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教學方式往往是詞匯和語法的教學,這樣的教學容易導致英語教學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不到發展,在口語表達中,呈現弱勢。因為語言的記憶、儲存、輸出、使用并不是以單個詞為單位,而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塊”結構才是人類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習“板塊”為主,將語言學習變為一個整體,將口語和書面相結合,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關鍵詞:英語;板塊;小學英語學習
一、小學英語學習的誤區
小學英語書本是由幾個板塊構成的,課文、單詞、句型、語音等,考試的內容也主要涉及這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詞匯、語法的教學等同于英語學習。首先,談談詞匯和語法。關于詞匯的學習非常重要,如同建造房子,詞匯好比是磚,必須有磚才能蓋墻,正如有詞匯才有詞組、句型,才能學習英語。但是,很多詞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用得不多;有些詞匯意思很多,我們需要理解;有些詞陌生需要自己使用后才知道。關于語法,就好比建造房子的水泥,將詞匯變成有意思的句子。但是,很多學生學習了語法后,卻無法用英語正確表達意思。因為很多語言現象無法用語法解釋,如of course(當然),不同詞性的詞放一起產生新的意思。另外,其實很多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不會考慮語法問題,很多意思會脫口而出。正如我們說流利的漢語,是不需要語法來說的,很多是約定俗成的。所以,詞匯+語法≠英語學習,那怎樣才是英語學習呢?這引出了一個新的概念:英語“板塊”學習。
二、英語“板塊”教學的概念
最近幾年一些語言學家經過電腦數據統計分析發現,英語的語言交際并不是僅僅通過單詞或固定短語的使用來實現的,而自然話語中的90%是由那些處于這兩者之間的半固定“板塊”(chunk)結構來實現的。Becker(1975)說:“我們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信息,從大腦的詞匯庫中調出那些‘預制’(prefabricated)短語,經過細微的加工,就可組合成比較符合語法的句子,并使它們變成流利的語言來填充我們概念上的某些空白。”這就是說,語言的記憶、儲存、輸出、使用并不是以單個詞為單位,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板塊”結構才是人類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板塊”是學習語言的精華,通過“板塊”教學,了解英語的地道表達,幫助學生提升英語教學能力。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該重視英語“板塊”這一大的概念。
三、英語“板塊”教學的內容
1.成語、諺語、俗語等
成語、諺語、俗語在英語表達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我們小學教材中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但在中學教材中,它的地位在逐漸提升。這些內容也往往是很有趣,很容易吸引學生學習的。例如:She’s over the moon...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這兩個句子很簡單,學生往往會說成:她在月亮上和許多手促成輕松工作。如果這么說就會造成笑話。實際是:“她欣喜若狂和人多好辦事”的意思。因此,成語、諺語、俗語是“板塊”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
2.搭配和排列
英語學習中,我們往往學到一些近義詞,但是我們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搭配,正如連衣裙搭配褲子,貌似可以,卻十分別扭,讓人產生歧義。因此,要按照英語表達方式,學習詞語之間的搭配和組合。例如:see,watch,look,看電視,我們不能說see TV,只能說watch TV。正確搭配和排列單詞,讓我們準確表達意思,在大腦中構建英語學習的“板塊”。
3.固定意思的短語
在英語中,很多單詞,單獨有自己的意思,但是放在一起能表達特定的意思,這也是“板塊”教學的內容。如:from ...to ...,from和to組合就成了從……到……的意思。又如so ... that ...,either ...or ...等,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表達意思。
4.專業詞匯和半專業詞匯
我們書本學的知識很多,但是很少涉及專業詞匯的表達。因此,當學生很難用英語溝通時,很多話題中涉及的專業詞匯我們很難表達。例如,教授“小學”這個專業名詞時,讓學生猜,學生能說出:little school,small school,如果外國人聽到,可能誤認為學校小。當學生學習了“primary school”,學生就能正確表達意思。
四、“板塊”學習的作用
1.幫助學生流暢地表達英語
“板塊”教學中,教會學生正確搭配詞組,使用句型。我們學生表達英語時,就可以避免深思熟慮,可以自然而然地表達。此外,學習了“板塊”后,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例如,當學生聽到對方表揚自己:“well done”時,學生能準確聽懂對方意思,然后能正確地說出英語“Thank you”,學生“板塊”學習越好,知識儲備越多,表達英語就更流暢。
2.幫助學生地道地表達英語
如果給學生一個問題:“對牛彈琴用英語怎么說?”很多學生會說:Play the piano before the cow.中國人一聽,馬上能明白意思,但是外國人聽了就會問:“What?”在英語中,類似表達是: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可能中國人認為是“在豬面前扔珍珠”。只有學會他們表達語言的方式,才能融入他們的語境中,相互溝通。因此,在“板塊”中,諺語、成語、俗語的學習很好地解決了“不通順”“奇怪的”或“中式英語”這一問題。
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板塊”教學
1.教師提高英語“板塊”教學能力
進行英語“板塊”教學:(1)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教師自己要了解英語“板塊”學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輸出給學生。(2)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活到老,學到老”。時代不斷發展,教材不斷更新,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了解英語這門語言的發展,才不會落后。(3)教師要具有“板塊”教學意識。教學并不是為了英語成績,當然,在注重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我們要關注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2.課堂中進行“板塊”教學
教學主要集中在課堂上。因此,在課堂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適當灌輸“板塊”教學概念。例如,上課時候,忽然下起傾盆大雨,可以對學生說:look,it rains cats and dogs.學生說兩遍就能很快記住,因為單詞都是認識的。又例如:學習食物cake時候,讓一個學生馬上拼讀單詞,學生流暢地拼讀單詞cake,我表揚他后馬上說:It’s a piece of cake.讓學生猜意思,學生很快能猜出“小菜一碟”,然后下面學生情不自禁地說這個句子。從實際教學中發現,課堂中進行“板塊”教學,既不影響學生學習,也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
3.學生提高“板塊”學習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進行“板塊”學習,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板塊”學習所包含的內容,更多是要學生自己去學習、理解和探索的。學生可以在閱讀時,畫出看到的習語、詞組、專業名詞等,并記在筆記上;也可以寫下有意義的內容,進行閱讀和欣賞;還可以查詢字典了解各種詞、詞匯和句型;還可以看一些英語電影,模仿地道英語表達方式。
綜上,英語學習“板塊”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語言方法的發展,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能力。這不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更應在學生終身英語學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玉晨.英語表達選詞錯誤分析[J].外語教學,1995(2).
[2]張嘯.大學英語有效教學研究[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08.
作者簡介:沈玉娟,女,1986年9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花苑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