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我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近年來都得到了跨越式的發展,然而就畢業生創造性地從事實際工作能力培養效果來看,基于專業社會化視角下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很有必要進行進一步探討和創新。本文立足于專業社會化環境下對我國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問題展開分析。
關鍵詞:專業社會化視角 全日制專業碩士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127-02
將招收應屆本科畢業生作為主要目的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為“全日制專業碩士生”)的教育,是將培養專業實踐能力作為最終培養目的。因此,深入研究分析專業實踐能力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其對我國當代碩士研究生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提高培養質量、保證培養目標,意義也十分深遠。可見,提高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這是從我國目前對人才的實際需要所做出的必然選擇。
1 專業社會化
專業社會化是指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個體在職業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行為執行者。他們在社會勞動中,具備了一定的職業特點,比如醫學、教師、律師、工程師等,在這樣極具專業的社會中所扮演的行為。其中,專業社會化是以專業的不同而形成從事不同領域工作的任務和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2 基于專業社會化視角的全日制專業碩士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基于專業社會化視角,我國第一屆全日制專業碩士招生從2009年秋季到今天,已經有兩屆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入校學習,其中第一屆已進入論文階段。基于專業社會化視角的全日制專業碩士實踐能力的培養要符合這項培養要求,第一屆學生必須有不少于一學期(半年)的實踐鍛煉,但從各高校的執行情況來看,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可以說寥寥無幾,其中存在的原因如下。
2.1 實踐教學配套設施不完善
實踐教學是對課堂內容的延伸和補充,管理類專業的實踐主要有課堂和現場兩種實踐方式,而課堂實踐大部分是借助實驗室相關計算機軟件模擬完成的。由于受經費、人員等因素限制,實驗室不能及時更新相關軟硬件設備,導致軟件滯后、功能不合理、缺乏系統的操作指導,造成實踐教學效果不佳。
2.2 缺乏正規的考核制度
由于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才剛剛起步,大多數院校對學生的實踐考核主要以實習報告,實習日志、考勤和實習單位意見等為標準,不能客觀評價學生的實踐結果。學校的指導老師和企業的指導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監督力度有限,容易出現實習造假等情況。
2.3 實踐接收單位缺乏積極性
課外實踐安排很難實現。許多單位大多從自身利益出發,不愿意接收研究生實習或者只安排研究生進行一些參觀訪問性質的實習,研究生很難以一個真實的實施者身份接觸具體業務,這樣何來能力的鍛煉與提高?同時,校外實習需要研究生自己負擔風險,因此很多人將目光直接放在了找工作上,導致現場實踐鍛煉形同虛設。許多研究生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時,所從事的工作和自己在大學過程掌握的專業知識沒有絲毫關系,加之實習時間比較短,因此大部分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僅僅負責端茶、倒水、打掃衛生、書寫材料、復印文件等一些勤雜工工作。可見,全日制專業碩士在步入實習期后,要注意在實習過程中的“戒難”、“戒散”、“戒浮”、“戒假”、“戒偏”,端正態度,熱情探求,才能提高自我實踐能力。
2.4 實踐教學師資力量不足
高校中普遍存在著一個問題,即對負責實踐教學的師資重視不夠,導致實踐教學水平不高,以及這部分教師待遇較差的現象。甚至一些高校中并沒有專門的實踐教學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由理論課教師兼任,理論課教師在設置實驗項目時往往會參考理論課內容,而對于一些創新性強、綜合性強的實驗項目,往往由于難度系數大,或者費時費力等原因,使實踐能力教學目標無法在高校中得到有效地落實。與此同時,高校的實踐教學人員中,具備“雙師型”素質的無論是專業還是兼職的實踐教學師資力量,都存在嚴重不足的現象,很大一部分的專職實踐教學人員,實際上并沒有過在工程實踐管理、工業實踐管理以及技術應用管理方面的系統性工作鍛煉。
3 基于專業社會化視角的全日制專業碩士實踐能力的培養策略
3.1 建立以培養目標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社會化視角下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要建立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實現對社會的貢獻要求。首先要注重基本能力的強化和提升,要針對社會和企業發展對培養的新要求設置實踐內容,使研究生通過實踐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和管理技能。其次,在基本運作能力訓練上突出特點。根據社會經濟和企業發展的新特點設置實踐內容,培養研究生根據形勢和環境特點,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后是要突出創新、創業能力的訓練。通過制訂相關激勵措施,鼓勵研究生自選產品、自組團隊、自下企業和實驗室進行實踐,讓研究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強化創新能力和創業技能培養。
3.2 利用學科資源優勢,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
研究型大學與其他高校相比,學科資源十分豐富。各高校中的各個學院根據自身特點,充分利用學科優勢,指導研究生專業導向,規劃研究生職業方向,并對間接工程訓練結果進行強化;學院充分利用、整合現有的資源,加強科研以及教學方面的滲透工作;充分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各類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高校內部的專業實驗室等,在高校內進行培養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重點團隊,以及重大項目的載體作用,鼓勵、引導學生進入學科實驗室進行實踐學習和實地訓練。例如,汽車工程與機械學院,充分利用了環境裝備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組織、鼓勵碩士研究生進入這些研究中心,參與課題研究、產品設計、調試、產品推廣以及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3.3 發揮課題的載體作用,引導學生進入企業
