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代年輕人生活在一個對青少年道德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時代。當代青年的道德素質的整體發展趨勢和水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兩個文明的主流是積極的,但客觀上也存在迷茫和困惑。本文試圖揭示年輕人應有的道德素質及其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對青年道德素質狀況分析原因,以便因勢利導,促進其健康發展。
關鍵詞:道德素質 現狀 成因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248-02
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發展到今天,道德則是一種精神活動,形成和發展受社會經濟和政治上受到限制。恩格斯說過:“人們自覺地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的基礎上實際關系中,從他們的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觀念”。從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生活研究青少年的道德品質發展趨勢,總體而言,當代青年的道德素質發展趨勢與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總體是協調的,兩個文明的建設步伐主流都是積極向上的,但是,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受到多元文化沖擊的今天,我們應該看到一個客觀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青年人存到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的缺失,他們不領情、不節制、不克制,不努力工作,獨立的精神發展不協調。因此,如何提高當代青少年的道德素質,使其適應當前形勢,是我們亟待研究的新課題。
1 青年道德素質現狀剖析
(1)強烈的社會信念與責任感搖擺并存。
當代青年關心國家的未來,期盼中國的改革的成果,渴望國家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并行發展,為國家的經濟騰飛而欣喜。當代年輕人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維護國家尊嚴,希望祖國繁榮強大,同時,也對權利蠻橫憤慨、對貪污腐敗擔憂,在調查中有一個突出的反應,許多青年人追求崇高的理想境界,認同積極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社會,并且積極的參加志愿工作和社會的公益活動。這些,都表現出年輕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氣節。但是同時,社會轉型期的道德復雜性,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的沖擊、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青年人的價值觀、道德標準受到考驗,出現了道德素質的矛盾情況。如:一定數量的年輕人缺乏堅定的政治信仰,沒有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缺乏感的緊迫感,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甚至在某些色情,賭博,販毒活動中,年輕人的參與率是很高的。
(2)學風不正與強烈的成才意識兼容。
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青年人要不斷努力進取才能緊跟社會腳步,目前社會上報考普通高校、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的也呈上升趨勢,研究生、博士生的報考也逐年呈上升趨勢,這種情況說明在和科教興國的大潮中,青年人注重自我培養,不斷晚上提升自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自己學習課程,參加培訓,充實自己的實力。然而,一方面青年人在不斷進取的同時,也向往著舒適的生活,不愿付出刻苦努力,遇到困難易于逃避,同時又抱有強烈的僥幸心理,這種矛盾的現象,是實用主義盛行的典型表現。一些年輕人在學習過程中,目標定位不明確,缺乏精神動力,一些人更是只為混一紙文憑。一些年輕人學習課程中表現出極端情緒,特別是現在高校實行學分制,少數學生由于思想不穩定,選擇學習太多其他科系的課程,本專業則常常亮“黃牌”,近年來,一些學生因為專業課學分不夠責令其退學的情況下也時有發生。關于這一點,投機取巧,找人代寫作業,考試作弊也多次反映了部分學生缺乏學習道德和學風。
(3)競爭行為與強烈的競爭意識的盲目共生。
由于受到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的沖擊,青年人更注重他們的生活形式和品質,思想也更加浮躁。他們希望增強個人的競爭力,不斷提升自我努力不被社會淘汰。自1999年,國家本科生開始擴招以來,就業就成為青年人中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壓力,很多畢業生積極參加各種招聘會,甚至有一些年輕人不惜花大價錢遠涉北部,南部,東部和西部在全國各地渴望公平的職業生涯,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青年人在各種職業選擇上不斷的探索和嘗試,他們頻繁的更換工作,無法正確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缺乏對自我的明確認知和對職業生涯的整體規劃性,在求職過程中,更注重自己的薪酬待遇,忽略專業特性和社會需求。一些畢業生離開學校后,在社會生活中,他們在學校所學到的東西卻不能適用,一時不知所措。年輕人希望增加知識和能力,以適應社會和日益盲目的競爭意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們的能力發揮,影響他們適應社會的社會化過程。
