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曹洪洋VS劉峰

2014-04-29 00:00:00
中華兒女·書畫名家 2014年1期

一個畫家個體怎樣面對當下日益繁榮、復雜的中國油畫創作?兩個昔日同窗,分別從事文學理論研究與繪畫創作兩個領域,二十年后再聚首。從一個油畫系列創作《一個人的風景》談起,圍繞中國油畫的現代性發展、畫家創作的心路歷程、繪畫的時代意義與發展的諸種可能,暢談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油畫創作、當代中國人的心靈歸宿、“自然”之于中國畫家的意義、中國傳統文化在與西方現代思潮碰撞時的融合、發展與創造。

時間:2013年9月2日下午

地點:徐州市云龍湖畔

曹洪洋:你是在2003年離職開始做職業畫家的,那時距你從南京藝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已經有十年多了。

劉 峰:是的。我于1988年進入南京藝術學院學習油畫,接受正規的學院訓練。

曹洪洋:你入學的時間正值一個時代臨近結尾。對于那些曾經置身其中的人來說,“八十年代”恐怕不只是一個能夠喚醒許多記憶的語詞,更是一個可以賦之以多重意義和立場并予以無盡言說的符號,在有些親身經歷一些歷史事件的人看來,“八十年代”甚至可看作一種精神圖騰。

劉 峰:我入學第二年正好遇到學潮,就像耳聞目睹之前的“八五新潮”藝術那樣,那時太年輕根本弄不懂怎么回事,后來有了閱歷,自己通過閱讀和思考才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曹洪洋:在“八五新潮”這場現代藝術運動中站在潮頭的應該講是油畫。也正是隨著油畫創作上的不斷嘗試與突破,中國當代美術才摒棄了以往那種源于庸俗社會學的“題材決定論”,轉而提倡思想解放與個體自由,逐漸克服了藝術創作公式化、概念化與單一化的現象。那時不但提出了“油畫民族化”的觀念,而且還表現出對現代派反傳統、反理性、反寫實以及強調直覺和“純”繪畫觀念的認同。這些對于當時的你而言,影響不小吧。

劉 峰:當時我們在美院里受到的影響不是很大,專業課還是接受基礎訓練和主題創作。不過我在南藝最受益的是圖書館,南藝圖書館專業書籍非常豐富,我幾乎每晚都在圖書館看書,閱讀大量的進口畫冊,這些圖片沉積在我的記憶深處,隨著時間慢慢發酵,直到現在還影響著我。

現在回顧80年代中國油畫的現代主義進程,除了重新演繹了西方現代美術的百年之路之外,也起到了一種思想解放的功能。之后中國油畫才真真正正的走在自我發展的路子上,像現在的知名畫家尚揚、許江、劉曉東、張曉剛、周春芽等那時就已經在嘗試如何創新了。

曹洪洋:你的老師是蘇天賜?

劉 峰:我們在南藝上學時有許多專業老師,像張華清、沈行工、李榮洲等等。當時蘇天賜老師已經退休了,但還來給我們上油畫寫生課。我記得蘇老師人非常和藹,氣色很好,說話聲音洪亮,笑聲爽朗。他現場作畫時也很有特點,主要抓畫面的大感覺,而不像蘇式畫法那樣追求準確和灰調子。他用的油畫筆和我們也不一樣,有大的排刷和細的勾線筆,他用大刷鋪大色塊,用細筆勾勒最后的細節,所以作品既大氣又很靈動,蘇老師對我后來的油畫創作影響很大。

曹洪洋:蘇老師是林風眠的學生吧,林風眠一派在建國之后好像都不太得志,有不少人受到排擠甚至打擊。當時曾把寫實主義與印象主義置于革命與反革命、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的對立的兩極。

劉 峰:文革時期確實是這樣,林風眠先生還曾經蒙冤入獄。他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不僅自己畫的好,而且還培養出了一批大師,像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蘇天賜等。林風眠在那個時代超前的提出中西藝術融合的觀點,也身體力行地探索了中國繪畫的現代性變革。雖然命運波折,但他憑著著超常的意志,在逆境下堅持地從事繪畫,創作了那么多優秀的作品。

