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當今大多中國學生而言,從初中才開始正式學習英語這門外語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戰,所以濃厚的興趣成為學好英語最重要的敲門磚。然而很多學生無法真正被正確地引導來探索這門陌生而又神秘的語言,甚至被培養成“啞巴英語”。怎樣在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讓學生對此產生興趣,進而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方法很關鍵。
關鍵詞:興趣;英文歌曲;歐美卡通電影
俗話說:“引水方知開源不易。”的確,任何事情在一開始做的時候有許多可知和未知的問題和困難擺在我們面前。企業家創業也好,科學家科研也罷,更不用說教師教學了。萬事開頭難,但我們也懂得,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怎樣打響頭炮呢?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英語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我曾經在教學第一節英語課之前反思過自己當初是為什么喜歡英語,如今互聯網發達的時代,隨意上網百度搜狗培養英語興趣,跳出來的答案無非都是聽英文歌曲,看歐美電影。那么,我們就以這幾項為切入點來重新談談如何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聽英文歌曲
相信大多數的人對音樂都不討厭,現在的中學生也幾乎沒有不喜歡聽音樂的,所以用聽歌曲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最好也是最直接的。
但是并非所有中學生的口味都如你所愿喜歡歐美的流行歌曲。有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喜歡一首歌的原因首先是因為旋律,然后才會去關注歌詞。我曾經在課堂上給學生放過一首英文歌曲Skate Boy,那是我第一次放英文歌給他們聽。結果所有的學生非常喜歡這首歌的朋克旋律,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要求我把歌詞寫出來,而百分之七十的學生知道這是來自加拿大的朋克小魔女艾薇兒第一張專輯里的歌曲。
此時的課堂氣氛已和枯燥的講解單詞完全不同,十幾歲的孩子對有名的人和故事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會津津有味地聽你解釋什么是格萊美音樂大獎以及它的歷史和榮耀,還有那些最佳男女歌手、最佳新人等等獎項的英文是怎樣表達的,甚至從歌名就可以幫助我們學短語。
二、觀看歐美卡通電影
除了聽覺上的享受,我在完成正常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會帶領學生觀看歐美原版電影,既可以練習聽力,培養語感,又可以讓學生模仿標準英美發音。到目前為止,我給他們放映過的電影有Up(飛屋環游記),Kongfu Panda(功夫熊貓)和Horton hears a Who(霍頓和無名氏)等等。這些電影都有共同的特點:第一是動畫片,第二是喜劇,第三是關于某種精神。
我首先選擇的就是動畫片,卡通電影里充滿的天真童趣是任何題材電影都代替不了的。最為關鍵的是第三個因素:精神。拿Horton hears a Who(霍頓和無名氏)這部電影來說,故事的梗概是一只叫霍頓的大象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坐落于灰塵之上的小鎮,為了保護小鎮居民的安家樂業,霍頓歷盡千辛萬苦要為他們尋找一個絕對安全的落腳點。影片最核心的一句臺詞:A person i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世間萬物,眾生平等)。在以人類為主宰的星球上,除了我們已知的生物,還有許多未知的事物值得去探索、去了解、去尊重,并且盡可能地和諧共處。
我不確定這些中學生在看這部電影除了大笑之外會有什么感受,但當我在電影結尾時做例行教育,為他們講解影片中的一些內容時,學生點頭,微笑地響應我,并且迫不及待地搶答我的問題時,我的目的達到了一半。
另外一半的目的,是讓每個學生記下影片中他們印象最深刻的臺詞,中英文都可以,這也是觀看歐美電影的亮點。因為沒有非得要記得英語臺詞這個限制,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任務。當他們給我中文的臺詞時,我會幫助他們還原成英文,這樣會使他們對英語的表達記憶更深刻。當然不少學生能給我好幾個英文臺詞,這讓我欣喜不已。
興趣是每個人都有的,重點就在于能不能被培養和激發出來,我相信教師只要用心去觀察,用心去體會,便能感受到學生的內心世界,他們或許不太懂得大人們行為方式的規則,我們也不該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學生的身上。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想要他們成為領導者,就必須要讓他們對應該享有的權利感興趣,方可進行接下來的教學活動。
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和探索是無窮盡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蔡婷.高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現狀調查與培養策略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張若楠,女,1986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安徽省合肥市第48中學濱湖校區,研究方向:中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