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定大學章程是我國高校去行政化的重要開始,本文以教育部首批公布的六所高校章程作為研究樣本,采用比較分析法,對六校章程中的共有要素和亮點進行了詳細闡述,以期為正在制定大學章程的高校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章程 六所高校 文本分析 內容 比較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047-02
大學章程是指為了保證學校正常運行,就辦學宗旨、主要任務、內部管理體制及財務活動等重大、基本問題做出全面規范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件,[1]它是大學設置的必要條件,也是推進依法治教和現代大學制度的必然要求。伴隨著《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的頒布實施,各地各高校全面啟動了章程制定或修訂工作。2013年10月,教育部首批核準了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六所高校的章程。這是國內首批經國家主管部門審批發布的大學章程,標志著現代大學制度建設邁出了關鍵一步,也在某些層面上是中國高校去行政化的重要開始。按照計劃,到2015年底,教育部及中央部屬的114所高校將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和核準工作,其中,“985工程”建設高校原則上2014年六月前完成章程制定,“211工程”建設高校原則上2014年底前完成章程制定,這意味著中國大學正一步步邁入“憲章”時代。
首批六所重點高校章程的公布,初步滿足了人們對大學自主辦學、去行政化的期待。目前,各高校對大學章程的重要性已經達成共識,并迫切希望制定自己學校的章程,但是對于如何制定大學章程、章程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并不清楚。筆者在總結近10年來有關大學章程研究的基礎上,運用比較分析法,對六所高校章程文本進行詳細分析,為今后我國大學章程的建設提供借鑒。
1 我國大學章程內容研究綜述
我國《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中有關大學章程內容的規定是研究者探索大學章程內容或要素時的主要依據。如張建初認為高校章程的基本要素是《高等教育法》規定的條款,應該包括:明確高校名稱和校址、明確高校的辦學宗旨和目標、規定大學與政府的關系、明確學校經費的來源與使用、規定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明確大學校長的產生、權限與責任。[2]馬陸亭指出我國目前大學章程的具體內容要素有:大學的外部關系及章程的生效程序;大學使命和辦學目標的闡述;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規定;大學辦學的其他客觀性要素。[3]劉虹通過分析比較不同國家大學章程治理要素的差異性和共性后,得出核心的大學章程治理要素包括大學與外部社會的關系、決策體制、執行體制、監督體制、共同治理體制和縱向管理體制。[4]
可以看出,目前對于大學章程應該包括的內容或要素學術界還未達成一致,為對六所高校的樣本進行科學分析和歸納,筆者決定借鑒朱家德在《現代大學章程分類研究》中經過驗證的編碼作為六校的文本要素構成。朱家德從大學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大學內部權力配置兩個維度,采用自然編碼和結構化編碼相結合的技術路線,[5]最終確定了大學章程編碼統計的變量與指標。A:最高權力機構的成員構成;B:最高權力機構運行程序;C:章程制定和修改程序以及主體;D:大學與政府之間的其他關系;E:學校層面的決策機構;F:學校層面的執行機構;G:學校層面的監督保障機構;H:基層學術組織的決策機構;I:基層學術組織的執行機構;J:大學與基層學術組織的關系;K:教師參與學校決策和管理的權利;L:學生參與學校決策與管理的權利;M:一般事務處理程序;N:成員權利救濟及程序。
2 六所高校章程文本的結構分析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章程核準書第1-6號文件,按照上述編碼對章程本文進行要素分析,整理出表1。
3 六校章程文本共有要素的比較分析
3.1 章程制定和修改程序以及主體的分析
章程的制定方面,除上海外國語大學未做明確規定外,其余五所大學的章程都明確規定:章程由校長辦公會議、教職工代表大會、學校黨委會審議通過后報教育部核準。學校黨委是學校的領導核心和最高權力機關,統一領導學校工作,有權利和義務參與學校章程的制定;校長辦公會議為學校行政領導貫徹學校黨委和黨委常委會精神,對重要行政事項研究和決策的工作會議,在大學章程的制定活動中起到組織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各所大學都將教職工代表大會作為重要制定活動參與主體列入規定,這體現了廣泛征集民意、切實維護教職工權益的民主管理趨勢。但各所大學在討論、審議章程草案的順序上存在差異:東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的章程的制定需先交由教職員工代表大會討論并征求意見,再由校長辦公會議審議。只有東南大學的章程先由校長辦公會議審議,再提交給職工代表大會審議。
在章程修改方面,六所高校都遵照教職員工討論、校長辦公會議審議、校黨委會審議、教育部核準的程序進行修改。但在章程修改提議主體方面,六所高校章程規定存在差異。上海外國語大學章程規定,章程的修改由校長提出;東南大學章程由校長辦公會議提議修改;武漢理工大學章程如需修改,由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議。
為實現大學章程對于學校自治權力的保障,大學章程理應由作為權力機關的人大對其進行核準,全面提升大學章程的法律地位,使其成為地方性或部門法規的一部分。然而此次公布的六所大學的章程的制定與修改都需要在接受審議后報教育部核準,其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
3.2 大學與政府之間其他關系的分析
