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什么叫生態大課堂呢?生態大課堂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只要有學習發生的地方就是課堂,它包括教室內外與校園內外。這一新的教育觀認為,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
關鍵詞:生態課堂;模式構建;導學案
我們的理念是:培養人才從改變課堂入手,建構生態大課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人才的主渠道,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學質量的載體。
一、生態大課堂模式建構的基本內容
1.平等是原則
生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努力促成生生、師生間的平等對話,生成學習內容。
2.小組建設是關鍵
建立、完善學習小組,實現組組、生生、師生間的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要求教師提前把全班學生分成活動小組。每6~8人為一組。組員根據成績做好搭配,組內構成AA、BB式組合,學習時,兵教兵、兵練兵,組間交流時,人人是課代表,人人是參與者。
3.導學案是路線圖
導學案為學生高效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途徑,它是課堂知識結構體系的呈現表,是學生課堂展示的備份材料,是學生課堂學習的隨堂記錄本,是自我反思小結的文本材料,是以后復習鞏固使用的學習材料。問題探究是導學案的關鍵,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使學生在預習的時候“不看課本不行,課本看不細不行”,問題“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不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思考興趣。
二、生態課堂模式的成效
1.轉變了教育觀念,提高了業務能力,激發了教師爭做課改先鋒的熱情
現在,全校領導、教師都積極投身到了課改的熱潮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共同探討、研究,尋求課堂教學創模達標的新模式。多人被省市評為課改先進個人,2011年5月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授予全國“十一五”教育科研先進集體,2013年我校被遼寧省評為課改先進集體。
2.加快了學校教科研的發展,形成了深厚的教研之風
學校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校本教研教材,如,《教學改革一百問》《六步高效教學法實施方案》《導學案解讀》《教學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進一步深入推進教學改革的意見》《教學檢查50細則》等,豐富了生態課堂理論,使我校教本教研更進一步。現在全校累計聽評課10080節,125名老師講公開課,寫出了366份教學反思,有155位教師教改課驗收過關,有48位教師被評為教改先鋒,現在新一輪次的教改標兵評選活動正在全校逐層次展開。
3.師生的課堂變成了生命的、生長的、生活的、生成的、生動的課堂
教師把學生當成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來對待,珍惜、尊重、欣賞生命。不去雕琢適應教育的學生,而去探索適應學生的教育,極力探索快樂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現自我的成功之路。課堂和諧共生、動態平衡,師生、生生激情燃燒,心靈碰撞,智慧交鋒,價值共享,共同成長。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一改課堂死氣沉沉、課堂上沒有一個睡覺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學生的學習成績顯著提高。
4.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
生態大課堂要求我們不是去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為每個學生創造適合教育的機會,逐步培養和強化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主參與、自主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組織特色活動,促進全面發展。課外體育活動也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課堂教學無法媲美的靈活性與自由性,對于某些自覺性不強的學生來說更能鍛煉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
實踐證明,在實行自主管理之后,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責任感也得到加強,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樹立了“學校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識,在自主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為學校獻計獻策。
在生態課堂的建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阻力和困難,有過困惑,有過遲疑,有過反復,有過波折,有時還要承受壓力、不解甚至指責,我們都堅定不移地走了過來。轉變觀念是前提,俗話說,觀念一變天地寬,貫徹課改理念,轉變傳統觀念,必須下工夫去做。
參考文獻:
劉永勝.正確對待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的矛盾[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11).
作者簡介:王玉琨,女,1980年7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遼寧省北票市第三高中,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