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職業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了新的發展,工作室教學模式由此產生。但其并非憑空而來,其原始模型是來自于“學徒制”這一最傳統的教育形式。本文的目的,是為了探討在社會急速發展的今天,在技術不斷更新的新時代環境下,面對影視特效這一新型課程,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建立一個能夠既滿足學生的求學需要又適應社會行業要求的工作室,探索出一套可復制,可發展,能夠滿足學生和社會需要的影視剪輯與特效類課程的工作室教學模式。
關鍵詞:工作室教學 影視剪輯與特效 學徒制 輪崗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199-02
隨著影視行業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社會對影視剪輯與特效方面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傳統的教室教學也越來越無法適應這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專業。自2005年起,筆者試圖將教學和項目制作實踐相結合,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社會真實項目,在學生求學期間,賦予他們社會角色。通過這一行為,既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又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同時引入社會評價體系,打破以往的教師說了算的評價模式,試圖建立一種新的能夠適應社會同行日益變化的需求的工作室教學模式。
1 何謂工作室教學環境
工作室教學是隨著職業教學的發展而不斷為各國職業教育者不斷提及的一種教學模式。這一形式區別于教室教學模式,由最傳統的“學徒制”發展而來。工作室教學環境,指的是以工作室作為教學場所,以真實項目作為教學引領,所有教學活動均圍繞項目設計進行,由此而構成的教學環境。在此教學環境中,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賦予不同的社會角色,安排不同的工作任務和工作導師,每個階段都要求學生承擔相應社會角色所應承擔的責任,以職業素養和技術能力作為考核標準。
工作室教學環境,試圖通過賦予學生以真實的社會角色,明確學生該承擔的社會責任。筆者認為責任感的建立是首要的,這是所謂職業素養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在其后的教學和培養中,通過技術的提升,建立在職業和社會的全方位信心,發掘其工作潛力,幫助其建立長期職業規劃。
2 影視剪輯與特效類課程為何要采用工作室教學環境
影視剪輯與特效是隨著電腦cg的發展而產生的一門新興的課程,在以往的線性編輯階段,影視剪輯僅僅在諸如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等有限的一些專業院校才會開設。這跟設備的專業性和專業對口方向的單一性有直接關系。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新網絡媒體的擴張,社會對影視剪輯和特效類人才需求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開始以技術作為突破口培養該類人才,與此技術相關的專業迅速擴張。由此,如何在新的技術要求下如何更好地進行影視剪輯與特效類課程的教學成為專業擴張所必需解決的問題。
影視剪輯與特效除了需要一定的影視語言基礎之外,更多的需要來自于軟件技術和操作實踐。專業的工作流程和各種技術綜合的靈活的運用,是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被忽略的。針對這一特征,采用工作室教學環境非常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技術,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3 工作室教學環境在影視特效類課程中如何執行
3.1 影視剪輯與特效行業的分工
影視剪輯與特效,基本應用于電影、電視、新媒體等行業,根據項目的復雜程度,常常會配置剪輯師,圖文設計師,特效設計師,音頻設計師等。項目越大,分工越細,單項技術要求越高。
剪輯師根據劇本,對于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舍、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并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圖文設計師往往負責畫面中需要添加的文字和其他圖片元素的設計和處理。特效設計師一般負責影視作品中某些需要進行特技效果處理的鏡頭。音頻設計師則負責影片的音頻設計和處理。
不同的崗位需要有不同的技術基礎。
影視特效工作室應根據行業分工來設立崗位,同時將技術貫穿其中。
3.2 影視特效工作室的縱向劃分
以上所講的是橫向的技術分工,從縱向來說,學生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見習與輪崗。
