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在于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而要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除了要進行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的改革外,還要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使之趨于科學化,以適應高等教育“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特點。本文結合日語專業的特點和實際,以日語寫作課程為例,對日語教學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 外語教學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051-01
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會推進教學改革的進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傳統單一的評價體系已不能完全適應高等教育的要求,一種新的評價方式正逐漸受到重視。
1 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引入
形成性評價是相對于終結性評價而言的。所謂終結性評價就是注重對教學結果的考查,是在學期末或某一個階段學習結束時,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強調學期終了紙制試卷的評價。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一般是在教育活動進行過程中開展,注重對學習過程的考查。通過多種方法與手段,收集、綜合和分析學生日常學習信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興趣、學習態度、參與教學活動情況、知識掌握情況等做出判斷,對他們的學習嘗試做出肯定,讓他們體驗到進步與成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它不僅注重對學生認知能力的評價,而且也重視對學生情感及行為能力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提高的機會,有助于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2 形成性評價體系的特點
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重視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說,形成性評價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點,在評價學生的同時,教會學生自我評價,使學生能夠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形成符合個性特點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同時,形成性評價還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小組合作,允許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務,學生在小組的表現,作為評價內容。
在評價方式上,它變單一的教師評價為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相結合,通過教師觀察、座談、教學活動記錄、學生日常行為記錄、測驗、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和建立學生檔案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受試者變成主動參與者。評價的標準既有以課程目標為參照的統一標準,又有以學生的縱向發展水平為參照的個人標準,二者相輔相成,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綜合評價。
在測試的時間、空間及內容上,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自由選擇,在某些知識、技能的測試上可以給學生多次評價的機會,在測試的組織形式上,可以選擇個人或小組,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積極主動的態度,增強學習的自信。
3 形成性評價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其實,目前在外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并非完全空白。比如平時有作業、課堂提問、單元測驗、出勤和課堂表現記錄等,有的老師還把課堂筆記、請假等都列入評價范圍。但這些評價依舊是以教師為評價的主體,評價內容單一,有的還流于形式,在實際操作中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那么如何將形成性評價切實有效地應用到教學中去呢?
以實踐性很強的日語寫作課程為例,現行比較普遍的考核方式是考查,以平時成績和平時作業成績一定比例結合,作為課程的最終成績。教師根據學習單元的內容,每學期布置若干篇寫作訓練。
根據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和方式,我們可以嘗試做如下改革(見表1)。
與現行評價方式相比不難看出,上表這種評價方式更加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往學生提交的作文都是完全由指導教師來評分,甚至連語法、措辭、格式等的錯誤也都由教師親自修改。這樣的做法容易讓學生產生一種惰性,久而久之會過分依賴老師的指導,而失去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習、掌握、運用、提高各項寫作技能,這些技能包括寫作前的資料準備、收集能力;材料組織能力;文章構思能力;寫作中的語言表達能力;文脈組織能力;把握主題能力;寫作后的修改能力;總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要全面評價這些能力,單靠教師一個人的評價是有些單薄的,必須強調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重要性。
自我評價主要是學生對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存在的問題、具體解決方法及寫作的文章的評價。每完成一篇文章,學生提交一份自我評價表,比如文章是否有語法錯誤、是否圍繞主題、結構是否完整等,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并自我打分,說明評分理由。教師只需提前制定自我評價表的評價項目及詳細標準,然后根據學生的自我評價給出修改意見,讓學生對初稿進行修改。當學生完成第二稿時,采取相互評價的方式,即讓同學交換評價文章的優缺點、修改意見并打分。最后學生的三次修改稿都保存進學生檔案,期末時由學生自己選出一篇最滿意的作品提交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修改情況、進步情況、解決問題能力、自評、互評的結果等綜合評價學生的成績。
這樣的評價體系雖然比傳統的方法更加費時、費力,但它側重運用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能力,提高自信心,同時又增強了合作意識,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4 結語
以上只是筆者針對個別課程對高等院校外語教學評價體系的初步探索和研究。畢竟形成性評價在我國的教育評價制度中還是一個較新的領域,要建立更加動態化、多元化、合理化的評價體系,還需要在長期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改進、完善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2]彭小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形式與功能案例分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
[3]王國鳳,馬欣.在英語教學中建立多元評價體系[J].吉首大學學報,2005(5).
[4]胡韶林,貫徹實踐形成性評價提高英語教學質量[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
[5]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課題組.對現行外語教學評價體制的反思——兼論形成性評價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Z].
[6]王孝鈴.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