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思維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個詞,在百度詞條上它的定義為“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的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它是目前大家都比較認可的一個定義。從9大思維,19條法則闡述互聯網思維下的教學設想。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教學設想;解讀
《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拜讀過了。本書通過9大互聯網思維、19條法則解讀了當今社會的商業模式趨勢,解釋了一些令人驚訝的商業現象。我覺得這些互聯網思維以及這些法則同樣適用于學校。下面就讓我一一進行解讀。
一、用戶思維
用戶思維是整個互聯網思維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思維。用戶思維,是指在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思考問題。作為學校,必須要從教學行政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校文化。只有深度理解學生才能生存。沒有認同,就沒有成績。這一思維有幾個法則:
法則1:得“后進生”者得天下
當然,我這里的后進生單指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一個成功的老師,更多的是抓住了后進生的心理需求和他們的學習特點。每個后進生雖然學習成績不怎么樣,但是內心并不認為自己是不優秀的,他們內心更多的還是認同自己的優點。當教師的教學過程不能讓學生成為其中互動的一部分,那你的這節課必然就是失敗的。
法則2:兜售“參與感”
一種情況是按需定制,這個在網絡普及且網絡教學平臺完善的情況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目前,國內外比較流行的就是MOOC以及Coursera了。這兩個都是屬于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
另外一種情況是在學生的參與中去優化課堂。這個比較適用于傳統的課堂模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感受,學生的體驗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例如,學生如果覺得教師上課講的時間太長了,自己思考的時間太短了。那么,教師就相應地要調整上課的講授時間和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
法則3:體驗至上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能感受到自身在學習知識或者技能。并且這種感受不能是枯燥郁悶的,而是要有不斷的驚喜。學生的學習階段本來就是一個好奇的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本來就應該充滿驚喜。學習要學以致用,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如果學生能把他學習的知識都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能夠解釋一些生活現象或者能夠完成一些實際的任務。那么,他們就能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二、簡約思維
這是一個速食年代,從孩子開始就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上課時間也變得比以前短了,所以教師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重點教授。
法則1:專注,少即是多
每節課的知識總有一個重難點,每節課的教學牽涉中考或者高考的考試要點也不會多。那么,我們在上一節課的時候就要抓住這個點展開教學。在我所在的學校,總是會有一些老師恨不得把所有的細枝末節都給學生一點點地扒拉開講,結果本來學生看一眼自己也能明白的事情她也翻來覆去地講。學生在她講的過程中越來越沒耐心,也越來越不專心,結果講到重點地方也沒有人聽講。最終,教師上課上得很辛苦,學生最后成績卻很不理想。
法則2:節約即是美
這個法則主要是說教學所用的PPT。本來白底黑字就是最顯眼的、最清楚的展示方式。可是,有些老師就是為了追求美觀,弄得各種顏色的背景加上各種形式的動畫。結果,雖然這個PPT看起來不錯,用起來效果卻不怎么樣。投影效果不好的情況下,學生壓根看不到PPT上的字。
三、極致思維
極致思維就是把課堂、學生的體驗、教師的服務做到極致,超越學生和家長的預期。
法則1:打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
新東方的課程為什么如此受歡迎?新東方學習的學費也挺貴的,學習內容也只主要針對考試,可是還是有很多人推崇,愿意去那兒學習。我認為就是他把課堂教學做到了極致,新東方選擇的任課教師,尤其是很多英語教師的英語課堂內容豐富多彩,對知識考點的把握又很到位,所以他可以把很多人送出國門。這就是超出學生預期的,讓學生尖叫的課堂。
法則2:服務即營銷
教師如果能關注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做到極致的關愛。那么,學生一定很樂意學習。我在上信息技術課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這樣的學生。他對于上課沒有任何興趣,總是吊兒郎當。但是有一次上課用Word中的畫圖工具畫一幅畫的時候,他是畫得最快最好的。我馬上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并且展示了他的作品。這以后,他就越來越喜歡上這門課。
四、迭代思維
教師的教學模式的形成過程就是一個迭代思維的過程。我們首先以一個最基礎的課堂模式為基礎,然后根據學生的體驗,自己的反思不斷地改進,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允許犯錯、允許嘗試。最終,形成一個適合自己也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模式。
