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高三教學,對怎樣走出教學誤區進行了有效探討與實踐。
關鍵詞:數學教學;高三;反思
高三作為人生的關鍵點,它是整個中學階段步步為營的成果,只有注重學習方法與訓練方式,才能取得好成績。從近年來的高三教學過程來看,很多地方依然有待提高。
一、對當前高三數學教學誤區的反思
從當前的高三復習情況來看,學習時間有限是其主要問題,尤其是對數學課程的復習,由于知識結構復雜、基礎點多,在高考的壓力下,部分老師最求進度,很容易忽略復習要點與進度控制,使學生的基礎知識與覆蓋面存在問題。另外,也有部分老師受時間影響,并沒有做到查漏補缺和總結復習的要求,大部分學生在題型與理論知識等數學概念學習中,缺乏對高三復習的全面把握,一旦數學教學缺乏可操作性、系統性、檢測性,就會影響數學成績。在這過程中,數學能力的生成、發展與思維方式,都需要加強復習,尤其是數學概念的外延、內涵,通過掌握數學定理、公式、結論推導過程,讓高中數學學習循序漸進地進行。
二、高三數學教學方法的總結
1.重視知識體系創建
從歷年的學習情況來看,牢固的知識體系明顯優越于題海戰術。因此,在進入高三復習期后,老師應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其打好基礎,通過制訂教學目標,保障教學效率。在復習課備案中,老師除了要做好備課工作,還必須明確知識框架和數學結構,例如,函數方程、數形結合等,通過選用特殊值法、排除法、直接法、極值法等方法,確保學習框架與教學目標。
在數學教學中,復習始終是教學的重點,所以,教師必須做好挖掘潛能、探究工作,老師在掌握歷年考試大綱外,還必須根據學生已有的基礎,進行知識鞏固,這樣才能保障學生在基礎題型中不失分。
2.強化專題訓練
在高三數學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必須在已有基礎體系上,強化各種模擬題、訓練題訓練。在這過程中,老師選用怎樣的題型,怎樣打造教學任務,都和學生的成績有直接關系。因此,在高三數學第二輪復習中,老師必須注重典型問題、難點的反思工作。對于高中數學知識點多、面廣等情況,老師必須抓住典型案例,針對典型試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與講解。同時,在專題訓練中,為了達到訓練要求,我們應該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靈活運用各個知識點,切忌過多、過簡、過難,在舉一反三的題型訓練中,進一步增強數學解題能力與創新水平。
3.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在高三數學訓練中,除了要有專題訓練外,老師還必須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對于高三的第三復習階段,在一年的復習環境中,學生會明顯地感到疲憊,所以,很多學生在最后復習期間開始放松。針對這種情況,為了確保考試成績和復習功效,老師必須引導學生用平常心對待考試,在實事求是的情況下答題,這樣才能培養出頑強拼搏的精神。為了保障考場發揮,除了要對基礎知識、解題能力以及技能進行反復練習外,還應該注重心理、節奏、時間調節,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時間,做到運籌帷幄。
三、提高高三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強化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
高三作為社會人才結構的重要內容,除了要進行基礎性教育外,還必須樹立長效發展的品質,這樣才能讓學生從精神、心理上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如,在關于x的方程x3-ax2+a2-1=0中,只有一個實根,解a的范圍。在解題時,很多學生都會將x作為主元,然后再求x,對a進行討論,但是求解過程比較復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反客為主,方程中有x與a兩個字母,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進行創新性思維。
數學學習作為一種創造性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克服困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結合學生心理承受與適應能力,加強美德渲染,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知識應用能力。對于考試成績、難度與頻率之間的關系,老師、家長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源頭上做好保質保量工作,這樣才能達到提升學習質量的要求。
2.重視可持續發展能力
高三作為特殊時期,它面臨著就業與升學的雙重選擇。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規律,不斷引導學生發展,這樣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f(x)=ax2+(2a-1)x+1,在區間中的最大值是3,解實數a。在對這道題求解時,不僅要明確區間關系,還必須討論拋物線開口,解答復雜,很容易影響思緒,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該觀察好情況,結合二次函數的最小值與最大值,進行思維轉換,或者運用代入驗證法,就能快速弄清題型,得到答案。
總之,我們必須整合高三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減負、提高復習效率出發,幫助學生找準學習與復習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鄧旭.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的反思[J].學習方法報:語數教研周刊,2011(19).
作者簡介:周楚卿,男,1972年8月出生,本科,現就職于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第九中學,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