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也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如何在實施物資資助的同時,抓住資助的根本目的,把素質提升這條主線貫穿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的全過程,成為了當前高等學校資助工作的重點和熱點問題。為實現物資資助與素質提升雙線并行的全方位工作體系,沈陽建筑大學從2010年開始開啟了“揚帆計劃”培訓項目。該項目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規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培養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個人品質,最終達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成才的目標,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真正構建了資助、育人、核心競爭力“三位一體”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管理、培養新模式,有效地做到物資資助與素質提升雙線并行。
關鍵詞:雙線資助 精神資助 揚帆計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223-02
1 研究背景
1.1 精神資助體系不完整,雙線資助勢在必行
(1)經濟解困為主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處于劣勢。
1987年以來,國家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獎、貸、助、補、減”為主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還日益暴露出在心理、學習、人際、就業等方面所處的劣勢和問題,影響著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傳統的資助工作偏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解困,對他們的成才障礙研究不夠。
(2)綜合素質有落差,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功機會不平等。
隨著中國就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對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調查表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壓力及心理壓力較大,學習成績較一般同學差,對生活處境滿意程度很低,擔任學生干部以及被推薦入黨人數較少,畢業后工資收入普遍較一般同學偏低。這些現象都說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才過程中存在諸多現實障礙。
1.2 創新資助研究,提升綜合素質是核心
(1)注重能力培養,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競爭力成為新的方向。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的問題涉及到政府政策制定、高校資助體系、市場就業形勢等宏觀層面和改善就業環境、加大就業扶持和投入、加強就業指導和心理輔導、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等微觀方面。為此,作為高校可從微觀方面入手,從就業扶持、就業指導、綜合素質培訓等方面入手,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的培養,著重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競爭力。
(2)物資資助與素質提升并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新途徑。
對于高校的學生資助工作而言,如何實現物資資助與素質提升并行的資助模式是目前資助探索的新路徑,只有真正實現在物質資助的同時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提升才能真正實現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
2 實施方法及內容
沈陽建筑大學從2010年11月開始創造性地開展了“揚帆計劃”培訓活動,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個性化培養。培訓中通過聘請從事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素質拓展培訓等方面的優秀教師,圍繞職業生涯規劃、個體角色的開發與創造、就業面試、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等方面對學員展開團體輔導培訓、溝通表達培訓、社交禮儀培訓、立志成才教育培訓。
2.1 科學實施“素質拓展培訓”,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軟實力
沈陽建筑大學以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綜合素質為契機,通過聘請專業教練開展了一系列戶內外素質拓展訓練。素質拓展訓練是一種以提高心理素質為主要目的、兼具體能和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它以運動為依托,以培訓為方式,以感悟為目的,對于激發個人潛能,培養樂觀的心態和堅強的意志,提高溝通交流的主動性和技巧性,樹立團隊精神具有積極的意義。
2.2 精心設計“四項培訓”,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素質
(1)開展團體輔導培訓,減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壓力和心理負擔。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性格上通常表現為自立自強,能吃苦,有較強的自尊心,但比較內向、自卑、敏感和憂慮。團體輔導培訓通過開展自我接納與自我認識的相關輔導,來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個人綜合素質,體會到集體的力量,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學會在與別人合作過程中怎樣理解接納別人以及領導他人,構建對未來發展的積極看法。
(2)開展溝通、表達培訓,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溝通表達是通向成功的必備技能之一,然而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加上性格比較內向、自卑,自尊心又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當眾演講、表達的過程中卻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人際交往上常碰到一些困難。通過溝通表達輔導培訓,利用模擬演講、場景對話等模塊來消除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自我表達或與人溝通時的緊張感和拘束感,從而達到溝通表達時能夠思路清晰、表達順暢。
(3)開展社交禮儀培訓,掃除禮儀文化的盲區。
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多出生于貧寒農民和工人家庭,從小受這方面的教育機會較少,在一些正式場合難免有社交禮儀的盲區。揚帆計劃中的“社交禮儀輔導”從細節入手,通過指導老師的親身示范和互動演示,讓大家對儀表禮儀、舉止禮儀、談吐禮儀、宿舍禮儀、應聘禮儀等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在實踐中真正培養起相應的禮儀情感、禮儀意志和禮儀信念,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4)開展勵志成才教育培訓,建立感恩信條。
