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體育生是大學的一個特殊群體,也不同于專業運動員與普通學生。由于種種原因,雖然他們幫助學校獲得多項榮譽,但是對于文化課、學校規章制度普遍地忽視,不利于這些個體立足于社會、實現人生價值,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高校教學管理的隱患。本文結合體育生當前的現狀,通過分析該群體普遍存在的特點,為他們確立正確的觀念,以提高綜合素質為最終目標,完成對體育生劣勢的轉化。
關鍵詞:高校體育生 立足社會 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181-02
1 高校體育生的定義
高校體育生,又稱高水平運動員。指高中畢業,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每年畢業之際在各大高校組織的全國性體育測試中降分錄?。y試合格者給予高考二本線的優惠政策;少數體育成績特別突出者給予當地高考分數線65%的優惠政策),或者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證書,高校對其保送入學的體育精英。體育生具備突出的運動特長,入校后仍然堅持運動訓練,肩負著為母校爭金奪銀的重任。
2 高校體育生的現狀
客觀來講,當前社會對于體育生立足社會持質疑態度。體育是一個“勝者權得”的領域:最頂尖的勝利者會擁有幾乎所有的鮮花與掌聲、名氣與金錢,甚至成為年輕人頂禮膜拜的偶像。但現實情況是,不可估量的普通運動員始終作為配角,甚至連亞軍都將被人遺忘。
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該學校的體育生讓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和普通學生一樣上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生(二級)運動員;另一種則是在專業隊全日制訓練的專業(一級)運動員,往往他們的水平更高,與學生運動員參加的組別也不同。不論屬于哪一類,大多數體育生由于付出幾乎所有的時間與精力投入訓練,從小生長的環境和普通學生存在較大區別,使得他們的從小的成長經歷、養成的生活習慣、自身的綜合素質、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對行為能力的控制都與普通學生存在著較大區別。往往社會的適應能力、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
社會媒體時常報道體操冠軍街頭賣藝賣金牌、舉重冠軍澡堂搓背、長跑冠軍擺地攤賣兒童用品,多數正常的就業去向也只是再普通不過的職業,這都是因為運動員們往往缺乏特長以外、社會所需的技能。
3 高校體育生普遍的特點分析
3.1 文化素養和理論基礎較薄弱
多數情況下,選擇訓練體育的學生,在中學階段就已經開始進行了大量的體育專業訓練,由于體育訓練占用了較多時間,使得文化課的學習時間大大減少,并且在高考時的文化課要求也不高,因此他們的文化基礎都比較薄弱。在進入大學后,學習與訓練不可避免出現的沖突是每位想提高學習成績的體育生必須處理好的棘手矛盾。體育運動都有熟能生巧的過程,只有堅持經常訓練才能獲得佳績。
對體育生來講,每天的大運動量訓練伴隨而來學習上的有限精力;運動的速度與激情同時弱化了體育生學習上的靜態與思考,在文化課的學習方面缺乏恒心和毅力,統籌一動一靜極為矛盾的挑戰對于大都沒有經過磨練的人而言都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另外,體育帶來的樂趣在某種程度上讓他們對文化課的學生興趣不高,產生“只要把專業技能練好就行”的心理。體育生普遍偏弱的學習能力大多出于這三個原因。
3.2 講義氣、重情感、集體榮譽感較強,但有時沖動、魯莽
體育生的性格大多數都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特征:耿直、仗義、講情面。他們平時總在一起集體訓練、集體學習、集體生活、集體參加各種的活動,因此他們的集體榮譽感都特別強。但即使是一起進來的體育生,但因為家庭經濟狀況、成長環境、所在不同訓練隊伍的人員素質的影響使他們在共有的一些性格特點下又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同時,自由的體育環境或多或少影響了體育生對于整個生活的價值判斷:隨意一句臟話不會對比賽勝負產生什么影響,體育比賽激烈的身體對抗又會助長人類這種“野性”的一面。如果把這種“野性”過度用在生活、學習、工作等領域,恐怕就會對組織產生不小的負外部性,曠課、遲到、早退等紀律問題也就不足為奇。展示給外人的是他們沖動、魯莽的一面,有時處事方式也很直接。
3.3 具備不畏失敗、冒險精神的品質
對于體育生來講,失敗是常見的事情。以乒乓球為例,一屆比賽,或許為期三天的比賽開始狀態極佳,但是隨著比賽強度的增加與體力的透支,卻可能在決賽中輸給了一個從來沒有輸過的運動員,此時的后悔與無奈的確是刻骨銘心的;或許有人志在奪冠,辛辛苦苦備戰一年的全國比賽因為自己心態未能調整到位而首輪出局;或許在即將贏取勝利的時刻腳踝扭傷,遺憾退出。這種情況在競技體育中如同家常便飯,運動員們如果還沒有“習慣失敗”,必將在某次比賽中一蹶不振,一落千丈。失敗了再爬起來,因為每一場失敗才是勝利的催化劑。