社會專業化視角下,大部分的高校導師,通過廣泛有效的校友資源,都和企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過程中,研究生導師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高校中的導師組織、引領學生參與研究分析橫向課題并對企業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充分發揮了自身所承擔的關于橫向課題的載體職責。雖然導師這一個體在發揮橫向課題載體作用的過程中是分散的,而學生也是分批以分散的形式進入到企業中,并參與到企業實踐中,但是總體上的數量還是很可觀的。因此,導師所發揮的載體作用不容忽視。譬如,學校理工類橫向實到科研經費在2008年時達到3.18億,這占到同年全校總科研經費的50.2%,大部分研究生通過自己導師介紹、推薦到合作企業中,參與到企業實際問題的研究、解決中以及技術創新活動等。實踐證明,這種形式是研究生參加企業實踐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最為有效的一種途徑。
3.4 加強管理,建立穩定可靠的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是培養管理類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加強校企合作,充分明確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角色和地位,才能保證正常的實踐教學秩序。首先,完善實驗室資源配置,保證充足的實踐經費;其次,要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使教師和研究生走出課堂,與社會相融合,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共同提升師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校友資源,建立校企互動機制,建立校友資料數據庫并及時更新,以便更好地與校友進行聯絡,聘任指導教師,實施有效考評。我國在培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時,對其定位是面向實際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型專業人才,而他們將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一般都是多學科、綜合性的實際工程問題。所以會有這樣一個命題被提出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以及知識經濟的興起,現代工程的發展趨勢是集成化、巨型化和技術高度集中化,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是否能夠依靠單一學科結構這一傳統模式培養出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滿足社會需求?
3.5 創新考核方式,增強實踐教學效果
對專業碩士培養來說,聽聽報告就算完成實踐教學是絕對不行的,必須創新考核方式。首先要在課程實踐這一源頭上杜絕因人而異的現象。對于同一門課程,要制訂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統一實驗、實訓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程設計,使課程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從而保證課程實踐教學不因教師不同而不同。其次在課外實踐方面,要建立靈活機動、客觀科學的考核評價方式。以美國為例,美國在對研究生進行教育時側重于跨學科學習,除了本專業的知識之外,其他專業課程也需要進行輔修,有利于提高拓寬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提高廣泛興趣。比如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就新開設了“技術與政策”課程,并規定所有的研究生必須進行該課程的學習。而美國的其他大學,比如馬里蘭大學就曾經在美國國家基金的支持下,邀請多個學科的教授組成一個團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取眾家之長,接受各個相關學科的學習、指導,促進掌握的各個學術專長能夠互相補充。雖然馬里蘭大學的這種對于教授團隊指導學習的教育方案探索,有利于培養面向實際的復合型人才,但是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師資力量投入。
4 結語
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高層次專業型人才。而實際應用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一般都涉及到多個學科。所以,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國目前所實行的單一的、傳統的學科結構,能否培養出復合型、應用型的高層次專業人才來滿足社會需要?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使得現代工程越來越向著集成化、巨型化發展。美國教育界通過種種實踐,已經開始意識到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并不能單單依靠單一學科結構,并已經開始在這一方面進行改革。基于專業化視角,從我國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發展趨勢來看,結合世界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方向,不難看出今后我國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的重點必然是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問題。當然,隨著我國進一步完善各種教育機制和教育體制,基于專業社會化視角下的專業碩士研究生一定會步入一個迅猛發展的階段。
參考文獻
[1]唐欣.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5).
[2]董俊虹,董芳,王潤孝.國內外高校研究生課程設置比較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5):61-64.
[3]徐慧.產學研相結合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J].今日科苑,2009(7):165.
[4]謝笑珍.“大工程觀”的涵義、本質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