曹洪洋:后期林風眠幾乎很少畫油畫。不過我感覺,他始終在嘗試將西方現代美術觀念引入中國。表面上看,他與徐悲鴻面對的是同一個問題,即中國美術的現代化問題。但在具體路徑上,兩人分歧較大。這也直接導致對藝術本體的不同探究和認識。據說林風眠曾多次向他的學生自嘲為“好色之徒”。他好像更看重在面對一幅作品時的個體的“感覺”。

劉 峰:徐悲鴻把法國學院的寫實主義教育體系帶到了中國,在當時長期戰亂、民族危亡的社會背景下對中國美術確實起到了促進作用,但他對于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林風眠則超前的意識到油畫作為一個外來畫種,存在著如何與本土文化融合的問題,也就是現在油畫界一直討論的“油畫民族化”的問題。但后來中國油畫一度被政治左右,變成了一種迎合政治的宣傳畫。吳冠中先生在80年代初就提出“形式美”的問題,這在當時主題創作一統天下的環境下是很有意義的。相對于國畫的保守、摹古,油畫在國內一直充當著變革、創新的角色。

曹洪洋:徐悲鴻首先從技術角度切入來推動中國美術現代化進程的做法在當時完全有其合理性,然而現在看來,一旦將其觀念抽離其所存在的歷史語境而加以普遍化,這種觀念卻反而成為一種禁錮進步的范式。也許正因為如此,邁克爾·蘇立文(Michael Sullivan)對林風眠的評價要高于徐悲鴻。在他看來,林風眠不是簡單地追求中西美術在風格上的融合,而是能深入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將藝術視為藝術家自身的獨特體驗和具有個性的表達。他甚至認為這就是你前述那幾位大師得以出自林風眠門下的原因之所在。

但是你在南藝油畫系讀書的時候,素描作為藝術的基礎的觀念仍然占據主流。你那時是否就已經產生了某些困惑?從你現在的作品看,你的油畫好像并沒有遵循寫實的理念,同時也不盡是對西方現代觀念的接受,依稀也有中國傳統繪畫的影子。

劉 峰:的確,我當時最大的感覺就是所上的專業課與自己所閱讀的西方現代美術史脫節。在課堂上想做一些新的嘗試是不被鼓勵的,但課下我會按照自己的興趣做很多實驗,像抽象、表現、超現實、超級寫實我幾乎都曾經嘗試過。

我哥哥是國畫院的專職畫家,我從他那里也了解了許多中國畫的知識。中國山水畫不太注重光色變化,而更多關注自然山水所蘊含之“道”,把繪畫視為“以形媚道”,追尋“道”的過程則是物我交流、尋求自我生命意義的過程。中國傳統山水畫對我的影響還在觀察方法上,西方風景畫一般是對景寫生,講究空間、透視、光源色、環境色等,視角也基本固定在一個點上。而中國山水畫則不一樣,中國畫家喜歡游山玩水,為景所動、熟記在心。回到畫室中將寫生中看到的景象用散點透視的方法組織描繪在畫面上我在自己的風景創作里也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其實記憶在心已經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

曹洪洋:我對你在確立自己職業畫家身份后首先選擇油畫風景畫作為主要創作方向感到好奇。能否說一說其中的因緣與機妙?

劉 峰:我在《一個人的風景》系列之前又繼續當年在學院的探索,畫了一年多的抽象畫,這讓我非常受益,觸及了更多美院教育所沒有的內容。但后來我越來越感到抽象畫沒法傳達自己的一些深層情感,所以開始有目的重新畫一些具象畫。記得那年夏天天很熱,就像現在這樣,有一天我嘗試畫一幅有麥浪的風景,畫著畫著自己被深深的吸引進去了,畫完之后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我覺得這就是我一直想要尋找的。之后的一段時間畫的很順手,一幅接一幅,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去辦畫展。

曹洪洋:我知道其中的《泳者》曾獲中國油畫學會主辦的《自然與人——第二屆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畫展》藝術獎。