2 影響青年道德素質的因素
青年道德素質表現出矛盾的靜態觀察相當樂觀,值得擔心的是動態分析。謎題是由缺少深刻的社會和理解的根源原因造成的。
(1)教育目標與環境營造的失調。
社會環境的影響對青少年道德素質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對社會問題的理解、反響、關注反映著青年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準繩。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社會環境中,社會的變革將會對青年的思想不斷沖擊并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市場今日如火如荼發展的同時,一些負面效應也不斷顯現,商業化的沖動和實際性能和道德標準呈多元化的趨勢。年輕人可塑性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不穩定的,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而導致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同時,一些家庭的不正確觀念影響、學校教育的片面、社會不良現象的負面影響,導致青年價值取向關注自我、追求功利的,暴露出年輕人道德素質的滯后。
(2)思想觀念與行為實際的錯位。
青年人的價值關是容易受人影響的、不穩定的價值觀,觀念轉變需要一定的過程。某些思想和行動還受到社會普遍的道德標準和行為的人,因此年輕人選擇的行為改變不可能和同步化的觀念從而增加了位錯的想法和行為實踐。青年人的知行不同一也放映著青年人在行為上不能作出準確的道德判斷。道德是構成人類精神具體的內容的一種形式、是人格、認知情感的混合和統一。有意識的人必須附有道德意識、青年道德困惑正是混亂的個性,這樣的意識形態和道德價值觀只有繼續通過思考轉化為行為,實現統一意識,為實現進步提供思想道德素質保障。
(3)素質教育的乏力與道德調控的失衡。
近年來,一些應試教育的弊端在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中問題逐步顯現:在部分青年人的思想中,道德教育只是書面的規定,他們雖明確知道道德和法規、能夠應付考試,但不能夠融合到思想深處,不能完全付諸于實際行動中。青年人中的相當一部分群體對于不道德行為和越軌失范采取寬容和縱容的態度。一方面這可能會使年輕人道德創新階段從與時俱進的道德探索,另一方面,產生與道德發展偏差的錯誤行為。直接的目的是善與惡的道德規定,既承認青年倫理問題的發展,但也看到現存的問題的嚴重性,發展的角度探討當代青年的道德進步的有力措施以確保青年的健康發展和道德品質。
3 當代青年道德素質的發展趨勢
青年人的道德素質的發展與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是密切相關的,他們的思想境界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發展,各國都以不同的文化來適應新的知識經濟作為戰略中心的跨世紀發展,因而高度重視教育理論的更新。道德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子系統和關系到質量和靈魂的現代系統工程,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我們希望青年一代的發展能夠具有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知識又富有能力,做有抱負有前途又德才兼備的人才,毫無疑問,加強道德素質教育都是最關鍵的切入點。一位意大利詩人說,一個不完整的知識的人可以是道德來彌補道德和不健全但難以用知識來彌補。我們希望年輕人升華的理想、信仰、責任和理性的欲望。
中國青年的道德建設,為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因此有必要研究當代青年應該有道德素質和道德品質,它應該在培訓指導下的消除疑慮不斷學習、發展、創新,并建立其質量的內涵,學習表現得更具質量是首要條件是做事情的前提。驗證一個人是否有一個衡量是否可以有一個青年的一個重要標志科學精神和人文價值觀、道德良心來適應社會的變化和進步。學會做事情是掌握好的的技能和做事的方法。學習了解是否有可能識別正確的和錯誤的,在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區分的真實性,實事求是,追求真理、捍衛真理,誠實守信。學會生存是忍受痛苦磨難,忍受挫折和壓力,不被困難嚇倒,起來在艱難時期的和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和環境適應能力。學會合作是善于與人合作,尊重他人,友好相處,結果共享與質量和集體的團結精神道路其他人工作。學會寬容的一個良好的態度去照顧別人的人,別人的慷慨的態度適應,包括自己如何“胸襟開闊,不計較名譽容納異見人士”。
在修煉自己的操作方式上,有必要增加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工程的建設,大力促進自我道德修養,共同努力形成最大的教育,逐漸清晰的角色,堅定信念、構建深厚的青年歷史文化的精神遺產。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33.
[2]毛澤東選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44.
[3]田建國.知識經濟與青年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1999(1).
[4]馬躍如.跨世紀人才的道德素質[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8(2):35.
[5]祁良武,楊效春.高校德育實體化要素分析[M].中國高教研究,199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