法則1:小處著眼微創新
在教學過程中,也許教師不注意的一些小細節,卻是學生關注的點。在我們學校,一次我發現學生的作業本上老師用了一種印章來給出評價。這些印章的內容不同,每個學生作業本上即使都是優秀的作業得到的評語也不相同。學生對于這個評價方式就很喜歡。另外,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或者成績的時候,哪怕只關注他一個與眾不同的優點,哪怕是非常小的一個點。學生都會非常高興,非常受鼓舞。
法則2:快速迭代
每節課上,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以及學生對于教師的反饋都要及時。這樣,學生馬上就可以知道這節課他表現得怎么樣,教師也明白下節課要相應的調整哪部分內容。這樣,即使是一個年輕教師也可以很快成長,另外學生也會及時補充自己沒有在這節課上掌握的知識。
五、流量思維
流量思維換成在學校就是生源要廣,學生要多。
法則1:免費是為了更好的收費
這個法則在義務教育階段看起來不合適。但是對于一系列的私立教育機構或者類似于新東方這些教育企業確是必須的。假設,我們把一些基礎的教育資源作為免費的教育資源開放給公眾。那么,這些資源的使用者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你的用戶。然后你就可以采取其他手段進行收費。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就是360了,用免費的殺毒軟件侵占市場然后一闕而起成為互聯網巨頭。
法則2: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剛才說的免費到收費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到一定的“臨界點”。只有用戶數量達到一定的值,才有可能出現新的商機或者是價值。
六、社會化思維
社會化教育的核心是網,教師面對的學生是可以以網的形式存在。
法則1:利用好社會化媒體
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不僅限于課堂之上,課下的交流也很重要。一個教育者兼任多種角色,如何使這些角色更好地和學生融入一起。我們可以利用社會化媒體,例如微信朋友圈等等。
法則2:眾包協作
教育不可能單靠一個人,再好的教育者也需要和周圍的人交流。這些人有可能是老師,有可能是學生,也有可能是其他行業的人。如果使“天下賢才入我彀中”,一個學校或者一個教育平臺就可以發展起來。例如,我國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的教育資源也是大家所有的使用者都參與進來,自己提供資源也學習使用別人的資源。
七、大數據思維
大數據思維是指對大數據的認識,對教育資源和關鍵競爭要素的理解。
法則1:小企業也要有大數據
一個學校即使再小也要有自己的大數據。例如,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制訂學習計劃,各個科目的老師可根據學生歷年的學習成績、教學表現等有針對性地設計自己的課程。
法則2:你的用戶是每個人
在現在的傳統教學中,可能很難實現針對每個人的用戶管理。可是,在互聯網普及,網絡教育日趨成熟之后。我們就可以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管理,學生一進入教室或者一進入學習環境,關于這個學生的所有的個人信息,包括生活愛好、學習表現、優點特長等就都展示在教師面前。那么,教師針對他制訂的教學計劃就像是專門做了一道他最愛吃的可口飯菜一樣,一定會大受歡迎。
八、平臺思維
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平臺思維最有可能成就產業巨頭,教育產業也一樣。
法則1: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
平臺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個多主體互利共贏的生態圈。教育對于整個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能力最終就體現在了教育科技的競爭之上。所以,將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很有可能就是以教育科技為中心的生態圈之間的競爭。教育生態圈涉及多方利益,學生需要學習知識技能,教師以培養學生為職責,企業需要優秀的人才為之工作,社會需要優秀的管理者,科技需要以發達的教育為基礎。
法則2:善用現有平臺
當你的能力不足以建立一個大型的生態圈的時候,就要善于利用現有的平臺。作為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可以利用的現有平臺有MOOC、Coursera以及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
法則3: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
平臺內部化,就是要變成自組織而不是他組織,他組織永遠要聽命于別人,自組織是自己來創新。例如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或者每個學校自己的校本資源庫都可以實現自組織,讓所有成員自己來創新,自己來參與組織。
九、跨界思維
隨著互聯網和新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變得模糊。教育產業也可以發展成為多元化的產業結構。
法則:攜“用戶”以令諸侯
那些能夠參與乃至贏得跨界競爭的企業的秘密是什么?是用戶。他們一方面掌握著用戶數據,另一方面又掌握用戶思維,自然能夠攜“用戶”以令諸侯。未來不僅僅是商業、教育,所有的行業都有可能因為互聯網思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最后一個法則:用互聯網思維,大膽顛覆式創新。
參考文獻:
趙大偉.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03.
作者簡介:邊敏,女,1989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億利東方學校,研究方向: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