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碘量法是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它分為直接碘量法和間接碘量法。本文主要目的是對碘量法中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進行詳細的交待,同時對該過程在教學實驗中的注意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探討。
關鍵詞:碘量法 標準溶液 配制 標定 注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147-02
碘量法是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之一,它是利用I2的氧化性和I-的還原性測定物質含量的滴定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反應為:
+e=-。
固體I2水溶性較差且易揮發,為了增加其溶解度,通常將I2溶解在KI溶液中,此時I2以I3-形式存在,其反應為:+-→-
ΦΘ(-/-)=,ΦΘ(-/-)知,I2是一種較弱的氧化劑,能與較強的還原劑作用,而I-則是中等強度的還原劑,能與許多氧化劑作用,因此,碘量法分為直接碘量法和間接滴定法兩種。直接碘量法(碘滴定法)是直接用碘標準溶液滴定待測液,而間接滴定法(滴定典法)是用硫代硫酸鈉滴定溶液里的碘。
本文作者對直接碘量法和間接碘量法在反應條件和標準溶液的配制、標定時應注意的問題加以分析討論,并用具體操作加以論證。
1 分析與討論
1.1 直接碘量法
1.1.1 應用與反應條件
直接碘量法用I2的標準溶液直接滴定電極電位比ΦΘ(I2/I-)低的還原性物質的方法,如SO2、S2-、SO32-、S2O32-、Sn2+、As2O3、Sb3+、抗壞血酸和還原糖等[1]。直接碘量法不能在堿性溶液中進行滴定,只能在弱酸性或近中性溶液中進行[2],因為碘與堿發生歧化反應:
I2+2OH-→IO-+I-+H2O,3IO-→2I-+IO3-從而消耗較多的碘標準溶液,影響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1.1.2 淀粉指示劑[3]
可溶性淀粉是碘量法常用的指示劑。淀粉與I2作用形成藍色的吸附化合物,靈敏度很高。實踐證明:直鏈淀粉遇I2變色必須有I-存在,而且I-的濃度越高,則顯色的靈敏度也越高。同時,該顯色反應還受溫度、酸度、溶劑和電解質等因素的影響,另外淀粉指示劑使用時必須現用現配。
1.1.3 碘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1)配制[1,3]。
由于I2易揮發,且對天平有腐蝕性,不宜在分析天平上稱量,所以一般用市售的碘先配制近似濃度的溶液,然后進行標定。
配制I2溶液時,先在托盤天平上稱取一定量的I2和三倍于I2質量的KI,置于研缽中,加少量水研磨,使I2全部溶解,然后稀釋至一定體積,貯存于棕色的試劑瓶中,放置暗處保存。I2液具有腐蝕性,貯存和使用碘液時,應避免與橡膠塞和膠皮管接觸,并防止日光照射、受熱等。
(2)標定[4]。
在GB603—2002中規定了兩種方法。第一種用硫酸干燥器干燥至恒重的基準試劑As2O3(有劇毒)。由于As2O3難溶于水,但易溶于堿液中,與NaOH反應生成亞砷酸鈉,用I2溶液進行滴定。反應式為:+-→3-+,以NaHCO3調節溶液pH=8,再用I2溶液滴定AsO33-,滴定方應為: 3-++→-+-++
此反應是可逆的,在中性或微堿性溶液中,反應能定量的向右進行,在酸性溶液中,AsO43-氧化I-而析出I2。
第二種就是用配制的碘標準溶液去滴定已知濃度的Na2S2O3標準溶液。這兩種方法應注意溶液的溫度應控制在15 ℃~20 ℃。因為淀粉溶液對碘的吸附作用隨溫度的上升而下降,溫度越高顏色變化不明顯,因此碘量法應在冷溶液中進行[2]。
1.2 間接碘量法[1,3]
電極電位比ΦΘ(I2/I-)高的氧化性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與I-作用,使I-氧化,釋放出I2,再用Na2S2O3標準溶液進行滴定。
1.2.1 間接碘量法的反應條件
S2O32-與I2的反應必須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進行。在堿性溶液中,它們之間將發生副反應:-++-→-+-+
I2在堿性條件下也發生歧化反應,生成I-和IO3-。在強酸性溶液中,Na2S2O3溶液發生分解:-++→+↓+H2O,酸度較高和陽光直射,可促進空氣中O2對I-的氧化作用。_+++→+2H2O
1.2.2 Na2S2O3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1)Na2S2O3標準溶液的配制。