六所高校的章程中對各自的使命與發展目標進行了準確的陳述,展現了各校特色。華中師范大學以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為辦學目標,著力培養引領教育發展的未來教育家以及推動國家、民族與社會發展進步的領導者與精英人才,該校的辦學使命凸顯了作為重點師范院校的辦學風格、發展特色和教學專長。上海外國語大學踐行的是“服務國家戰略需要,促進多元文明溝通,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使命,充分體現了該校的國際化特色。
3.3 學校層面的決策機構的分析
在大學章程中,決策機構的設置及其相應職責的規定是高校內部治理要素的核心。因此,只有明確規定決策機構的設置、成員構成、運作機制和決策程序,才能實現機構運作的程序化。學校層面的決策機構分為行政政策決策機構和學術政策決策機構。
(1)學校行政政策的決策機構的分析。
六所高校的章程一致規定:校長辦公會是主要的行政決策機構。校長辦公會由校長主持,根據學校行政管理工作安排議題,按照集體討論、校長決定的方式決策學校管理中的重大問題。校長辦公會議中的集體討論原則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同時校長權力極大:中國人民大學的章程中規定“校長認為多數人的意見不正確的可以決定另行討論,也可以由其本人最后決定”。校長本人決定存在極大的主觀性,否定多數人的意見的權利可能使集體討論制度形同虛設。
(2)學校學術政策的決策機構的分析。
學術委員會是最高學術權力機構,統籌行使對學校學術事務的咨詢、評定、審議和決策權。在學術委員會的職責方面,六校章程中都規定:審議學術發展規劃、審議學科專業設置與調整方案、評定科研成果、評議學術爭議維護學術道德、評議教師成就和任職資格、促進學術交流。在學術委員會成員方面,僅中國人民大學規定:“學術委員會委員由治學嚴謹、學風正派、學術水平高、學術思維活躍并具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優秀專家學者擔任”。武漢理工大學章程規定“學術委員會主任一般由不擔任行政職務的資深教授擔任”,但沒有規定行使學術權力的委員由誰來擔任、如何產生。在學術委員會運行程序方面,中國人民大學規定“實際到會人數達到應到會人數的2/3以上方可召開,采取表決制作出決定,贊成人數超過應到會人數的1/2方為通過”;武漢理工大學章程規定“學術委員會實行例會制,每學期召開一次全體委員會議,有特殊情況可由校學術委員會主任臨時組織召開”;其他學校章程都沒有做出相關規定。學術委員會的設立是對教授治學的響應,但大多數高校章程都未對委員會產生及運行機制作出規定。實現教授治學關鍵在于學術決策機構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具有最高學術決策權,實現學術本位,但這些在這次的六校章程中甚少涉及。
3.4 學校層面的執行機構的分析
校長是學校的最高行政負責人,六校均規定了校長的職權,以人大章程為例,校長具有方案實施權、審定制度權、推薦副校長人選權、聘任與解聘教師權、擬訂和執行經費預算權、校長辦公會議決策權等,掌握著大學重大問題的決策權、人事權、財政權,校長對大學的管理和發展擁有絕對的決定權,“教授治校”也難以抗衡校長的行政權力。事實上,大學去行政化的核心是“大學自治”,即實行自下而上的民主管理。換句話說,就是參照西方現代大學制度,大學自治、學術自由和教授治校三項基本原則。但在大學校長行政權力仍然很大的語境下,西方現代大學的三項基本原則不可能付諸現實,大學去行政化的想法不過是一廂情愿。
4 六校章程文本亮點的分析
4.1 上海外國語大學章程反映辦學特色
上海外國語大學在章程中強調,要依托上海開放的優勢和外國語大學的特色,實行全學科、全專業、全流程開放辦學,充分發揮多語種多學科優勢,自主開展多種形式的中外合作辦學;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促進推進孔子學院的建設,推廣漢語國際教育,傳播中華文化。
4.2 華中師范大學章程強調教授治學
教授治學是近年來呼聲較高的一項改革,也是各高校探索去行政化的重要突破口,華中師范大學在章程中明確提出“學校實行教授治學,保障學術自由和學術民主,促進學術發展”,“重大學術事項提交黨委和行政集體決策前,應當提交學術委員會審議或者直接由學術委員會審議決定,真正實現教授治學”。
4.3 中國人民大學章程強調以人為本
中國人民大學在章程中明確“人民、人本、人文”的辦學理念,強調大學的回歸于以人為本。章程突出了對教師和學生在辦學活動中主體地位的尊重與保護,在章程結構設計上,特意將教職工與學生的責權利規定置于學校組織機構之前。中國人民大學還在章程中規定成立人才培養委員會,關注人的發展和培育,強調育人是大學的本質。
4.4 武漢理工大學章程強調創新與實踐
武漢理工大學在章程中提出:鼓勵開展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建設,注重科研人才的培養,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同時,武漢理工大學學科設置以工學為主,鼓勵協同創新,開展合作共建,堅持產學研協調發展,與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產業形成合作關系,既為行業發展輸送專業性人才,也為學生提供專業實踐平臺。
5 中國高校章程制定與改革前瞻
在當前教育體制下,章程要處理學校和行政部門,其它社會機構的關系,黨委機構設置的問題,還包括學生和學校,學校和老師,老師和學生等方方面面的關系,這其中有很多分歧。首批六所大學章程的公布,使中國高校向著現代大學制度建設邁出了一步,也在某些層面上是中國高校向著去行政化的重要開始。雖然高校去行政化還有很長一段路,大學章程也需要完善和落地,但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有突破也是一種進步。
參考文獻
[1]陳立鵬.關于我國大學章程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8(7):19-22.
[2]張建初.論高等學校章程[J].教育研究,2009(2):88-92.
[3]馬陸亭.大學章程地位與要素的國際比較[J].教育研究,2009(6):69-76.
[4]劉虹,張端鴻.大學章程治理要素的國際比較[J].復旦教育論壇,2012(3):33-37.
[5]朱家德.現代大學章程的分類研究——基于章程文本內容分析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11):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