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于幼兒的一生,可以說是尤為重要的,這種好的習慣會伴隨他們的一生,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匪淺,因為幼兒的習慣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要有耐心和恒心,讓孩子習慣的培養,有一個過程,不要因為太高,而失去信心。
關鍵詞:幼兒;良好行為;養成教育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我們在開展幼兒教育的時候一個長期研究的課題,因為我們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要采用一些有效措施來進行教育模式的開展,這些措施是我們長期以來研究探討的,因為習慣的養成是我們必須遵循的規則,我們一直以來就是在進行合理的方法與途徑的探索和研究。
一、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幼兒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希望,所以從小就應該讓幼兒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有一個好的個人素質。但是習慣的養成不會是一朝一夕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要不斷進行自我教學方法的完善。幼兒的教育方式是多種多樣的:(1)道德層面的,就是在道德意識的支配下,進行道德標準和道德行為的操作,因為道德是一個人一生的精神財富;(2)活動習慣,就是在進行活動時對活動態度的積極性和客觀性;(3)生活習慣,就是日常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每天按照規律來進行學習和生活,這樣為他們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4)讓他們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勞動習慣的養成是他們一生都會受益的行為習慣。勞動也是積極地熱愛生活的一種具體表現。
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措施
現代大多數都是一家一個孩子,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尤其關注,但是大多數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夠科學和理性,所以在養成教育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所以孩子就會有很多不良行為習慣的養成,加上現在孩子都是由老人帶大,所以隔代人過分地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在很多的行為習慣上出現了偏差,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對孩子進行合理的調節,讓他們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1.老師做到言傳身教
老師一直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尤其是對于幼兒,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老師可以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孩子的觀念當中,老師一直以來都是他們的榜樣,他們在習慣形成的時候更多的是跟老師接觸,所以就會去模仿老師的行為以及習慣。
幼兒園就要對老師的言談舉止和行為習慣提出嚴格的要求,老師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言傳勝于身教。在開展工作的時候教師的規范行為一定要做好,這樣幼兒就會從中受到好的教育。對于小孩,有時候他們都會很任性和不講理,我們開展空洞的說教不會有任何的用處,這個時候對幼兒進行教育,就要老師來言傳身教。
2.創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
孩子行為的養成,幼兒園的外部環境是一個方面,還有就是家庭教育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層面,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很多不良習慣的養成都和家庭教育不對有很大的關系,還有就是幼兒教育的不得當有一定的影響,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生活就是他們上的第一堂課,家長必須學會上好這第一堂課。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能夠非常好地分清楚習慣的好壞,對于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老師和家長要進行緊密的配合,經常聯系,了解孩子在短期內的動向,出現不良的行為要及時進行糾正,給孩子進行雙方面的一致教育。幼兒園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及時地糾正家長對孩子遷就行為的養成,其實很多孩子的壞習慣就是因為家長的過度遷就,那么就和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了解清楚情況,說明白利弊,還要教會他們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這樣老師和家長的思想就會保持一致,可以有效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另外,找到孩子不良行為習慣出現的源泉,學會從根源上來矯正不良習慣。沒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孩子很多的時候都不會處理人際關系,所以人際關系就會感覺異常混亂。那么我們就要對幼兒的人際關系進行調整,加強互動游戲,讓孩子在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互幫互助的學習方式來調整學習方法,進而更好地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矯正,通過這種集體互動模式來進行好習慣的相互培養。此外,堅持培養訓練為主的教學方式。一個壞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說要經歷很長時間。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做到不急不躁、不氣餒,要有耐心和恒心,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改正他們的不良習慣。適當地給他們做一些監督和提醒,來進行及時的更正。最后要有鼓勵和獎懲措施,在進行糾正的時候,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及時進行問題的糾正,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以及表揚,這樣他們的行為習慣就能夠更好地養成,時間長了,壞的行為習慣就會被好的行為習慣代替。
3.在與其他幼兒相處中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他們更加喜歡模仿同齡人的動作和習慣,那么我們就要在孩子玩的時候,讓他們來學習和模仿同齡人的好習慣。比如,在吃飯的時候,有的孩子就比較愛干凈,就會去認真洗手,這個時候老師就要樹立孩子的這個典型,讓其他孩子以她為榜樣,發揚這個好的習慣,孩子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就會養成愛干凈的好習慣。還有就是在進行游戲的時候,我們可以盡量地設置一些團隊合作比較多的游戲,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養成好的習慣,讓孩子在進行團隊合作的時候能夠照顧其他團隊成員的感受,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比如,我們可以開展兩人三足的游戲,在進行游戲的時候可以分小組運用小組競爭模式,在競爭的過程中來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現在是高速、激烈競爭的年代,在這個年代對孩子競爭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
讓孩子在這種潛移默化中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因為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孩子直接的接觸都是同齡的孩子,每天和他們一起嬉戲打鬧。如果我們培養孩子向其他孩子學習的好品質,這樣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就會對其他孩子好的行為習慣進行學習,這對孩子今后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我們在進行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教學的時候,一直都是遵循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雙管齊下的教學模式,再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老師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進行教育體制創新的核心人物,因為老師一直是孩子模仿的對象。老師教育的時候要積極地重視方式和方法,不要只是一味地進行說教,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還有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不但要給孩子創造好的學校環境,更多的時候還要給孩子創造好的家庭環境。這樣孩子就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夏冬麗.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操作[H].科教文匯,2011(05):73.
[2]朱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策略[J].科學大眾,2014(01):39.
作者簡介:何燕平,1979年6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大山幼兒園,研究方向:進行幼兒的品行教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