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醫歷史悠久但短期治療效果不明顯。而西醫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是因其重視實踐而短期治療效率較高。中西醫之間存在差別又各具優勢,因此實現中西醫的結合十分必要?,F代醫學教學意識到了這一點,高校醫學課程中加大了中西醫結合部分,但在中西醫過程中存在著誤區,其主要表現在主從問題、理論體系以及教學安排等問題上。導致中西醫結合僅停留在表象層面,甚至受到排斥。實際上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其優勢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和現代醫療效果。文章對現代中西醫結合教學中的常見誤區,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 教學 誤區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090-02
中醫歷史悠久,講究望聞問切。它以研究人體易產生疾病的病理,并進行預防、診斷和治療為主。19世紀開始,西醫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并在醫學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給中醫帶來沖擊的同時也促進了中西醫結合。在現代醫學教學中,中醫與西醫的結合課程成為教學重點。中醫傷害小,西醫見效快等特點也使其結合成為必然。但是受到中國傳統思想以及一些歷史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在醫學課程教學上,對中西醫治療效果認識不清的問題。過分強調中醫或過分強調西醫的作用,這使得醫療機構在治療方法選擇上存在誤區。因此,對于現代醫學教學來說,明確中西醫之間的關系,將兩者合理的結合才是關鍵。為了進一步研究這一問題,文章對面現代中西醫教學中存在的誤區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1 中西醫結合中的誤區
1.1 主從之爭嚴重
醫學教學在確定醫學起源上,過分強調主從問題。一些人認為中醫發展時間較長,因此西醫應作為其從屬部分。而一些人則認為西醫在治療時效及發達程度上均高于中醫,因此中醫應從屬于西醫。這樣忽視了中西醫本身的特點和療效。實際上,中西醫屬于不同的發展體系,其發展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并不具備從屬關系,在治療不同疾病時也應正確選用和區別對待,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首先,中醫強調宏觀調養,而西醫強調微觀治療;中醫強調辯證,西醫則強調辨??;因此,我們在進行醫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將中西醫看作同等地位的兩部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將中醫與西醫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提高醫學教學的效果,從而在臨床上合理運用中西醫治療,提高醫療效果。中醫與西醫的結合并不是討論誰是主流的問題,中西醫有各自的優勢,醫護人員在進行結合時應以對病患的治療效果為主。
1.2 理論知識混淆
中醫是與西醫分別強調不同的理論體現,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中醫講究五行、陰陽,強調精、氣、血的辯證唯物主義論。通過觀察人體的精、氣、血判斷病理,主張由表及里。一些學生甚至教師本身將中醫學的指導思想看作是唯心的、不科學甚至是玄幻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希望套用西醫標準理論來解釋中西思想。實際上,中醫與西醫不同,如中西的五臟觀察強調人的氣色、飲食調理等方面。而西醫則以解剖實驗為主要手段,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造成學生中西醫理論混淆,使中西醫的特點均無法表現出來,也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無法正確選擇中西醫手段。中醫與西醫知識混淆還體現在醫學研究上,對于一些醫學研究者來說,在進行某項醫學科研時,往往將中醫思想和西醫思想強加進去,或者將兩種理論牽強的結合在一起,導致醫學研究成果不具有實際意義。
1.3 理論與實踐不符
在現代中醫教學中,明顯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在教學課程的安排上,理論教授的實踐遠遠超過實踐的時間,并且對于很多高校來說,醫學實踐基地不發達或設備較少,缺乏實踐準備和實踐經驗。這是中醫與西醫之間的差距,一些中醫教學者為了提高中醫教學實踐水平,將中醫教學理論與西醫實踐生搬硬套,不但沒有達到理論結合實踐的目的,反而是中醫理論更加晦澀難懂,實踐也無法驗證中醫理論。在教材方面,中醫與西醫的結合只停留在表面上,高校在教學時也往往是中西醫教學分開,不能時學生同時感受中西醫的差距和差別。而在課時安排上,為了追求西醫的專業性和先進性,西醫課程的安排明顯過多。總之,在現代醫學教學中,中西醫并沒有真正實現結合,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能,更無法滿足臨床需要。
1.4 盲目進行結合