“揚帆計劃”策劃組精選出一些事跡突出、具有模范榜樣的優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代表現身說法。以他們的自立自強、積極進取的實際經驗來指引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上的艱難困苦,用努力的意志去改變外在的環境,用堅定的信念實現自身的價值,用之恩感恩的信條去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他們以及正在幫助他們的人。
2.3 實施兩個素質提升工程,聚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經濟資助只是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眼前的困境,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能力,才是幫助他們長遠解決個人乃至家庭經濟問題之道。為此,沈陽建筑大學推出兩個素質提升工程,以揚帆計劃為依托,著重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1)構建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
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即將面臨求職的大學生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具體來說,以既有的成就為基礎、確定人生方向、提供奮斗策略;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強項。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就是希望能夠通過這一環節幫助同學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揚長避短”,發揮出自身在求職方面的競爭力;了解就業市場,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獲得職業長期發展優勢。
(2)著重提升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揚帆計劃培訓的重要意義就是提升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即將進入求職階段的大學生們在招聘面試的時候總會顯得有些不知所措。針對這些問題,指導老師通過具體事例分析、模擬招聘、場景模擬等方式為大家詳細講述了差異化面試、結構化提問等與招聘面試相關的解答問題方法,學員從資深HR的講解中學習招聘面試的要點。
3 研究成果
通過開展“揚帆計劃”培訓活動,切實構建了行之有效的“雙線資助”模式,使資助工作的各個方面不斷完善,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素質提升做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
3.1 完善了資助工作體系
通過開展“揚帆計劃”培訓活動,促進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完善了學校的培育機制,對于提高學校綜合培養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大力推進“揚帆計劃”培訓活動,使得資助工作不再僅僅停留在“選對象、發補助”這樣一個比較初級的層面,而是逐漸上升到通過資助工作放大育人功能這樣一個全面的、系統的資助體系上來。
3.2 豐富了資助工作形式
資助工作實施過程中,行之有效的資助工作形式是做好資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沈陽建筑大學通過“揚帆計劃”的實施,使得資助工作從以往單純的經濟資助逐漸過渡到經濟資助、精神資助、能力資助三位一體的新資助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在資助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識,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資助工作、關心資助工作的積極性。
3.3 拓展了資助工作空間
在雙線資助體系下,學校不僅沒有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學生,而且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典型。他們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用他們自己的執著追求,積極參加學術交流、科技創新和各種專業知識競賽。他們用實際行動證實了自己的堅強,有力的帶動了學風,凈化了校風,也使自己在思想上、學習上和工作上均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為成為社會主義的有用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4 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
回訪結果表明,三年來,沈陽建筑大學通過“揚帆計劃”的大力推廣,許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踴躍參與到培訓中來。一些原本比較自卑、膽怯的學生變得開朗、勇敢,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許多參加過培訓的學生圓滿完成了學業后以成功自信的心態奔赴各自的理想崗位,在事業上發展良好。
3.5 進行了學生個性培養嘗試
一個人的教育成長和未來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對其個性化教育水平。沈陽建筑大學通過開展“揚帆計劃”培訓活動,在學生個性化培養方面做了有益嘗試,對于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具有積極的影響,對于學校創新培養模式、探索教育方式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今后,沈陽建筑大學還將加大投入,繼續探索吻合沈陽建筑大學學生特點的個性化培養體系,為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成才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卜長安,喬琨.高校貧困生資助及成才教育初探[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4(4):74-78.
[2]徐亞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新模式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3]陳立斌.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構建及效用分析[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5(S).
[4]趙海信.教育平等視野下的貧困大學生成才問題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7).
[5]農月香.淺談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中的“虹吸效應”[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6).
[6]眭依凡.大學: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兼談美國著名大學的成功經驗[J].中國高教研究,2006(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