3.4 服從意識強,但更多是面對他們的教練
有人認為體育生是差生的代名詞,不好好學習、上課不遵守紀律,客觀來講的確有一部分體育生(有時甚至很多)沒有這方面意識,雖然尊重規則的體育精神看上去可以轉化到課堂中,但有時情況并非如此。在大學中,體育生會在大學各色人群的環境氛圍有一個適應期。在他們的頭腦中對于輔導員的概念,這就使他們有時不能較快轉變觀念走入班級,過著小團體、特立獨行的生活。
3.5 社交能力較強,心里成熟年齡相對較早
體育生在高中進行體育訓練的時候,有很多的機會跟著教練出去交流,參加比賽等,與其他重視學習的學生相比,他們具有更大的交際圈子。過早的接觸社會磨練了社交能力,頭腦更靈活,在溝通交流方面的能力相對更強,心理成熟的程度比普通的學生要早。
3.6 社會因素影響其價值取向
由于目前社會、學校風氣的影響,人們或多或少對于體育生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體育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僅是身體素質好,沒有太多的內涵。因此,這給體育生造成一定的思想壓力,一定程度上產生技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4 高校體育生的劣勢轉化的幾點建議
4.1 認清競技體育對人的積極影響
體育訓練會激發人類很多難能可貴的品質,這些品質配合不錯的綜合素質用到其他領域一定能對社會做出重大貢獻。很多人并不知道曾經或正改變世界的偉人同樣為運動員出身的經歷: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就讀夏威夷高中時作為校籃球隊主力獲得州冠軍;小布什曾經擔任耶魯大學橄欖球隊長;俄羅斯總統普京貴為柔道黑帶六段更是多年的圣彼得堡柔道冠軍;前英國首相布萊爾也曾在高中時成為學校橄欖球隊的一員……體育與生活中有許多聯系貫穿其中,甚至有著完全相同的原理。了解體育運動的本質,認清競技體育對人類潛能的激發功能。
4.2 認清自身形勢
每個個體需要明白,文化底蘊的受限將影響個人未來的發展。即使是名利雙收的大滿貫運動員,退役后仍然需要依靠文化素養繼續立足于社會。當前常有新聞報道著名運動員如今進入著名大學進修,如:李娜進入華中科大、姚明進入上海交大、易思玲進入清華、雷聲進入北大,甚至有“乒乓女皇”鄧亞萍進入清華大學讀書時從學習26個字母開始,到后來考入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即使已是名利雙收的世界名人,終歸要回歸學習,文化是終身的事情,這是精神層面的事情,名利無法替代。
4.3 用耐心克服偏見,用恒心突破限制
人們或多或少對體育生存在的偏見,這種現象并不能在短時間內消除。因此如果有人對此過于敏感,無意改變局面。體育生需要證明自己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當堅持一段時間后,也將獲得周圍環境的認可。當然,即使努力學習,相對薄弱的基礎無法在短時間內彌補,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尊重規律,用恒心突破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迎頭趕上。
4.4 文化、運動全面發展
當前,我國的教育體制正在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即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使全體學生在各個方面都獲得全面發展,也就是對所有學生進行最有效的教育。假如體育生們努力突破文化限制,吸收文化生對于理論知識掌握的優點,有助于運動員出身的人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由于從小生長的環境和普通學生存在較大區別,使得他們從小的成長經歷、養成的生活習慣、自身的綜合素質、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對行為能力的控制都與普通學生存在著較大區別。如果體育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同時配合個人不同尋常的運動經歷,對于一個個體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5 結語
身體條件、心理抗壓是決定人類綜合素質的關鍵,也是高校體育生具備的先天優勢。但是由于理論基礎與紀律意識的不足,某種程度上仍然受到偏見與歧視。這是學校與社會需要正確對待的。同時,高校體育生自身如果在大學和訓練期間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文化素養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專業運動員相比有很強的理論知識,與普通文化生相比有很強的身體素質,甚至兩者同時做到極致,高校體育生憑借自身的全面性定將會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世健.論高校體育后進生的轉化策略[J].今日科苑,2010(14).
[2] 李海平.加強和改善高校體育后進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