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課堂中,細節處處存在,這需要教師的慧心捕捉并巧妙地加以生發應用。和諧的課堂氛圍促生有效細節。優化課堂設計,預設有效細節。美化課堂語言,生成有效細節。
關鍵詞:細節;有效細節;語文教學
無效的細節會造成失敗的教學;成功的教學必定離不開有效的細節。關注細節,反思過去我們習慣的一些細節,發現課堂細節中有些是無效的、低效的,從而造成教學的失敗。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細節處處存在,這需要教師的慧心捕捉并巧妙地加以生發應用。
課例: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第二課時
老師:中秋佳節賞圓月的習俗相信同學們并不陌生……
某學生在臺下興奮地說起了家鄉的月亮。
老師:看見張銀(化名)同學的表情很興奮,請她來為我們說說吧!
學生:我家鄉的月亮在中秋節這一天不是很圓的,但是老老少少也會坐在一起吃吃月餅,聊聊天。
老師:對呀,我也聽過“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你觀察得很仔細。還有哪位同學也想說說關于月亮的內容?
同學們紛紛發言……
在這節課上,學生的反應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備課中我沒有準備這些教學環節。正是這些“節外生枝”的細節,讓我迅速捕捉住了,從而掀起了一陣課堂的高潮。在教學后記中我激動地寫下這樣一段話:感謝提起家鄉月亮侃侃而談的張銀,是你讓老師和同學們擁有了了解蘇軾內心的契機;更感謝聰明機智的同學們,是你們讓老師重新認識了語文課堂的精彩在哪里,是什么。這次的經歷也啟發了我:上課時“朋友式”交談令我捕捉到了一個有效的教學細節。
那么如何在課堂中挖掘有效細節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和諧的課堂氛圍促生課堂細節——和諧共贏
師生間一般要經歷“接觸、親近、共鳴、信賴”四個步驟,才能建立起親密無間的關系。和諧的課堂氛圍可以促進師生間交流,有利于產生有效的課堂細節。
就在不久前,我有幸聆聽了小學的一堂語文課。其中上課的楊老師設置了一個環節——師生共演課本劇。在悠揚的《琵琶語》的旋律中,我仿佛乘著時間的翅膀飛到了陸游父子讀書的那個夜晚,畫面中的人物靜靜地訴說著父親對兒子說的肺腑之語。楊老師抑揚頓挫的聲音很符合愛國詩人的諄諄教導之風,學生洪亮而大聲的讀書聲也如一曲靈動的心音,師生共譜出和諧的古詩之曲,我很享受!這個教學細節顛覆了我對課堂氛圍的理解,過去我以為教學氛圍是一個即興的東西,它如“天時地利人和”般可遇不可求。但是經過這一次聽課,我認為教學氛圍是需要精心預設的,它是教師精心預設后生成的較好氛圍。
二、優化課堂設計,預設課堂細節——匠心獨運
我校在11月份開展了一次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以自讀課本中的一篇《我的啞巴父親》作為活動課題,一共有9人參加,我聽了其中的三堂課。組內評課時,大家眾說紛紜,焦點是評價為好課的標準是什么。我認為這三堂課都是好課,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別具匠心的設計。
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中,有的側重于學生的朗讀,有的側重于內容的解讀,有的側重于學生的表達。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緊緊圍繞著語文學習的“聽、說、讀、寫”展開的,課堂細節雖小,但能見微知著。有位特級教師說:“透過教學細節,我們可以見理念、見價值、見功力、見境界、見智慧、見魅力……”點滴的微末決定著教學的成敗,精心設計的教學必定離不開對細節的設計。
三、美化課堂語言,生成課堂細節——妙口生花
課堂語言是組成課堂內容的基本材料,我們老師依靠的是“口口相傳”的方式,把知識傳播給學生,那么過于隨意的、粗糙的、不雅的語言就難登“三尺講臺”了。精心鍛造自己的課堂語言非常重要。
課堂的語言千篇一律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再精彩的語言也只能用幾次,經常換個說法,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聰明的教師會讓自己的課堂語言如“雪中炭”“六月風”,讓學生聽課時如沐春風。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刻閃現著一個個鮮活的細節,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有意識地創造與開發課堂細節,賦予課堂細節更多的教學價值,讓細節生成別樣的精彩。
課堂細節雖小,卻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課堂細節雖小,卻能閃耀出教師智慧的光芒;課堂細節雖小,卻是師生間靈動的創造源泉……
參考文獻:
楊昌興.語文教學中提問的策略[J].才智,2009(21).
作者簡介:華燁,女,1980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無錫市東亭中學,從事語文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