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反腐敗與經濟下行無疑是兩個頗受關注的熱點,因為他們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活,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反腐敗與經濟下行之間,兩者的交集在何處?又將如何解決這些疑難?政府簡政放權這個“抓手”,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把鑰匙。
公職人員腐敗的根本原因在于“權”,經濟沒有活力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的“手”,簡政放權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簡政放權,既可以根除腐敗的生存土壤,又可以松開政府有形的手,給市場主體松綁,激活市場活力。
俗話說,對弈中講究下好先手棋,戰場上更是講究搶占先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多個場合強調,把簡政放權作為此番改革的先手棋。
政府做“減法”
由于歷史和體制的原因,政府在我國經濟社會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的同時,也對諸多經濟活動形成掣肘。
著名企業家馮侖曾經公開調侃政府這只有形的“手”,雖然隱晦,但確是道出了企業家的苦衷。馮侖說:“有人說中國企業家為啥最近老講體制的問題?因為政府的手老在我懷里亂摸,不能不說,又不能亂說。我在美國或臺灣地區做房子,不用管市長說了啥,他的手也不會摸我,所以我也不用說他啥!”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已經深刻體會到了政府這只有形的“手”,所帶來的困擾和疑惑。
我們注意到,多年來,在政府的改革目標中,簡政放權一直是改革重點,但是更多的時候是雷聲大、雨點小,以前簡政放權的改革,存在“一邊放、一邊收”的現象,政府在“割自己肉”時,缺乏足夠的決心和勇氣。

而在7月份中旬李克強總理召開的一次企業家座談會上,更是道出了簡政放權何其難。有企業家談及企業面臨的問題時,在總理的一再追問下,該企業家說了這樣一句話:總理,您得理解我們市場主體,有這么多部長在,我們不能亂提意見。
這些案例隱含的重要信號在于:政府該“瘦身”了,政府該做“減法”了!
新一屆政府上任伊始,就將簡政放權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簡政放權是深化政府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關鍵之舉,簡政放權實施以來,中央政府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審批400余項。
此番簡政放權,尤其在反腐敗與經濟下行的背景下,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也呈現出新的特征。李克強總理認為,簡政放權是激發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的利器。是減少權力尋租、鏟除腐敗釜底抽薪之術。
而這其中,清理權力清單成為其重要特征。按照“清單之外無權力”的目標,這必將使權力擴張的沖動無法成為現實。政府掌握何種權力,這種權力又該如何運用,它的邊界到底在哪里,當所有的這些都在“權力清單”上得到一一地呈現,所謂權力的“灰色地帶”,以及個別部門和掌權之人“權力尋租”的機會和空間就將被大大壓縮。
專家認為,“權力清單”制度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從根源上解決當前行政審批制度的頑疾,為政府的行政權力套上“韁繩”,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收斂政府的手,放活市場的手。
系統改革
對于簡政放權,一直存在“放亂收死”的癥結。
針對此種擔憂,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有著自己的理解。樓繼偉認為,放權是兩方面的:一是政府取消對市場不必要的干預,要放開審批、放開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如何在不同級別的政府間確定管理責任,這就涉及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問題。
在推進簡政放權的過程中,中央層面的簡政放權已經放開,但地方政府還沒有展開。
有相關調查認為,目前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簡政放權有著很高的期待。主要集中在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部門職責交叉和分散、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和收費,以及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四個方面。
在“政府革自己的命”的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和最大范圍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會長高尚全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關鍵要做好限權、放權和分權。
限權要以推動法治建設為核心,以建立公開透明政府為目標,需要司法體系的配套改革。公權力的有序運行,不能單純依賴政府的自覺自醒,必須有相對獨立的司法震懾。要保障法院、檢察院能夠根據《憲法》要求,依法獨立行使審判職能。要根據司法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盡快扭轉權大于法的現象以及公權力任意削減律師、公民權利的行為。
放權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與市場關系的關鍵就是政府向市場和企業放權、從政府到地方都大幅度削減行政審批權,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圍里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具體包括壟斷行業經營權向社會開放、減少資源要素價格行政管制、減少過多產業政策干預企業的自主權力等。
另外,解決政府與社會關系的關鍵也在于政府向社會放權,在激發社會活力的基礎上創新社會管理,推動傳統的行政管理轉向社會公共治理,具體包括向社會公益組織放權、推進官辦社會組織轉型、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公共事務等。
以放權推動行政體制改革,還需要中央向地方合理分權,中央對地方經濟社會事務干預較多,中央與地方的事權財權不匹配,中央與地方公共服務職能劃分不清晰等是當前較為突出的矛盾,也是當前地方債務升級、地方依賴土地財政的重要誘因。在中央向地方放權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防范地方截留本應當向市場和社會釋放的權力。
簡政放權“先手棋”的作用愈發明顯,但是有了“先手棋”,還得有系統配套的改革,比如還需與事業單位改革、編制管理改革、政府職能調整、黨政關系調整、財政體制改革協同推進。只有這樣,才能給反腐敗和經濟增長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最大限度地釋放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