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認為技術和職業教育為二流教育,處在低于普通教育的地位,學生往往對未來缺乏信心,對專業定位含糊不清。在他們正式開始專業實踐前,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學校第一年的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學生對于自己的專業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工作室教學的輪崗見習過程,則讓學生了解整個流程,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技術要求,并對自己的優缺點進行判斷,建立信心,同時掌握基本技術,為后一階段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模擬狀態下的定崗定職。
經過見習輪崗后,在對每個崗位的技術要求有所了解的情況下,由學生自行選擇在本階段所專攻的技術方向。一旦確定后,在一定的周期時間內,不能夠轉崗,直至該崗位相應的任務完成。在這一階段,在各崗位指導教師的輔導下,學生以已經完成的項目作為練習項目,以真實的技術、時間、質量要求作為考核標準,盡可能創造真實的工作狀態和環境。
第三階段:真實崗位訓練。
經過模擬訓練并合格的同學,下一步便要進入到實戰當中。在輔導教師的幫助下,學生直接與客戶接觸,進行真實項目的制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僅要靈活運用各種技術,完成作品的制作,還要能夠較好地跟客戶進行溝通,能夠在時間節點內完成客戶的要求。
第四階段:項目策劃和創作。
學校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社會目前的需要,還必須考慮到如何挖掘學生的探索精神,鼓勵他們進行創新,鍛煉他們的綜合能力,為他們畢業后更加長遠的職業生涯做好最充實的準備。在這一階段的學生,以自我為主導來進行項目的策劃和創作。項目可以是真實的商業項目,也可以是獨立創作。其目的是為了對他們綜合能力進行鍛煉和提高。
3.3 影視特效工作室構架
根據以上幾個學習階段,對于工作室的架構也就相應地提出了要求。首先,工作室必須建立強大豐富的項目庫,以滿足源源不斷的學生進行模擬訓練。這些項目庫需要具備一定的代表性,覆蓋一定的技術范圍,要包括具有普遍意義的經典項目,還必須有一定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意義的實驗項目。項目庫建設的來源主要來自于項目制作組的不斷積累和同行業交流獲得。
模擬訓練組:挑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模擬真實的制作環境,讓學生經歷項目的制作過程,掌握技術,鍛煉能力。
項目制作組:經過模擬訓練合格的同學加入到項目制作組當中,作為正式的制作人員參與到項目制作的過程中。以市場和行業的要求作為唯一標準。
項目創作組:經過模擬訓練和實戰訓練并且合格的同學,此時可以進入到項目策劃組,進行項目的策劃和實驗制作。該過程由學生作為主導,由他們來獨立完成一個項目從策劃到創作完成的全過程。
為滿足以上的需要,工作室必須保證每年有一定的真實項目上馬,以保證跟社會和市場的無縫接軌。除此之外,還必須保證每年至少有1~2條具有技術和理念前瞻性和實驗性的短片創作,以保持一種積極探索的態度,不完全被市場牽著鼻子走,保證一定范圍內創作的獨立性。
3.4 影視特效工作室教師配備
首席教師一名:工作室首席教師必須熟悉影視行業的技術和規律,有創新精神,和行業保持密切的關系,在行業中有一定的影響力,能夠帶領工作室不斷地、良性地運行。
剪輯教師一名:精通影視剪輯的各項技術,能夠指導學生在剪輯方面滿足客戶的需求。
圖文教師一名:精通影視作品中的各種圖文設計,輔導學生在此方面的技術需求。
特效教師一名:精通影視特效的各項技術,能夠作為學生在影視特效方面的堅強后盾。
音效教師一名:精通影視作品中音效處理的各項技術,輔導學生在影視作品的聲音方面進行創作。
輔導員一名: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所有的工作室教師,應當也是一個強大的精英工作團隊,對內能夠指導學生,對外能夠獨擋一面。
工作室教學環境下的影視特效課程教學探索,試圖“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本位”的方針,強調“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的辦學思想,以“職業融入學業、學業凸現職業”作為教學理念,將與影視特效制作的工作過程轉化為教學過程,不斷充實項目庫,完善教學方式,始終保持同行業的實際技能要求無縫接軌。
參考文獻
[1]樊永生.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希望月報,2007(9).
[2]李建忠.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趨勢及中國職業教育的基本對策[J].外國教育資料,2000(6):57-64.
[3]趙惠琳,肖利才.論高職院?!半p師素質”師資隊伍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0(3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