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學生作弊呈現了數量擴大化、動機復雜化、形式多樣化及手段高科技化的特點,不僅不能發揮考試的檢查評價、反饋調控、教育激勵等功能,而且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學校教育質量和社會聲譽、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及社會風氣都產生巨大危害。本文從學校、教務處、學生處及輔導員四個方面探討了防治作弊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校學生 考試作弊 四位一體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123-02
考試作為高校教學的重要環節,既能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也能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發揮著檢查評價、反饋調控、教育激勵等功能。但高校學生考試作弊行為屢見不鮮、屢禁不止,考試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違背了考試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學生、學校、教育及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所以有效防止并進而根除這種現象,已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并急待解決的問題。
1 高校學生考試作弊的現狀
1.1 數量擴大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發展,高校不斷擴招,導致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學生學習基礎參差不齊,而且90后的學生具有極大自由、享受的心理特點,所以很多學生抱著僥幸的心理在考場作弊。據不完全統計,接近80%的大學生認為考試作弊是種正常現象、普遍現象,考試作弊是應對考試做出的機會主義反應。通過網絡、媒體或報紙報道高校學生作弊現象也呈現增長趨勢。
1.2 動機復雜化
高校學生考試成績與個人的利益密切相關,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升留級、獎助學金的評定、“學生干部”的選拔、“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及優秀畢業生的評選、學生的入黨、學位的獲得、就業崗位的推薦等,所以考試作弊不僅發生在學業不良者身上,即使是優秀學生因為分分必爭也存在作弊現象。
1.3 方式多樣化
隨著各高校對作弊打擊力度的不斷加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方式也由原來的帶資料、偷看等向發展為更隱蔽的方式,呈現多樣化特點:(1)打手勢;(2)夾帶:將事先準備好的縮印紙條,藏在衣服口袋里、座椅上、文具盒、筆袋里或水杯里,或者寫在手掌上、胳膊上、大腿上、衣服上或課桌隱蔽處;(3)抄襲、傳遞:偷竊鄰座試卷答案或將寫有答案的紙條傳遞給他人:(4)交換試卷;(5)找人替考;(6)利用手機短信、電子手表等現代通訊工具或具有存儲功能的電子設備作弊;(7)運用隱形筆、微型耳機和無線電子接收設備等高科技產品作弊;(8)搞小恩小惠:考前求老師透題或考后提高分數以便過關。
1.4 手段高科技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的高速發展及網絡和移動電信的普及,人們利用快速便利移動信息工具進行作弊,考試作弊的手段高科技化趨勢日益明顯。
2 高校學生考試作弊的危害
2.1 對學生的心理、思想及能力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首先,考試作弊成功的學生,心理上由開始的不安發展為依賴的心理,其他同學也會產生效仿、攀比的心理。其次考試作弊造成大學生是非觀念、誠實守信等思想道德品質的缺失,影響健康的行為準則和人格的發展。最后,作弊學生雖然能蒙混畢業,但是影響了學生對所學課程知識的掌握,最終導致學歷與能力不符。
2.2 對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及聲譽產生嚴重影響
首先,考試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反映教學效果、檢查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學業和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考試作弊影響考試結果的真實性,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效果,最終影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其次,學生考試作弊破壞了考試公平、公正原則,嚴重違反考風考紀,影響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形成,將嚴重損害學校辦學聲譽。
2.3 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但是高校學生考試作弊嚴重影響了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的培養,直接損害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聲譽,同時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最終將摧毀整個教育事業。
2.4 對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造成極大危害
一方面,高校學生考試作弊危害社會公平和誠信,作弊學生走上社會后容易萌發作假造假念頭,嚴重的會進行騙欺詐乃至走上犯罪道路,敗壞社會風氣。另一方面,高科技作弊助長不正之風,滋生貪圖利益者利用假的高科技作弊工具騙取錢財,擾亂社會秩序,對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造成極大危害。