劉 峰:《泳者》這幅畫畫的是徐州泉山森林公園的一條溪谷,現在被開發成漂流而又荒廢了,很可惜。很多年我都喜歡一個人順著溪流向山上走的感覺,聽著水流、鳥語、蟬鳴和樹葉的沙沙聲,滿眼蔥綠,感覺有如世外桃源,雖然一公里外就是車輛轟鳴的環城大道。這幅畫在我辦展出時被一個收藏家買走,后來無償拿給我參展第二屆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畫大展,結果獲藝術獎被組委會收藏了。這位收藏家朋友給了我多年的幫助,我們都是真正熱愛藝術的人。

在國內參加官方展覽一般比較困難,官方展覽一般都把主題放在首位,要求思想積極、健康向上,然后才是表現手法和藝術效果,這樣就把選擇的范圍縮小了許多。如果《泳者》沒有遇到這樣一個風景為主題的大展,恐怕連入選都很難。

曹洪洋:其實,這一系列許多幅作品都能打動我。你的風景畫與很多以寫生為主要基調的作品大不一樣。你有意識地在畫面深處加入了一個相較于其周圍環境要小得多的人形,那種孤寂、惶惑、清冷、若有所失的感覺一下子就全被逼出來了!相信你面對真實景物的感受一定是蠻復雜的。

劉 峰:是的,工作時期我一直保持著空閑時間去看風景的習慣,騎車二十分鐘就出了城市,郊外有許多山林和田野。在自然里我總是很放松也很愉悅,這可能緣于小時候在曾經農村生活過的經驗。小時候我最快樂的事就是回老家過暑假,那時的農村真的是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我經常和表兄弟一起游泳捉魚,爬樹捉鳥,雖然那時農村連電都沒有,生活也很清苦,但那些回憶一直是我記憶中最愉快、最自由的時光。現在我再回老家這些都已經變樣了,小河里全是垃圾、塑料瓶,村里開了一個私人煤礦,熟悉的鄉間小路上全是黑色的煤渣,兒時的記憶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現在我還常回到以前畫風景的地方,當年的地方現在很多都已經蓋上了商品房。這讓我感到很悲哀、失落。就像你注意到的那樣,這些風景所畫的都是城市邊緣的風景,而今天的中國社會正好處于一個城市化的進程中。就我個人的理解,城市化進程實際上是以農耕文明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社會被以西方現代社會的工業文明所入侵、取代的一個過程。

曹洪洋:但是我看到,你既沒有站在歷史理性的“高度”對這種現代化進程予以謳歌,也沒有沉入到現代派的那種傷感調調中去一味表達自己的惋惜。我隱約覺得你的油畫風景畫具有某種神秘之情。成熟的宗教情感可以使人理性地把握自身的命運,而你的作品突出了人的命運的“未知”,甚至是人的命運的“搖曳不定”,我們也許可以說這是一種原始宗教情感吧。它是出于對某種超自然之力的拜服與敬畏嗎?我感覺,在之后的《夜行者》系列中,這種敬畏似乎表現得更加明確了。

劉 峰:在《一個人的風景》之后我面臨著如何往下進展的問題,之后當我再次走進自然的時候,所體驗的更多是自然的神秘莫測,我畫了《夜行者》系列,這是一個真假交錯、物我難辨的詭秘世界,在黑色的夜幕下靠著微光。再往后我開始感受到自然的荒蕪與嚴酷,巖石、荊棘、荒原……我覺得這應該都是我在生活中體驗到的真實情感的再投射。

曹洪洋:你是否考慮過這批作品在當代中國油畫史上的定位?

劉 峰:我覺得這不是我所考慮的問題。僅就作品而言,這批風景畫應該是較為成功地傳達出了人更為復雜的內心世界,較之于單純的對景寫生和對景抒情,這批畫更加深刻的揭示了人潛意識和無意識中的自然,它們已不再僅僅是簡單的風景,而更多是一種人生體悟和生命意識的傳達。我們對自然、自我的認知能力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所以我和我的畫作現在仍然只是“在路上”而已。

曹洪洋: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一個人的風景系列》,也許它能喚起我以往的類似感受,我感覺它更加親切。后來,你為什么不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了?

