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學習型班級是新時代下學校教育的新型模式,其自主、自律的“共同”思想是構建班級型文化的基礎。在理解學習型文化內涵的基礎上確定共同目標,發展思維模式,建設優質隊伍,鼓勵行為文化推動班級型文化建設,使文化成為一種行為模式,師生共同的追求目標,真正形成學習型班級時尚文化。
關鍵詞:學習型 班級文化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105-01
學習型組織理論最早出現于西方管理學界,具有可持續發展性,能夠促進管理,提高績效?!皩W習型理論”是新時代發展要求下的新型組織模式,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及研究,其體系下的學習型班級文化是針對學校管理的新型組織,適用于教學管理中。
1 學習型班級文化概述
1.1 學習型班級文化概述
學習型班級文化包括三部分“學習型、班級”和“文化”?!皩W習型”分為學習和型,是個體意愿與行為態度的統一,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學習態度轉換成行為模式的建構過程,“學習型”就是一種學習模式。班級代表集體,說明不是個體而是多人以上的群體組織。文化是觀念上反應一定社會政治經濟,并能夠指導政治和經濟斗爭的運動過程,是思想觀念上的吸收與釋放,穩定行為的反應模式[1]。綜上,學習型班級文化就是以自主學習為目的,由分散的個體理念聚合成集體目標,形成統一向上的思想意識,最終通過行為模式展現出來成為穩定文化的集體主義構架過程。
1.2 學習型班級的優勢
學習型班級文化適用于班級文化建設,是良好學習氛圍的直接推動力量,其具有自身特點,第一,主動求知性,學習型班級從學生內部出發,一改學習的枯燥被動式教學印象,推動學生主動去學習,增強求知欲,由個人感染集體,由被動轉化為自覺。第二,參與對象的多樣化,學校教育中常把學生視為被教育的主體,教師則機械管理,長此以往造成雙方的心理疲勞。學習型班級不同于傳統管理模式,其讓學生和教師站在同等位置,兩者共同參與構建,共同提出意見。第三,相處機制的轉變。師生教條式的相處氛圍使得學生歸屬感缺失,加之家長、社會的競爭壓力更是令學生爭強好勝,缺乏交流合作。學習型班級則強調合作,淡化競爭意識,真正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推動發展與進步[2]。第四,學習創新多樣性,即學習不再是單一的課堂教育或是學生的個體學習,而是輔助以豐富的課外教學,交叉教學,交換互學等方式教學,鼓勵創新,體現了學習的多樣性特點。
2 建設學習型班級的理念與策略
2.1 學習型需要層次理念
學習貫穿人類生活的始終,學習能力是推動生活品質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型班級文化則是針對學校教育形成的綜合教學模式,是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有效結合,是學習本質內涵的具體運用。建設學習型班級文化遵循著人類出生、成長、發展的自然層次規律,著重從心理范疇和社會范疇提出青年男女的學習需求,建立起信任、求知、自尊、自我實現、社會認同、社會贊許等學習型需要層次理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構建關系型學習模式[3]。此外,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單一型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教學的要求,協作成為主流,自主求知,自發合作,形成統一的共識,共同發展[4]。學習型文化建設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效合一的需要層次理論,是終身學習的文化理念。
2.2 構建學習型班級文化的策略
建設學習型班級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構架,而是源于對學習的正確認知,班級建設的客觀思考,行為模式的科學理解而建造的學習型班級形式,建構學習型班級文化常用途徑有以下幾點。
第一,明確目標,制定個人與班級的發展規劃。正確的策略可以調控班級建設,培養共同的學習愿望,推動班級整體進步,協調思想,符合班級客觀實際的科學戰略目標是創建學習型班級文化的基礎要求。例如開展“教室一角”活動,鼓勵學生把目標計劃張貼在專欄里,互相鼓勵,互相促進,定期整理“計劃”,協調班級整體目標,引導學生為完成目標共同努力,互相幫助。
第二,構建發展思維模式。思維模式是對事物認知的方法和習慣,是潛意的深層心理活動,是反應在行為模式上的隱性指導。正確的思維模式能夠促進事物發展,反之則會阻礙發展,傳統教育受到固有思維模式的禁錮,缺乏創新。要構建班級型文化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學習理念,轉變思維模式,摒棄不良的、守舊的、教條的思維模式,建立優秀的、創新的、開放式思考模式,例如教學時開放思維,集思廣益,運用環境輔助法、示范帶動法、換位思考法等開放式教學方式,以思想帶動行為,真正構建學習型班級文化。
第三,隊伍建設,即優化學生與教師教與學的相互關系,以為優秀先進的思想指導學生行為,沒有學習型的領導機制就沒有學習型的班級作風。學習型的班級建設需要學習型的優秀教師進行引導,使得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和自主的學習理念,逐漸擴大感染每一個學子,形成班級型文化。
第四,獨樹一幟品牌建設。根據班級自身特點創建屬于自己的班級理念或行為模式,不同于其他班級的獨特性文化可以提高學生集體主義意識,促進班級進步。開展品牌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創造,設計適合的班級品牌。例如,創造感恩機制,即在固定的時間舉辦感恩父母活動,在全校開展父母走訪活動,樹立感恩父母意識,向其他班級傳播愛父愛母思想,形成自己班級的品牌印象。
第五,鼓勵行為文化。學習是校園生活的主體任務,學校是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懂得學習,善于學習,構建班級文化要把學習放在重中之重。優化學習行為,加強學習管理,提出民主開放式學習模式,鼓勵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討論教學方法,提出學習建議,對于學生的任何想法和提出的任何建議,都應該充分尊重,給予理解。例如鼓勵學生嘗試當“小老師”,站在講臺給全班同學上課;又如,設立討論小組,定期討論學校的學習模式,提出問題和建議等等。
3 結語
研究表明,構建學習型班級必須把握“學習、班級、文化”三大要求,從個體聯系到整體,構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科學運用學習方法,建立“共同”思想,由他律到自覺,真正形成獨特的班級文化,真正實現班級型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王健.關于學習型班級的構建[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2(1):145-146.
[2]賀安新.學習型組織理論在五年制高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18(45):98-110.
[3]范書琴.學習型組織視角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思考[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0(4):120-121.
[4]徐玉蓮,謝愛林,楊西彬.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困境與應對[J].中國德育,2011,15(3):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