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首先從教風和學風兩個方面深入分析了當前軍隊院校在風氣建設上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用強軍夢引領院校風氣建設,并提出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堅持以人為本,從機制構建、過程督導、能力評估、環境優化等渠道全面推進教風學風建設。
關鍵詞:軍隊院校 教風 學風
中圖分類號:E251;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b)-0233-02
近年來,軍隊院校始終緊盯培養能打仗打勝仗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這一目標,堅持把教風學風建設作為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著力點,逐漸形成了具有軍營文化特性的氛圍,構建了國家高等教育與軍事職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模式,充分體現軍隊院校在教風學風建設中創新的治學精神、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規范的治學原則。但在改革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教風學風建設研究,對于把握軍隊院校建設規律,優化建設思路具有重要意義。
1 當前軍隊院校教風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管理機制與改革發展還不相適應。科學的管理機制是推進教學建設的有力支撐。教學工作中的管理機制對教學質量的把控還不夠嚴格,教員培訓的模式還不夠靈活,教學考評的方式過于繁重,教學成績審核和工作量的尺度、標準還不統一。
二是教學督查與實際要求還不相適應。嚴格的教學督查是推進教學建設的重要保障。教學準備工作還浮于表面、課堂秩序的檢查力度還不足,考核驗收的過程還缺乏全程監督。
三是教學能力與學習需求還不相適應。較強的教學素養是推進教學建設的根本保障。教員投入教育事業的思想根基還有待加強,對教學改革的分析研究還不夠深入,拓展業務知識、提高業務能力的渠道還不夠通暢。
四是學員的學習動力和自我興趣與培養環境的聯系還不夠緊密。目前大多數學員都是90后獨生子女,成長在順境、殷實的生活環境當中,而轉化到軍隊院校的培養環境當中學習動力和興趣培養明顯不足,軍隊院校激勵機制作用還沒有有效發揮。
五是學員的管理模式與教學工作的聯系還不緊密。管理模式往往側重于與教學工作相分離,缺乏有效與教學的溝通渠道,學員隊貼近教學一線的制度落實還不夠深入。
六是學員的學習環境與人才培養需求的聯系還不夠緊密。軍隊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對學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軍隊院校自身校園文化建設與地方高校對比其文化底蘊和內涵明顯不足,學員的綜合素質培養模式和途徑還不完善,加強學員交流、拓寬學員視野的途徑和力度還不足。
2 堅持用強軍夢引領教風學風建設
2.1 堅持以強軍目標作為教風學風建設的根本指導
習主席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高度提出的強軍目標,是黨在新形勢下建軍治軍的戰略指導,是對軍隊建設的新要求新定位。實現強軍目標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教風學風建設必須以強軍目標為統領,堅定強軍信念、把握強軍內涵、明確目標要求、提高人才素質,堅持把“能打勝仗”作為籌劃工作、部署任務、檢驗成效的根本標準,將教員學員的心思和精力凝聚到強軍事業上,切實把強軍目標轉化為教風學風建設的具體實踐。
2.2 堅持向實戰聚焦作為教風學風建設的改革方向
“向實戰聚焦”是促進軍隊院校教育回歸本質、有效履行職能使命的鮮明導向。教風學風建設作為院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把“向實戰聚焦”作為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推進開放辦學,加強聯合攻關、聯教聯訓、資源共建共享平臺建設,建立完善與總部軍區機關、一線部隊、科研院所常態化合力育人機制,按照源于部隊、高于部隊、用于部隊的要求,突出姓軍為戰、服務部隊,促進教育訓練向部隊靠攏、向實戰靠攏,始終確保教育改革的正確方向。
2.3 堅持以提高質量作為教風學風建設的核心任務
質量是辦學育人的根本要求,是院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教風學風建設必須牢固樹立質量為本的建設理念,科學確立人才考評標準,構建完善的考評激勵和培訓機制,優化體系、強化特色、注重創新,走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建設路子。按照部隊需求調整優化人才知識結構,按照職能定位發展教學團隊建設,圍繞提升學員綜合能力培育特色項目,形成學院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和核心競爭力。
3 堅持多管齊下,大力抓好教風建設
3.1 加強管理機制構建,激勵教員潛心教學
一是完善職業資格機制。把通過新教員集訓作為獲得院校授課資格的硬性指標,著力夯實作為軍校教員的基本教學能力;完善主講教員資格審核機制,加強新教員上課和老教員上新課試講審核,定期組織主講教員授課質量復審。二是建立分級培訓機制。針對教員教學能力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通過開展教學研習班、公開示范課、名師講學和在線沙龍討論等多元化的培訓活動,分別針對不同目標進行教學能力培養。三是完善課堂授課質量評價標準和辦法。實行部系自評和學院教學督導相結合的方式,在強化部系自評的同時,加強教學過程的多主體、多角度評價。四是完善教員考評辦法。改變教員疲于應付考評的現狀,將更多時間留給教員備課、科研;加大教學工作、教學質量、教學研究、教學成果的評分權重,引入學員評教指標,激勵教員潛心教學,提升質量。