劉 峰:我也覺得這批風景畫是最貼近自己本性的作品,平和、寓繁于簡、不溫不火。但后來通過展覽被過多關注時,我感動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在面對風景時,總有被人窺視的感覺,我覺得自己的精神領地被侵犯了,也很難再與風景親切的交流,于是轉向對城市題材和人性的探索,畫了《焦化廠》、《火車開過荒野》、《入侵者》等作品。

曹洪洋:你在2005年之后的畫作與之前相比可以說是“迥乎不同”。聯想到你曾在2005年去過法國,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

劉 峰:法國之行對我的影響非常大,一方面是能在盧浮宮、奧塞、蓬皮杜美術館看到世界級大師的原作,增加了感性認識;另一方面是我親眼看到了法國的自然、社會環境和普通法國人的生活狀態,法國朋友的友情非常真摯,令我非常感動。藝術家在法國也得到普遍的尊重,這是一個民族文明到一定高度的標志。在法國我實現了自己的諸多夢想,參觀了德拉克洛瓦、畢加索、米勒、莫奈、梵高、塞尚等大師的故居,還專門去巴黎郊外奧弗鎮拜祭了梵高墓。我走在法國的街上最大的感覺就是絕大多數法國人都面目平靜、心態祥和,這和中國當下社會對比鮮明,反觀中國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社會推著每一個人急速向前走,買房買車,你有我也要有,我想我們正在為了物質生活失去內心平衡和精神健康。

曹洪洋:因而你也就有了表現這種“失衡”與“異化”的需要?但是這與你之前的創作相比,變化是否太過突兀了?因為無論《一個人的風景》系列還是《夜行者》系列所關注的主要是人的內心或者說精神世界,而你的新作將焦點轉向了當下的社會。這是否存在著一種矛盾?

劉 峰:我認為并不矛盾。正如你所注意到的,這批風景里有著某種惶惑、不安和緊張的感覺,我試圖去追問造成這種情緒的社會原因和文化原因,于是我把目光對準了社會和中國傳統文化。法國之行給了一個可以比較的感性對象,我發現以往覺得很正常的現象其實并不正常,中國社會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一般都有儒道互補的雙重人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儒家和道家學說給中國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處世原則,我覺得自己也是這樣。一方面我作為一個社會人工作、生活,一方面我也會到自然中尋求心靈凈化、精神慰藉,這有些像宗教中的某種儀式。畫中一直都在奔走、思索的小人應該就是我尋求自己人格完整的化身。

曹洪洋:換句話說,你認為藝術作品是與藝術家自身“品格”緊密相關的。當然,這種“品格”不是單向度地指向藝術家的個性、藝術觀、價值觀或者道德感,它實際上是指藝術家對于他所置身其中的“世界”的一種感悟。海德格爾就曾通過天、地、神、人等四極對這個“世界”做出勾畫。他在《藝術作品的起源》中,將藝術的本質與人本身的“存在”牽連起來,準確地說是與存在的真理牽連起來。

劉 峰:海德格爾說的“藝術就是存在作品中的真理”非常有道理,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中存在著太多的視像、圖像,我稱之為“皮相”,它們并不會對我們的精神產生太大影響。而實際真正能進入我們內心深處的形象非常少,這也許是我們內心的一種自然選擇,我們的心靈似乎有種內在機制,保留那些有價值的東西,而拋棄那些無意義的東西。

曹洪洋:通過你的畫作,我感覺你對“有意義的東西”的判斷好像不是太苛刻,還是比較寬容。你既能從現實中的具象提取出“有意義的東西”,也能對觀念和抽象懷有興趣。

劉 峰:在南藝學習時我就很喜歡抽象表現主義,我覺得那是一種完全自由的表現。我也特別喜歡在巴黎的兩位中國抽象大師:趙無極與朱德群。知道趙無極先生早一些,看他的畫感覺言中了我內心中非常親近、敏感的那一部分,當時不是特別明白為什么,現在知道他把抽象表現主義和中國傳統的宇宙觀、中國山水畫、中國書法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后來也看到了朱德群先生的畫,驚訝的發現他原來是我們的徐州同鄉,他的畫非常溫潤、靈動,可以感到他對美好事物的一種追求。

曹洪洋:這是否促使你在法國之行中專門安排了拜訪他的行程?