市售Na2S2O3·5H2O(海波),一般含有少量的雜質,如S、SO32-、SO42-、CO32-、Cl-等,且Na2S2O3溶液不穩定,易于水中的H2CO3和空氣中的O2作用,并能被細菌所分解,使其發生變化,所以不能用直接法配制標準溶液,需用標定法配制。配制Na2S2O3溶液時,需要用新鮮并冷卻了的蒸餾水,以除去CO2、O2和殺死細菌,加入少量的Na2CO3,使溶液呈弱堿性,以抑制細菌的生長,防止Na2S2O3分解。
光照會促使Na2S2O3分解,因此,配置好的Na2S2O3溶液應貯存于棕色試劑瓶中,放置2周后進行過濾標定(放置2周時間是因為Na2S2O3的分解作用一般發生在溶液配制的最初10天里[2]。標定過的Na2S2O3溶液不宜長期保存,使用一段時間后要重新標定。若溶液變渾濁或有S析出,應過濾后再標定或棄去重配。
(2)Na2S2O3標準溶液的標定。
標定Na2S2O3溶液的基準物質可用KBrO3、K2Cr2O7、KIO3、I2和純銅。但用K2Cr2O7標定Na2S2O3最方便,結果比較準確[1,2]。
2 實驗部分
2.1 0.1 mol/L Na2S2O3標準溶液的配制
稱取13gNa2S2O3·5H2O,溶于500 ml蒸餾水中,緩緩煮沸10 min,冷卻,放置兩周后過濾標定。
準確稱取約0.12 g基準物質K2Cr2O7(稱準至0.0001 g),放于250 ml碘量瓶中,加入250 ml煮沸并冷卻的蒸餾水溶解,加入2 g固體KI及20 ml20%H2SO4溶液,立即蓋上碘量瓶瓶塞,搖勻,瓶口處加少量蒸餾水密封,以防止I2的揮發。在暗處放置5 min,打開瓶塞,用蒸餾水沖洗磨口塞和瓶頸內壁,加150 ml煮沸并冷卻后的蒸餾水稀釋,用待標定的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現淡黃綠色時,加3 ml5 g/L淀粉指示劑,繼續滴定至溶液有藍色變為亮綠色即為終點。記錄消耗Na2S2O3標準溶液的體積,平行測定3次,結果如表1。
2.2 c(1/2I2)=0.1 mol碘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稱取6.5 gI2放于小燒杯中,再稱取17 gKI,準備蒸餾水500 ml將KI分4~5次放入裝有I2的小燒杯中,每次加入5~10 ml蒸餾水,用玻璃棒輕輕研磨,使I2逐漸溶解,溶液部分轉入棕色試劑瓶中,如此反復直至碘片全部溶解為止。用水多次清洗燒杯并轉入試劑瓶中,剩余的蒸餾水全部加入試劑瓶中稀釋,蓋好瓶蓋,搖勻,待標定。
用移液管移取c(Na2S2O3)=0.1092 mol/L的Na2S2O3標準溶液25 ml于碘量瓶中,加水25 ml,加3 ml5g/L淀粉指示劑,以待標定的碘標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藍色為終點。記錄消耗碘標準溶液的體v,標定結果如表2。
3 結論
使用K2Cr2O7為基準物質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溶液的酸度愈大,反應速率越快;但酸度太大時,I-易被空氣中的氧所氧化,因此酸度一般以0.2~0.4 mol/L為宜。
(2)所用KI不得含有I2或KIO3,如果KI被酸化后加淀粉指示劑溶液顯藍色,應先用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至無色后使用。KI需加入過量,常加入3~5倍于計算的量。
(3)K2Cr2O7與KI的反應速率較慢,應將溶液放置在碘量瓶中,在暗處放置10 min,使Cr2O7-與I-反應完全。
(4)滴定前將溶液加入150 ml蒸餾水稀釋,其目的一是降低酸度,使I-被空氣中O2氧化速率較慢;二是使Na2S2O3的分解作用減弱;三是稀釋后Cr3+的綠色變淺,便于觀察終點。
(5)滴定時滴定速率可適當快些,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防止I-受空氣氧化。
(6)淀粉指示劑最好現用現配,因為淀粉溶液能慢慢水解,不新鮮的淀粉指示甚至不能與碘生成藍色的吸附化合物。
(7)Na2S2O3標準溶液標定碘標準溶液時,反應溶液溫度控制在15 ℃~20 ℃。
參考文獻
[1]黃一石,喬子榮.定量化學分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2009,9.
[2]潘序武,王愛軍.碘量法中標準溶液配制與標定應注意的問題[J].職業與健康,2008(19):1301-1302.
[3]胡偉光.化學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6.
[4]胡偉光,張文英.定量化學分析實驗[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2010,7.
[5]葉錫模,葉立楊.無機分析化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