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最重要基地。加強普通話的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需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普通話教學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理論的學習,又要重視普通話的訓練,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關鍵詞:普通話;課堂教學;教學改革
普通話是國家的通用語言,推廣與普及普通話是國家的基本政策。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出臺了多項措施,以促進普通話的推廣。中職學校是普通話推廣的重要陣地,在《中職業語文教學大綱》中對中職業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職學生要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畢業時普通話水平要達到國家語委規定的等級標準。”
一、中職學校普通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普通話的重視性缺乏認識
普通話對中職生的未來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人們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中職學校的學生一般都基礎比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對于普通話這樣的學科,他們認為只要能講一些,別人能聽得懂就行了,沒有真正地重視起來。這也對普通的教學效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2.普通話教學方法簡單
在中職學校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還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有的學校甚至把普通話教學與其他課程結合起來上,沒有真正把普通話放到重要的位置來抓。這也就使學生對普通話的教學失去了興趣,自然也就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
3.普通話教學組織形式單一
普通話教學組織形式一般都是以統一授課的方式,缺少針對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水平不同的各類學生,無法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要求,更不可能達到統一的標準。
二、中職學校普通話的改革策略
1.加強對普通話教學的重視
從學校、教師到學生本人都要提高對普通話教學的重視。教師要對普通話教學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認清普通話水平與學生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并向學生說明普通話的重要性,引起學生對普通話的重視。
2.改革普通話教學組織形式
(1)實行分班教學
根據調查可以知道,在基礎教育階段,由于某一地區的普通話水平差不多,普通話教學一般都采用集體授課的辦法,或是融入其他教學當中。在高校當中,學生一般來自全國各地,他們普通水平參差不齊,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他們是不客觀的。因此,在進行普通話教學之前,要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進行了解,分出層次,并對他們進行分班教學。
(2)采用小班化教學和分層教學
為了使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必須針對每個人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而原來四五十人的大班制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了解起來比較困難,無法實現授課目標。根據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進行小班教學和分層教學是普通話改革的方向。
3.豐富普通話課堂教學的方法
(1)夯實語言基礎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在教學中就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思想與教學方式,把理論學習放到第一位。首先,要以拼音為工具,幫助每一個學生讀準每個聲母、韻母和聲調,采用比較教學法,對容易混淆的讀音進行比較練習。為了加強教學的趣味性,可以結合一些具體事例,增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夠對這些典型問題產生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廣東地區,學生的普通水平都比較低,這就需要加強學生的拼音教學,特別要注意對廣東人學普通話所遇到的難點。比如,舌面前音j、q、x;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和前鼻音鼻韻母ɑn、en、in等的辨別與學習,可以用類比法。例如,利用類比法找出和舌面前音發音相同的廣州音的字來進行普通話學習,最終使他們正確的讀音得到強化。
(2)加強“口語表達”訓練
“口語交際”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新概念,其目的是為了體現書面與口頭并重,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其實,在中職業學校的教學當中,口語交際更為重要,在一些高校當中專門開設了“演講與口才”“口語表達”等課程,其目的也是為了提高用普通話進行表達的水平。為了鍛煉學生的普通話思維與口語表達能力,在“口語交際”的訓練過程中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總之,對于中職學校來說,普通話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位理論研究者及中職教師都要積極參與到普通話教學改革
中,通過多種措施努力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為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陳亞新.影響學校普通話教學和學習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語文學刊,2007(02):55-57.
作者簡介:趙鑫鑫,女,就職于廣東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