劉 峰:是的。2005年我赴法考察時專程去探望了朱德群先生,他那時身體還很健康,我們談了許多。他談到對中國藝術界的看法,認為有的太激進,有的又太落伍。我給他看了《一個人的風景》 畫冊,特別指出其中的一幅《月色山谷》畫的就是他故鄉皇藏峪的景色,朱老先生看了之后非常感慨。

曹洪洋:我看了你近期的一些作品。我感到,你的抽象畫作不是對技巧的追求,更不是對大師之作的刻意模仿,而是你覺得有這種表達的需要。你始終有“話”在說。中國現代語言觀念已經在西方影響下將“音”、“形”、“義”納入一個同一的世界,而在古代一直是強調弦外之音、象外之意、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我所說的“話”即指這種“話”。

劉 峰:我本科的畢業論文就寫到自己當時無法創作出深刻感人的作品,因為自己從學校到學校缺少真正的社會生活、情感體驗,畢業之后的十年工作證明了這一點。我覺得生活體驗就像一種食品,別人無論怎樣向你解釋都比不上你自己去品嘗一下。正是因為后來有了許多的人生經歷以后,我才覺得自己有許多東西要說,迫切需要選擇一個媒介來表達,所以才有了這批創作。

曹洪洋:中國油畫乃至中國美術發展到了現在這樣一個階段,一部作品是否“有話要說”似乎已經不能成為評價這部作品水平高低、價值大小的標準了。一位當代油畫界的中堅人物曾談到,一部作品將來能否升值主要地還是在于它是否“畫得好”,而他所謂的“畫得好”主要是在技術層面而言。這體現了中國當代油畫的主流創作追求和發展趨勢。但我們遺憾地看到,“畫得好”的作品有不少,但其中大多卻蒼白無力。

劉 峰:2007年我到中央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批評研修班學習,系統地梳理了中國現當代油畫的進程,其間我也常去798藝術區和宋莊畫家村。但在那里我感到很少能見到真正讓自己心動的作品,雖然有不斷涌出的新畫廊、新畫家、新雜志,實際上并沒有多少真正感人的作品,很多東西一看就是“速成品”。而且我也深刻體會到那種被稱之為“符號圈地”的現象,很多的畫家急不可耐地尋找自己的畫面符號,然后急切去生產、銷售、致富。在宋莊時見到一些所謂的“成功畫家”,圈地蓋樓,高宅深院,雇傭槍手作畫,批量生產,美其名曰“當代繪畫”,我覺得這樣已經失去了繪畫作為一種精神探索工具的意義。對藝術圈的這些亂象我很排斥,我希望遠離這些紛擾,真正回歸藝術本身。

曹洪洋:那么,你所理解的“藝術本身”是指什么呢?

劉 峰:我覺得藝術在整個人類文化中占有這么崇高的地位,一定有其深刻的內在原因。藝術應該像一個用來平衡我們整個精神生活的砝碼,哪里有失衡,哪里就需要它來平衡。就像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歌頌人性,反抗宗教勢力的壓迫;十九世紀末表現主義繪畫張揚情感和個性,反抗工業時代的機器與“異化”;中國元朝的隱逸山水畫與反抗異族的殘酷統治等等。作為時代的每一個個體,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生活與隨之而來的喜怒哀樂情感,當這些情感平靜下來后,我們的內心世界會渴望對此獲得一種感覺上的認知,這是人追問世界和生命本質的一種必然,藝術幫助人們做到這一點。