中醫與西醫從屬于不同的體系,因此其具有自身的特點,具有相通之處但又存在很大的差別,這就要求現代醫學教學時不能盲目的將二者進行結合,而是應該尊重其個性和特色,使其優勢充分表現出來,這也正是現代醫學教學存在的最大矛盾和誤區。將中西醫理論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理論和思想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可取的,中西醫之間的差異要求醫生在不同疾病面前要區別對待,而不是將某一種理論強加給另一種。同時,并不是所有的中醫理論都能找到相應的西醫實踐,我們將中西醫相結合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臨床治療,而不是過分強調二者之間的聯系。如望聞問切是中醫獨有的特點,不能盲目的與西醫的聽診等混淆?,F代醫學教學習慣性的將中西醫之間進行一一對應,這使得醫學教學的實際作用大大降低。如何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使中西醫教學的結合發揮實際作用,就成為現代醫學研究的重點。首先,醫學研究者和教學者應平衡中醫與西醫之間的關系,平等對待兩者,善于發現中醫與西醫之間不同的優勢,這樣才能為其正確的結合提供前提;其次,從教材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改革,實現中醫理論與西醫實踐的真正結合,提高現代醫學教學效率。
2 如何解決中西醫結合中存在的誤區
中西醫結合是現代醫學發展的必然,在二者結合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優勢。但是在當今社會,中西醫結合只是從表面上得到重視,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手段,使中西醫之間的結合更加密切,提高現代醫學的治療效率。其具體措施如下所示。
2.1 適當提高西醫的主動權
在中西醫結合過程中,由于受傳統中醫思想的影響,西醫往往作為跟從,即使是在某種疾病治療上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僅僅被作為輔助手段。結合面不夠廣,結合存在漏洞。因此應改善這一點,加大對西醫的正確宣傳,控制傳統醫學對西醫的排擠,通過培訓使其能夠了解和接受西醫中的先進思想和治療手段。在醫學科研上,應將西醫和中醫區別對待,而不是一味的將中醫理論強加給西醫,中西醫之間的結合并不是理論上的一對一,也不是誰占主導地位的問題,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應以提高醫學治療效率為前提,才能夠更好的實現中西醫結合。
2.2 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
隨著中西醫結合的提倡,一些醫院引進了西醫技術。在技術方面實現了結合,但是在人才培養方面,高校教育往往將中西醫分開,導致能夠具有中西醫兩個方面專業知識的人才偏少。實際上,醫學人才是中西醫結合的重要體現,也是二者結合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應結合中西醫各自的特點,在高校教學課程的設置上,增加中西醫結合的內容,并在臨床實踐上提倡兩者之間互相交換實習場地,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中西醫結合人才。
2.3 建立中西醫結合醫院
這一點得到了廣大醫院和醫學工作者的認可,目前,很多醫學已經實現了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相結合的治療方式。但是在具體病癥治療上,選擇西醫還是中醫問題上,往往并沒有根據病情。而是根據醫生個人的思想。這樣不但沒有將中西醫完美結合,還使得醫院的辦院宗旨不明確,缺乏特色。因此在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建立上,還應充分考慮各個疾病的病理,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使其正確理解中西和西醫的治療手段以及結合要點。
2.4 加強中西醫結合的實踐
目前,中西醫的結合大部分停留在理論層面,導致在臨床治療上效率低下。要實現中西醫的真正結合,首先應加大培訓力度,要求醫生掌握中醫治療技巧和西醫治療手段,并且能夠靈活運用。醫學實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缺乏實踐的結合毫無意義。醫院應建立中西醫結合的實踐基地,逐步縮小中西醫之間的差距,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2.5 加大政策干預能力
雖然中西醫結合屬于醫學層面,與政治無關。但實際上,中西醫結合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就是由于政策不明確和干預能力不強導致相關人員對中西醫結合重要性的認識不深刻。因此應加大相關管理部門的干預力度,要求衛生管理部門將中西醫的結合看成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制定相關政策推動中西醫的結合,并且加大宣傳力度,建立醫療事故的懲治措施,并建立合理的醫護人員考核制度,要求其嚴格執行,這樣有助于醫護人員提升自身意識,做好中西醫結合工作。
3 結語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達,中醫與西醫之間的結合就成為必然。中醫屬于中國傳統醫學,其在預防某些疾病方面存在著優勢,并且能夠降低對患者的傷害,從根本上清除疾病。而西醫的出現則提高了醫學技術和治療水平,是進步的體現。因此我們在堅持中醫理論的同時,必須將其與西醫技術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當然中西醫教學之間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及時發現和解決。
參考文獻
[1]王煒,朱虹,錢靜.境外醫學教育對中西醫結合教學的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09(5):92-96.
[2]趙軍,賈孟輝.淺談對中醫學內涵的認識[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09(5):69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