慮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減輕學生期末負擔,增加學生平時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考慮到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傾向,把執業藥師考試及藥學專業職稱晉級的考試科目設置成教考分離的方式,便于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通過以上考試,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5 改革管理制度
學院實行“學院—部系—教研室”三級教學管理模式,學院一級管理由教務處、督導辦,分別負責教學運行的計劃、安排與落實以及教學質量監控;二級管理部門藥學系負責學院教學任務的落實與二級管理;三級管理部門由藥學系下設的教研室組成,負責具體教學任務的實施,每學期通過督導、同行、學生相結合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對教學過程實施全面監控,促進了全院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志坤,吳成林,王亞偉.醫院藥學與藥學人才定位的探討[J].中國藥房,2008(1):1687-1689.
[2] 張林娜,周琦,臧樹俊.“3+1”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途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0(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