曹洪洋:自古至今,西方對于藝術的本質論追問真可以說是眾說紛紜,“百口莫辯”。東方則很少以下定義的方式去切入這個問題,而是看重如何“去做”。換句話說,西方沉浸在“邏各斯”的世界中去把握,而東方習慣于在具體的生存活動中去體驗。隨著現象學一百多年來的發展,西方目前基本上已不再依據實證主義傳統和邏輯命題方式來談論藝術問題了。海德格爾的“基礎存在論”將藝術問題放在“生存論”的平臺上予以考察。根據海德格爾,只要我們“活”在藝術之中,那么一切“形式上的”關于藝術的問題就全都煙消云散了。你對“藝術本身”問題的回答與海德格爾的觀念是相契合的。

作為一個“活”在藝術之中的人,你能否給我們描述一下你的創作過程?

劉 峰:創作根本還是源于一種內在的需求。畫家作為一種職業,有能力也有義務去面對這種內在的追問,把繪畫作為精神探索的工具,表達自己的思考,并最終在畫面上描繪出來視覺形象。這既是屬于個人的,也是屬于社會和時代的。繪畫并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那樣涂涂畫畫,畫個人物和花花草草那么簡單。我自己的創作也源于這種解讀未知形象的強烈沖動,當生活里的某些境遇無法得到正確解讀時,我會因此感到困惑。于是日常積累的圖像記憶會提供給我一個基礎的形象信息庫,幫助我一一解讀未知的形象,我在自己的內心里反復揣摩、建構這些形象,并隨手畫上一些小稿,一次又一次的接近目標,失敗否定再重新開始,這是一個異常困擾和折磨的過程,藝術創作的苦與樂也皆在此。實際上大部分的創作過程都在這個階段,真正上大畫面時,已經是胸有成竹了。

曹洪洋:在這個絕非一帆風順而是“飽受暴虐”的過程中,你所面對的主要困擾是什么?

劉 峰:我覺得自己時常受到理性認識的誤導。理性在先往往會將繪畫拖入一種圖解化的傾向,讓繪畫形式圍繞主題服務,這樣無形之中就限制了繪畫自身的表現能力。我經常會有這樣的體會:某天有個精彩的想法,急不可耐的表達在畫布上,自己也激動不已。第二天回過頭再看,遠遠沒有達到應用的水準。后來我意識到這是早年所受主題創作教育方式的回流,也就是你所說的庸俗社會學的“題材決定論”。理性認識是一種邏輯認識方式,與繪畫的多元思維完全不同。英國當代繪畫大師培根就說過“不可能解釋畫,只能圍繞畫說點什么。”維特根斯坦也曾說過 “對不可說的東西我們必須保持沉默。”我想今天的觀念繪畫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曹洪洋:最后能談談你對自己未來油畫創作的期望嗎?

劉 峰:如果說我年輕時代考藝術學院是一種青春的熱血和夢想的追求,那么多年之后回歸繪畫則是一種深思熟慮和不可抑止的繪畫沖動。繪畫之路是一個漫長的一生的路,作為畫家要有忍受生活寂寞和創作痛苦的品質,當然我還要感謝在創作低谷時期給我不斷支持的家人和朋友。作為畫家最高的榮譽莫過于能為美術史做點貢獻,我覺得林風眠先生已經為我們開拓了中西繪畫融合之路的先河,趙無極、朱德群和我的老師蘇天賜等人前赴后繼,作為后輩的我們理應將這條路延續下去。中國油畫有著西方經典繪畫與中國傳統繪畫兩者作為深厚依托,今日的中國也已融入世界,走上了復興之路,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個人覺得自己在油畫創作的思想深度、題材、技法上還有很多的東西可挖,希望自己未來能不斷推陳出新,創作出一些滿意的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在线公开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国产另类视频|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人与鲁专区| 午夜视频www|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a级在线| 日韩第八页|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欧美精品另类|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午夜不卡福利|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99在线免费播放| 精品人妻AV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色| 毛片免费网址| 色精品视频| 99手机在线视频|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在线精品自拍|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欧美成人A视频|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激情成人综合网| 在线免费a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久久毛片网| 不卡色老大久久综合网|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伊人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