3.2 加強教學過程督查,規范教員教學活動
一是嚴抓教學準備。對于公共基礎課,教研室要組織集體備課,研究確定課程設計主題思路和關鍵點教案內容,并做好檢查;對于專業課,教研室要組織主講教員主題匯報,教學小組專題研討,切實把好關。二是加強對課堂秩序的檢查。強化教員作為課堂第一負責人的意識,對遲到、提前下課、不管理課堂紀律的情況將做嚴肅處理。三是加強對課后作業情況的抽查。主要檢查有無課后作業、有無階段性考核、作業是否批閱,講評是否到位等方面,避免出現教員上課就來、下課就走、只顧進度、不管效果的現象。四是全程督導考核過程。加強教員業務學習和思想教育,大力懲治學術造假、考試泄題、考核走過場、考試給人情分等行為不端現象,確保成績評判客觀公正,形成良好考風。
3.3 加強教學能力培養,充實教風建設內涵
一是鼓勵教員積極開展教改研究。擴充教改項目種類,增加小微教改項目立項數量,鼓勵開展教學一線工作研究,激發教員主管能動性,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二是加大教材編寫支持力度。結合課程標準修訂情況,完善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的核心課程教材,鼓勵公開出版,激勵教員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三是深入推進考試改革。組織教研室系統研究考試方式,特別是專業課,應著力從單一考試向綜合考試轉變,從知識考試向能力考試轉變,對超計劃的工作量,機關要給予相應保障;要及時更新試題庫,提高命題質量,確保教考分離。四是加強業務學習。充分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加強示范觀摩、教學研討、試講評課,形成制度化、常態化;加強教員短期培訓,形成教員定期培訓制度,組織教員到國際國內一流院校進修,促進教育理論、業務水平的提高。
4 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學風建設
4.1 優化激勵制度機制,激發學員學習動力
一是構建理想信念教育機制。把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突出特色項目,構建從入伍新訓、當兵鍛煉到畢業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機制,扎實推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三進入”,引導學員沿著正確方向努力拼搏。二是完善綜合等級考評制度。制定綜合等級量化考評標準和實施辦法,綜合考評學員課程成績、畢業考核成績、課外學分成績,考評結果直接與評選優等生、免試研究生、畢業分配掛鉤,激勵學員力爭上游。三是完善獎勵機制。構建以“院長獎章”、“學員學習標兵”、“院長獎學金”、“學科競賽獎”為主體的獎勵體系,完善“優等生”、“優秀學員”、“免試研究生”、“優秀學員骨干”以及立功受獎評選機制,大力表彰優秀和勤奮上進學員,樹立良好榜樣,形成創先爭優氛圍。四是大力鞭策落后學員。從嚴修訂學籍管理規定,嚴格落實課程考核末位淘汰制度,加大淘汰力度。
4.2 實施連隊化管理,強化學員作風養成
一是全面推進學員連隊化管理模式改革。完善《學員隊管理運行規定》等規章制度,全面規范學員的日常行為,突出學員在管理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以高代低、以老帶新”作用,建立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律管理的連隊化管理模式。二是加強經常性檢查。圍繞教學中心工作,學員隊要配合機關、教研室抓好作業檢查評比、課程內容抽測、學習比武競賽等課外教學工作,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學員個人考評工作中。三是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監督。嚴格落實學員隊干部跟班督學制度,確保學員在課堂上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自習秩序;嚴肅考風考紀,堅決查處考試違紀行為,堅決按標準,從快處置,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
4.3 加強軟硬件建設,營造良好學習環境
一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崇軍尚武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圍繞培養學員軍人意識、號令意識、打仗意識,加強物質、精神、制度三位一體的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吸收地域特色文化,定期組織革命傳統教育;開展軍事比武、文體實踐活動,錘煉學員意志品質;加強學員隊特色文化凝練,使學員感受文化又創造文化,形成積極健康、活潑向上生活氛圍和學習風氣。二是完善學員綜合素質培養平臺建設。構建學員綜合素質培養平臺,以鍛煉學員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身體運動能力為目的,充分發揮學員在活動管理中的首要作用,加強活動場地配套建設和活動時間的保障,加大指導力度,確保各項目有效運行。三是廣泛開展學員交流活動。發揮學院培養類型多、層次多的優勢和大學城地域優勢,大力開展內訓學員和外訓學員、干部學員和生長學員、本院學員和外校學生的交流活動,達到拓展視野、取長補短、相互促進的效果。鼓勵學員積極參與各項學科競賽,加大經費支持力度,大力激發學員比學趕超熱情。
參考文獻
[1] 曹蒙,孫碧峰.淺談新形勢下軍隊院校的教風建設[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 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