3 “四位一體”加強高校學生考試作弊防治的具體措施
3.1 學校統籌管理 加強制度建設
3.1.1 建立考風督查組
該督查組由學校校長直接領導,成員從各個學院資深教授中競選產生,但是每個學院必有至少一人參加,具體人數視學校規模靈活掌握。其主要職責是考前試卷內容的抽查及任課教師是否提前進行考試“特殊提醒”行為的監督、考試過程中的巡考、考試結束后對不同專業學生進行考試難易程度及是否存在違紀行為的調查,出現問題及時進行小組內討論解決。
3.1.2 建立監考教師激勵機制
學校除了制定《監考制度》之外還要建立監考教師激勵機制,把監考監視職責履行情況作為評職、評優、加薪、升遷的重要指標之一。如果監考人員在監考過程中出現以下幾種行為,取消一年的評職、評優、加薪及升遷等機會:(1)擅自離開考場、看書、看報、批卷子、接電話、玩手機、閑談等玩忽職守的行為;(2)發現考生有作弊企圖卻不予管理者;(3)監考教師負責考場被其他巡考人員發現作弊者而監考教師未發現者。另外如果監考教師嚴格履行監考職責,并在監考過程中制止查處違紀作弊行為給予現金獎勵,具體獎勵數額視具體情況而定。
3.1.3 考試制度改革
改革考試內容、形式和方法,是防止學生考試作弊的關鍵。第一,學生的培養要有專業,但不以專業為本,而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所以考試內容應體現基礎與專業、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三個基本要求,要堅持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第二,根據考核的內容靈活確定考試形式和方法,如采取辯論、無人監考考試、論文、階段測試、試驗和實地考察、專題討論、演練、情景測驗、網上考試、開卷或閉卷考試等多種手段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3.1.4 完善學校的評教機制
將學生考試作弊納入教學評估體系,即每門課程考試作弊率與任課教師的評職、評優、升遷、加薪等聯系起來,這不僅能督促任課教師加強課堂管理,提高教學水平,而且能夠形成專業教師之間共同監督的合力機制,能有效地預防學生考試作弊。
3.2 教務處科學管理 嚴格負責把關
教務處全面負責考試制度管理、考試計劃管理、考試實施管理(組織考試班級、設置考場、統一時間等)、考試成績管理和考試信息資源管理等,對每個環節都要科學管理,嚴格負責把關工作,才能有效的防范學生作弊行為的發生。
3.2.1 實行教考分離原則 嚴把命題關
教務處以規章制度的形式明確命題的原則及監督不同科目考核內容、形式與質量;教研室(系)主任是命題質量第一責任人,對命題的形式和質量把關;本課程的任課教師不能作為命題者,同一學科命題者要進行年級之間的調換;強化形成性考試。
3.2.2 規范考場紀律 嚴把考試關
教務處負責制定嚴格的考場制度,并對每一個監考教師進行培訓;考場學生的座次必須是隨機安排的,教務處負責考前檢查;教務處負責考試地點、考試科目、監考教師和考試時間的安排并告知相關教師,但具體科目的考試時間不向學生公布,學生們只知道考試時間和地點。
3.2.3 公平公正閱卷 嚴把成績關
考試結束后,由教務處組織、教研室主任主持,安排統一時間、地點進行集中閱卷及流水作業,嚴格按照評分標準公平公正批卷,減少主觀因素的干擾和評分誤差,確保考試成績的可信度。
3.3 學生處完善處理制度 加大處罰力度
第一,學生處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門,按照合法、公正、公開、參與、效率的原則對考試作弊學生及時進行處理,根據作弊情節嚴重給予記過、留校察看和開除學籍處分,將處分文件第一時間在學校、學院公示欄進行張貼,對其他同學切實發揮警示作用。第二,將學生考試作弊行為及處理文件放入學生綜合表現檔案袋,作為學生評優、入黨的重要指標,多次作弊者將處分文件放入學生檔案。
3.4 輔導員創新教育方式 多方位加強管理
3.4.1 科學正確引導 加強思想教育
第一,輔導員高度重視新生入學教育,分專業、班級進行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習,尤其是要認真學習考風考紀的相關制度,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考試的重要性、嚴肅性及作弊的危害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考試意識和觀念。第二,通過召開優秀學生交流會,進行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誠信教育主題班會,利用學生們比較熟知的正、反事例,引導學生樹立誠信意識;開展誠信實踐活動,強化誠信意識。第四,危機教育:對學業困難學生或作弊受處分的學生進行鼓勵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結合,制定學習計劃,輔導員或班級干部監督。
3.4.2 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加強班風建設
第一,輔導員堅持人人參與的原則建立班級管理制度。第二,開展早晚自習活動,輔導員跟班督查,加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效果的鞏固。第三,不定期的開展多種形式學習競賽。
3.4.3 加強聯系與溝通 形成教育合力
一方面輔導員要加強與任課教師的聯系與溝通,及時了解每個學生學習情況,形成對學生上課情況共同管理的合力,對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學生及時教育引導,防止作弊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輔導員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和溝通,將學業困難學生或者有作弊傾向學生的狀況及時向其家長反映,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增強防止學生考試作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冰.以創新教育觀念,看高校考試制度改革[J].科技教育創新,2008(13):252-253.
[2]劉曉琳.新形勢下高校學生考試作弊成因及預防措施[J].考試周刊,2010(3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